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因此必须实施差异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差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有效分层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差异教学 分层 历史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但教学实践却告诉我们: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素质不同和班与班之间的差异性等,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各异的。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
  
  对于差异教学的含义,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就拿历史课来说,有的学生善于记忆历史知识,一节课下来课上内容都能背熟,但理解能力欠缺,不能成功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上就有骄傲、放松的情绪;有的同学则善于分析和归纳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等等。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教学。当然也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他们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发展。现就我在历史教学中针对学生间的差异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大家共同交流。
  
  二、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层次化: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密切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一般历史事件有原因、时间、人物、经过(内容)、结果、影响等要素组成;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
  例如《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要求所有学生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措施、影响;要求中等生能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要求优等生结合措施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给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在具体引导学生掌握措施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在实现统一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加强统治呢?同学们显得非常活跃,都想体验一回做皇帝的感觉。有的同学基础知识好,回答了修长城,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有的同学课前预习好,回答了新名词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还有的同学理解能力很强,说嬴政“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改称“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得出了完满答案,不仅对秦始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评价秦始皇功绩做了铺垫,还认识到学习历史是可以为现实服务的,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种“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的能力。
  课后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四个等级:A级为“识记内容”,B级为“理解内容”,C级为“应用内容”,D级为“拓展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独立完成或同学间讨论完成。
  总之,差异教学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尊重个性差异和追求,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但在班级授课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要想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实在是太困难了,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改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理想。
  
  参考文献
  [1]张洪亮.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故在数学活动中,应注重提供、创设、营造幼儿喜爱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使他们在自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提高数学素质。    一、提供操作环境    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一种操作材料、一次操作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必
期刊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教学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剖析段篇结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重提“语感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早在30年代,我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领悟所学的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那么教师就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给学生阅读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乐意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 想象 领悟 乐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句千古名言让无数的人遐想联翩。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让学生发现文章中像黄金屋一样闪耀的精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
期刊
我们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包括于创造性思维之中,这种思维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多端性、灵活性、深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我就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因势利导,开辟新思路——创造发散思维的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给
期刊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走出数学课堂、走出校园后,很少有学生对数学进行主动的探究。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十分喜爱,探索与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但是在课外却少有学生问津数学,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学好数学四十分钟足够!”真是这样吗?当一门学科沦为分数至上,它必然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封闭学生的视野,最终会阻碍学生在此学科上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理性的分析和实际的调查让我明白
期刊
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以下做法值得肯定。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
期刊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是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数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发展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正确认识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注意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