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乐团由于受到生源、乐团编制、经费、制度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与管理面临种种困难和阻力,乐团水平难以提高,本文对地方高校乐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 乐团 教学 管理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和文化艺术的不断普及,全国大多数地方高校都组织起了自己的乐团,这些乐团有些是混合乐团,有的分别成立了管乐团、民乐团,还有的甚至成立了管弦乐团。这些乐团经过一定的训练,在各大高校的文艺舞台上大放异彩。乐团的训练与表演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形式,体现了器乐合奏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器乐学习通常是在老师的个别指导和自己独自练习下完成的,但乐团排练是一种合作的过程,学生必须具备协同意识,在演奏中要学会倾听、观察、控制;在排练、组织演出或者外出交流等活动中要学会团员之间协作和沟通。这些训练和活动会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合奏课的实践锻炼,将会提升其专业素养,在校期间有过合奏课训练的学生在毕业工作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国地方高校的乐团教学、训练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乐团在教学与管理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使得乐团的训练、演奏水平难以达到较高水准。探索如何面对、解决这些困难和阻力对于地方高校乐团进一步提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一)生源难以保障
地方院校的招生模式多为本省联招或省外单独组织校考,由于学习器乐花费的时间长、见效慢,近些年来学习器乐的学生较前些年有所减少,高考报考器乐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每年招收的器乐学生只占音乐学招生人数的10%左右,有的乐器甚至几年才能招到一个学生,这将对乐团的训练与存在造成极大影响。
(二)乐团编制不齐
地方院校由于专业设置上的限制,在招生规模上,特别是器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上要远远少于专业音乐院校,通常是有什么老师招什么学生,不能保证每一个器乐种类都能招到学生,因此而导致乐团声部缺编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给乐团排练和教学带来了困难,排练中要调整其中某些声部的分配,甚至要对总谱和分谱进行一定的改编来适应缺编的乐团。
(三)人员流动性大
地方院校的乐团,它不是一支职业的乐团,它的成员一部分是刚刚走上专业学习道路的学生,一部分甚至是一些零基础的普通学生。每年都有老团员会因为毕业离去,还有些团员会在中途因为各种原因退团。因此乐团每年都需要新团员的加入。乐手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对负责乐团训练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他必须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排练计划,新老生自然更替,使乐团状态稳定,并稳中有升。
(四)管理松散
地方普通高校中,由于一些学校管理人员对管乐团的建设训练认识不足,认为乐团与其他社团一样,无需进行专门管理,任其自由发展。结果有些团员经常迟到甚至是缺席,训练懒散,缺乏纪律性,导致训练效率低下,水平难以提高。
(五)无资金保障
很多地方高校乐团的组建都是靠拼湊组合起来的,学校并无专项经费保障乐团的正常训练和演出。乐团使用的乐器大部分是学生自备的,品牌品质不一,音色不统一;没有经费进行乐器的维修和保养。平时训练使用的乐谱靠学生手抄;乐团演出没有经费支持,这些都大大阻碍了乐团的提高与发展。
二、解决途径
(一)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是管乐团良好发展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乐团作为一个组织机构,需要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正常的运转。地方高校乐团的成员,一部分是本身学习器乐的专业学生,还有一部分则是靠兴趣招来的无基础的普通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无故缺席、迟到以及其它不守纪律的现象屡见不鲜,给日常训练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严格的乐团管理制度,比如对多次无故缺席的团员予以劝退;对每个长期坚持训练的团员予以奖励;对乐团的优秀乐手颁发荣誉证书;将乐团的日常考勤与学生的评优评先、入党等关联。好的乐团制度具有鞭策型和激励性,是乐团发展的基础。
(二)乐团硬件和软件等条件的完善
乐团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办学的条件,比如一个编制健全乐团的乐器不能只靠学生自己自备,乐团的一些乐器(定音鼓、贝斯、低音管乐器等)必须由学校投资购买配备,对学生的乐器应有一定质量要求,低质量的乐器会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拉低乐团的档次;同时专业的师资力量、 固定的排练场所也是乐团建设所必需的;此外,乐团乐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训练乐谱的印刷、打印,演出活动的经费开支等需要有学校的专项经费支持。这些因素每一项都和乐团的发展息息相关,好的办学条件有助于乐团迅速成长。
(三)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
乐团训练与演出是艺术实践,是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包括:举办专场音乐会、参加学校、社区的各种文艺演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参加各种乐团队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在团队活动中养成刻苦、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使之成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乐团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他学习手段无法复制的。
(四)选择合适的训练曲目
地方高校乐团训练由于团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及配置的限制,训练的曲目选择一定要尽可能是学生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作品,要注意作品的难度不可太大,否则训练很难保证效果。好的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带动乐团训练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乐团演奏水平的目的。
(五)拓宽生源,实行招生倾斜
鉴于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招收现状和乐团的确实需要,各高校招生部门在招生时应对器乐考生,特别是一些乐团紧缺的乐器种类在招考时适当进行招生倾斜。比如对声乐和器乐学生的招生比例有明确的界限或者人数限制;对紧缺乐器考生优先录取等等。
地方高校乐团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乐团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艺术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等多方面能力,是大学发展进步的体现。地方高校乐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现出更高的水准和面貌,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实施规范的管理和科学教学,需要各高校乐团管理者和教师付出艰辛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梅.高师音乐院校乐团建设探索[J].四川戏剧.2015,(05).
