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新冷战思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乌克兰危机还在发酵。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等两州举行公投,宣布独立,并希望并入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宣布对俄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但尚未触及金融领域。
  对俄罗斯和普京的下一步行动,西方舆论猜测颇多。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俄大国雄心犹存,希望收复失去的“势力范围”,为此不惜与美国对抗。
  更有甚者,有美国学者借机炒作,说中国想取代美国在亚洲称霸;俄罗斯、中国、伊朗组成“邪恶轴心”,想趁美国战略内顾、实力下降之际,推翻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全球秩序;世界已重回“地缘政治时代”,弱肉强食,谁有实力谁说了算……
  其实,这是以有色眼镜来观察世界,得出的结论肯定带有“色偏”。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和前景


  乌克兰危机是美欧与俄罗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过去二十年中,北约和欧盟东扩,步步紧逼,直抵俄罗斯家门口。1999年,捷克、匈牙利、波兰加入北约。2004年,又有七个前苏联集团成员跟进。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也加入了北约。与此同时,有六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北约签订“和平伙伴计划”,朝成员国方向迈出关键的一步。如果不是如此咄咄逼人,俄罗斯也不会绝地反击,在乌克兰危机中持强硬立场,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疆土。
  且不说俄罗斯此举在国际法上是否立论牢固,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谁到了这一步都不会坐视不理。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动荡中总体表现克制。前不久,经过俄罗斯总统特使卢金的斡旋,被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扣押的七名欧安组织观察员获释。乌克兰两州独立并希望加入俄罗斯,俄未表示接受。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俄在乌克兰东南部动荡中不会派俄军卷入冲突。这几个例子说明,俄并非一味想与西方对抗,实在是被逼无奈。对乌克兰下一步走向,尤其是总统选举,俄罗斯持开放态度,留有余地。
  从俄罗斯、美国与欧盟、乌克兰政府等各方言行看,乌克兰危机逐步缓和并取得某种妥协还是有可能的。乌克兰下一步总统选举是关键节点。目前在竞选民意调查中呼声最高的一位无党派议员和企业家,在俄也有许多投资和工厂。同时,俄罗斯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3%,如因局势恶化,美欧制裁延伸到金融领域,俄罗斯经济将受到严重打击。对此,俄罗斯也需要考虑。虽然美欧压缩俄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有改变,但也不想重返“冷战”时代。而且,美欧在如何对待俄罗斯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德国明显持保留态度。当然,乌克兰局势动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化解危机需要各方合作,也需要时间。究竟结果如何,现在尚难断定。

针对中国的“阴谋论”


  炒作中、俄、伊朗想在欧亚大陆做大、将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的说法,纯粹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是西方新保守主义想要树立新的“假想敌”,为其围堵、遏制中、俄制造借口。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事实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受益者。中国是全球数以百计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与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战略合作或战略伙伴关系,正在与美国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战略合作或伙伴关系并非军事同盟,而是指两国关系的长远性和战略重要性。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国际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派出官兵超过了一万名。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五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倡导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想推翻现有全球治理机制,重起炉灶,而是希望全球治理机制能在继承和改革的基础上,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地反映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现实。从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和其他全球治理机制的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所发挥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关键时刻,是中国首当其冲,于当年11月初推出大规模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为11月下旬二十国集团首届峰会期间及会后其他主要经济体采取类似行动树立了榜样。到2009年4月初,又是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以国际社会利益为重,带头认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券,扩大了货币基金组织救助资金的盘子。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秉承国际法原则和中国的一贯立场,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派军舰为运送叙利亚化学武器护航,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炒作中国想当“亚洲的霸主”同样荒谬,与事实不符。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睦邻、富邻政策,与周边国家一起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邻国,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
  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投资逾1000亿美元,是10年前3倍。正在打造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目标是,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描绘了“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美好蓝图,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时代内涵,以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给区域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中国对区域治理机制的重要贡献:希望从区域治理的高度,通过顶层设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规划,在平等互利的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与一些邻国有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这是现实,无法回避也不必回避。依照国际法原则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无可厚非。中国倡导通过双边和平谈判政治解决争端,暂时解决不了,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关资源;同时倡导在实现全面解决之前,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恶化。中国这一立场从来就没有改变。

