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让学生被动参与还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参与还是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教师在反思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这些方面。通过改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个学生都会听、会想、会说、会做,让课堂动起来。
  然而,在目前的课堂中,这种有效的行为没有很好的开展,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这种课堂的互动可以说是“形”动而“神”不动。这样的“动”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
  一、平等和谐的对话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这种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传授不可能产生行之有效的互动。课堂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机制是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师生对话应当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才能做到思想和思想的融和,并且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这样才能会被学生主动的接受。反之,如果这种对话的基础是压抑的心情或是地位上的不平等,学生体会不到宽松的环境,那么学生便不能完全打开自己的心扉,释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是达不到境界的。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让平等和谐的对话的走进课堂。
  二、放手让学生尝试
  1.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学具,把学具按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物体的边画一画,画出的图形与同桌互相欣赏,这是学生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然后让学生看看“蚂蚁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并通过蚂蚁小画家知道它画的是树叶的周长,这是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来感受物体的周长,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是什么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确物体周长的概念,再让学生摸摸自己课本的边再一次体会什么是物体的周长。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有效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利用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可能地开展生生互动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中,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量一量对方的头围、腰围、腿围、胸围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和监督,学生对物体的周长由模糊过渡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生生之间的监督合作与交流,比教师的传授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是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师生互动,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知道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课堂的有效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和参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章广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趣。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增强语感。  4.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
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很好的同学在高中却成绩一落千丈的现状,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下: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光听老师讲解,从不主动学习。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光听不记笔记或不随老师的讲解动脑筋。  2.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老师上课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
有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多是得益于课外的自觉自愿的阅读。新课标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在附录一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近两年江苏卷、福建卷出现的名著阅读题,就体现了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09年
“学习互助组”是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是基于生物圈中有一种叫做“共生效应”的现象。在学生中建立“学习互助组”,组内同学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能够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形成学习的“共生圈”。笔者仅以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学习互助组”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习互助组”的基本理念  1.“学习互助组”源于生物圈的“共生效应”的现象。它的基本理念是,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生长缓慢,植株矮
近年来,教学改革之风吹遍江海大地。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我们农村中学也在课堂内外实行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越发浓郁。在我们英语教学中,新课改,新模式,新要求正在逐步地改变我们的课堂,上课的气氛也慢慢活跃起来。如何在新课程指导下切实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是我们英语教师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如何利用好教材?  江苏省目前所使用的是牛津版教材。该教材能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及各项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主旨。  2.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精神追求。  3.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教了几届学生之后再读这句话时更有体会:教师要想让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气氛活跃,首先自己的心里要充满阳光。正所谓“给人一缕阳光,他应拥有一轮太阳”。在提倡互动教学的今天,不苟言笑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而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而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大朋友”更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多笑一点,让微笑的阳光
科学探究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程序之一。在物理学史上很多的伟大发明和发现都源于猜想。在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无意中发现了蛙腿痉挛之后,引起了物理学家伏打的重视,伏打提出了“肌肉的接触两种不同的金属时,产生的电流,究竟是肌肉组织引起还是金属引起的”猜想,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之后,最终发明了电池。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反向猜想“电能生磁,磁也应该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
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内容来看,新课程删减了传统教材中的繁、难、旧的内容,更加注重感性材料的呈现。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强调感性分析,忽视理论深化  仔细分析一下新教材特点,我们不难发现,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老师常常强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然而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让环境更加真实、具体,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不容我们忽视。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节、环节或情节的描写。韦勒克曾经说过,头脑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