[2]田铁汉.校园管乐团的组织与管理[J].音乐大观.2014,(08).
关键词:地方高校 乐团 教学 管理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和文化艺术的不断普及,全国大多数地方高校都组织起了自己的乐团,这些乐团有些是混合乐团,有的分别成立了管乐团、民乐团,还有的甚至成立了管弦乐团。这些乐团经过一定的训练,在各大高校的文艺舞台上大放异彩。乐团的训练与表演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形式,体现了器乐合奏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器乐学习通常是在老师的个别指导和自己独自练习下完成的,但乐团排练是一种合作的过程,学生必须具备协同意识,在演奏中要学会倾听、观察、控制;在排练、组织演出或者外出交流等活动中要学会团员之间协作和沟通。这些训练和活动会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合奏课的实践锻炼,将会提升其专业素养,在校期间有过合奏课训练的学生在毕业工作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国地方高校的乐团教学、训练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乐团在教学与管理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使得乐团的训练、演奏水平难以达到较高水准。探索如何面对、解决这些困难和阻力对于地方高校乐团进一步提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一)生源难以保障
地方院校的招生模式多为本省联招或省外单独组织校考,由于学习器乐花费的时间长、见效慢,近些年来学习器乐的学生较前些年有所减少,高考报考器乐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每年招收的器乐学生只占音乐学招生人数的10%左右,有的乐器甚至几年才能招到一个学生,这将对乐团的训练与存在造成极大影响。
(二)乐团编制不齐
地方院校由于专业设置上的限制,在招生规模上,特别是器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上要远远少于专业音乐院校,通常是有什么老师招什么学生,不能保证每一个器乐种类都能招到学生,因此而导致乐团声部缺编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给乐团排练和教学带来了困难,排练中要调整其中某些声部的分配,甚至要对总谱和分谱进行一定的改编来适应缺编的乐团。
(三)人员流动性大
地方院校的乐团,它不是一支职业的乐团,它的成员一部分是刚刚走上专业学习道路的学生,一部分甚至是一些零基础的普通学生。每年都有老团员会因为毕业离去,还有些团员会在中途因为各种原因退团。因此乐团每年都需要新团员的加入。乐手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对负责乐团训练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他必须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排练计划,新老生自然更替,使乐团状态稳定,并稳中有升。
(四)管理松散
地方普通高校中,由于一些学校管理人员对管乐团的建设训练认识不足,认为乐团与其他社团一样,无需进行专门管理,任其自由发展。结果有些团员经常迟到甚至是缺席,训练懒散,缺乏纪律性,导致训练效率低下,水平难以提高。
(五)无资金保障
很多地方高校乐团的组建都是靠拼湊组合起来的,学校并无专项经费保障乐团的正常训练和演出。乐团使用的乐器大部分是学生自备的,品牌品质不一,音色不统一;没有经费进行乐器的维修和保养。平时训练使用的乐谱靠学生手抄;乐团演出没有经费支持,这些都大大阻碍了乐团的提高与发展。
二、解决途径
(一)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是管乐团良好发展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乐团作为一个组织机构,需要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正常的运转。地方高校乐团的成员,一部分是本身学习器乐的专业学生,还有一部分则是靠兴趣招来的无基础的普通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无故缺席、迟到以及其它不守纪律的现象屡见不鲜,给日常训练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严格的乐团管理制度,比如对多次无故缺席的团员予以劝退;对每个长期坚持训练的团员予以奖励;对乐团的优秀乐手颁发荣誉证书;将乐团的日常考勤与学生的评优评先、入党等关联。好的乐团制度具有鞭策型和激励性,是乐团发展的基础。
(二)乐团硬件和软件等条件的完善
乐团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办学的条件,比如一个编制健全乐团的乐器不能只靠学生自己自备,乐团的一些乐器(定音鼓、贝斯、低音管乐器等)必须由学校投资购买配备,对学生的乐器应有一定质量要求,低质量的乐器会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拉低乐团的档次;同时专业的师资力量、 固定的排练场所也是乐团建设所必需的;此外,乐团乐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训练乐谱的印刷、打印,演出活动的经费开支等需要有学校的专项经费支持。这些因素每一项都和乐团的发展息息相关,好的办学条件有助于乐团迅速成长。
(三)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
乐团训练与演出是艺术实践,是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包括:举办专场音乐会、参加学校、社区的各种文艺演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参加各种乐团队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在团队活动中养成刻苦、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使之成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乐团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他学习手段无法复制的。
(四)选择合适的训练曲目
地方高校乐团训练由于团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及配置的限制,训练的曲目选择一定要尽可能是学生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作品,要注意作品的难度不可太大,否则训练很难保证效果。好的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带动乐团训练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乐团演奏水平的目的。
(五)拓宽生源,实行招生倾斜
鉴于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招收现状和乐团的确实需要,各高校招生部门在招生时应对器乐考生,特别是一些乐团紧缺的乐器种类在招考时适当进行招生倾斜。比如对声乐和器乐学生的招生比例有明确的界限或者人数限制;对紧缺乐器考生优先录取等等。
地方高校乐团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乐团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艺术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等多方面能力,是大学发展进步的体现。地方高校乐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现出更高的水准和面貌,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实施规范的管理和科学教学,需要各高校乐团管理者和教师付出艰辛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梅.高师音乐院校乐团建设探索[J].四川戏剧.2015,(05).
[2]田铁汉.校园管乐团的组织与管理[J].音乐大观.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