美国“再平衡”剑指中国


  美国重返亚洲,在亚洲搞“再平衡”,纵容一些亚洲国家铤而走险,其目标很明显,并已经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带来巨大冲击。这是很危险、很冒险的选择。美国如果再拿出一套所谓的国际关系理论来为自己的“冷战”战略辩护,那就可能一错再错,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相信这不是美国的主流思想,最近已经有美国学者出来批评这种战略。
  我以前说过,美国重返亚洲是个伪命题。美国历来是亚洲的重要力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战略力量,占据美军一半以上。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同盟,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最近在东亚海洋权益争端中力挺日本和菲律宾,再次表明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深地卷入了亚洲矛盾。
  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从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从长远看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虽然没有明说,但“再平衡”的对象是中国,大家心知肚明。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有政治、安全和经济抓手。
  一、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美国强化与亚洲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插手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选边站队拉偏架,致使中国周边烽火四起、矛盾激化。同时美国和西方希望“颜色革命”也能在中国发芽开花。这种做法与冷战时期别无二致,就是给中国制造麻烦,想搅乱和拖住中国发展的步伐。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乐此不疲,唯恐天下不乱。
  但是中国的发展势头难以阻挡,“颜色革命”更是声名狼藉,不可能得逞。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北亚的安全框架,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合作。况且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地缘政治冷战时期制造“敌人”的做法已经过时,只会适得其反,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
  二、经济领域更是如此。中美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随着中国国内消费社会的形成和扩大,中国经济对美国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加。美国积极推进“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的谈判,试图排挤像中国这样的具有庞大规模的开放经济体,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一是不可能,二是只会损害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三、尽管美国抱住“再平衡”战略不放,中国并没有随美国的“平衡曲”起舞。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从两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出发,提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希望两国走出一条新时代守成大国与后起大国和平竞争的相处之道。
  乌克兰危机迟早会得到解决,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别的国家也同样能走和平发展之路,各国共同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和区域治理机制和体系,以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从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上海虹桥枢纽乘上高铁,20多分钟后就到了沪杭高铁的第一站——嘉善。  和大多数江南水乡不同,嘉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站在中国最繁荣的长三角都市圈边上。  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嘉善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2008年12月14日,他就嘉善发展作出批示:“嘉善县区位优势明显,城乡发展比较平衡。加快交通建设,对嘉善县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
美国社会历史学家、新闻学者迈克尔·舒德森在其著作《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中讲述如下故事:  1794年,美国西宾夕法尼亚爆发了反对威士忌税法的叛乱,华盛顿亲率万人大军平息暴动,并严厉批评促成暴动的公民自建团体“民主—共和社团”。“该团体召开秘密会议,抵制国会法案。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加荒唐、无礼,或更加有损于社会和平?”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华盛顿总统连任期结束。  1798年,国会通过《惩治叛乱法案》
分析艺术家恐怕是心理学最得心应手的领域了。在这个全民娱乐的年代,人民艺术家也是人民娱乐家、被人民八卦家、被精神分析家。像日本的人民艺术家村上春树,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圈里人所乐道的典型案例,他靠着写作和长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自我疗愈,是个好榜样。如果说中国也有这样能够与之比肩的榜样人物,莫过于张艺谋了。  关于张导,他幼时经常更换的养育者、模糊的父亲、貌似过于紧密的母亲、文革时所受的血统歧视,都使
6月12日,在全民的兴奋痉挛和催泪瓦斯中,有史以来麻烦最多的世界杯在足球王国拉开了帷幕。在这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鸣哨之时,巴西已经遭受了长达一年的堵塞道路、罢工等抗议活动。从5月中旬起,巴西多地爆发了大规模反世界杯游行,这个国家对足球的热爱与公众对政府支出浪费、计划混乱、腐败、交通阻塞、罢工和其他诸多不满对撞,引发了全民的愤怒。足球是巴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提到巴西,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跳出的
芦苇跷着腿斜靠在沙发上,露出黑布鞋和半截棉袜。他已年过六旬,但并不显老,只是头顶略显稀疏。有朋友曾经问他:当一个好编剧有什么秘诀?芦苇开玩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掉头发。”  芦苇的作品比他本人的名气要大得多——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霸王别姬》《活着》及《图雅的婚事》,三者分别拿下了一个戛纳“金棕榈大奖”,一个戛纳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还有一座柏林金熊。  很多影迷都把他看作中国最好的电影编剧。
到现在为止,李佳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成功过。  干了3个项目,2个失败了,1个刚起步。李佳觉得自己没那么辛酸,但周围已经有了一些议论,说她一直创业,一直失败,和坚忍一类的品质。把她说成一个悲壮的炮灰。  那些人不了解她,却好像看穿了她的一生似的,李佳讨厌这个。一  她还不到24岁,这个年龄,当个老板是有点儿尴尬的。  手下人最小也是89年的,大一点儿的85的都有,这么一群人跟着一个90后,拉下脸来提要
“你看到那张照片了,是吧?”电话那头,三一集团董事、三一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金华言语间掩饰不住自豪,他常年待在巴西工作。  那张新闻照片的主角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女总统罗塞夫以及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等。在中巴两位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笑容满面的梁稳根签署了一项在巴西圣保罗Jacarei市投资建设新工厂的备忘录 。根据这一备忘录,三一集团在巴西的投资总额将会达到3亿美元。  袁金华告诉《中国新闻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二战、纳粹和犹太人,不如说,它是一部有关于人与尊严的影片。战火、死亡与焚尸炉都不断退后成为了无处不在的背景,而作为主角的小姑娘,给残酷的世事增添了一抹温婉的色彩。但与此同时,导演选取了一个死神的叙述视角。开篇,死神以一个中年人深沉的声线开始叙述这个故事,他的语调甚至充满着童话的味道。但当镜头转入正片,死亡就突然插入了。  莉赛尔的父母决定把她与弟弟送到别的家庭寄养,但弟弟在途
说起来这或许会令人觉得很奇怪,但事实却是如此:到了现在,香港脱离殖民统治重新成为中国一部分的第十八个年头,香港人——从政府高层到一般市民——依然没有认真做好准备,在不同领域去面对回归、“一国两制”及它们所带来的挑战。  近些年,香港的矛盾一个接一个地爆发,而整个社会并没有系统及深入地反思这些问题,以至于回归多年以来,一直感到一种难以表白的局促与焦虑,未能释放出新的活力。受困于此的香港社会,经常在既
退休-养老问题近来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根据一些专家的分析,我国的养老“不是双轨制而是五轨制”,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民都有不同规则,例如同样的大学毕业在机关工作和在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差距达到三四倍,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1988年城镇内部养老金基尼系数约为0.2左右,现在已达0.3以上。而农村养老保险不仅覆盖进度不如预期,更重要的是已覆盖的标准低,一个月通常不过五六十元,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