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边界,是模糊?还是生长?

来源 :BOSS创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这个夏天,漫步在德国小城卡塞尔的一个公园里,你能探索充满奇幻色彩的小屋,聆听巴西丛林的声音,甚至观看一场非洲西部的戏剧表演……这并不是神话,只是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一个展览场地而已,这个展览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览。
  从当地时间2012年6月9日持续到9月16日,在为期100天的展览中,这个5年一届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展,将展出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者的作品,为卡塞尔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小城,带来超过百万的参观者。
  卡塞尔文献展的前世今生
  1945年以前在德国,当代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堕落”的文化而被禁止。出生于卡塞尔的画家和教授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曾因艺术主张而被纳粹封杀,1955年,他在家乡卡塞尔筹办了第一届文献展,共有近150名艺术家参加,670件作品参展,当时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克莱、康定斯基、毕加索、夏卡尔和贝克曼等。展览从一开始就因为其前卫性和煽动性的展品而引起轰动。当时,这展览不仅要展示二战后德国的当代艺术,还旨在恢复因纳粹政权而蒙羞的艺术世界,是超越了艺术本身的展览。
  如今,卡塞尔文献展已成为公认的当代艺术界最权威的国际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证明,文献展的性质、重要性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每届文献展的人流量都超过数十万, 前卫的艺术品常常让卡塞尔充满了话题性。如今展览已经从这个小城走向世界,成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展览,卡塞尔也因此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圣地。
  贫穷艺术:“对经济增长持续信仰”的质疑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是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戈伊维(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据悉,卡罗琳曾是研究贫穷艺术的专家,在贫穷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她将本届文献展的主题定为:“对经济增长持续信仰”的质疑。
  另据外媒报道,在开幕之前,卡罗琳发表了长达30分钟的开场演讲。“我想给做个演讲,这是文献展”卡罗琳说。开场白内容涉及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美学自省到神经学,从天体物体学到贫富差距的根源等,文献展的四个主题也变得更加明晰,即“主体分身”、“他者的围困”、“希望、乐观和期待”、以及“退却的立场”。
  艺术应该是海纳百川的
  有趣的是,关于本届文献展参展人员,官网上列出的并不是“参展艺术家”名单,而统称为“参与者”,艺术家只是几十种参与者里的一个类别,其他还有活动家、动物学家等等。对此,卡罗琳解释道,现阶段急需全球脑力劳动者联盟,不管是哪个专业的,艺术家也好,科学家也好,小说家也好,急需站到一起发声,一起工作,共同提出命题,而从历史角度看,“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概念。她希望将文献展关注的范围从单一的视觉艺术扩展到整个文化范畴以及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因而指出“本届文献展旨在探索不同知识形式如何参与到重新塑造世界艺术的实践中。可能有些参与者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但他们均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其行为、姿态、观念与知识,艺术应该是海纳百川的”。
  据介绍,本次文献展在展区分布上也将打破常规,艺术品分布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文化火车站、文献展厅、橘园宫、宾丁啤酒厂等处,整个展览就像“一个被炸开的博物馆”。而展览的一部分将延伸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设有一个单独的展览场地,并进行一系列的研讨会。
  在今年夏天的卡塞尔文献展中,艺术家的概念在模糊,从事艺术的群体却在扩展,此外,卡塞尔文献展也在冲破固有的时空和范式的限制。
  中国艺术家宋冬、颜磊受邀参展
  由于卡塞尔文献展得到德国政府的支持与其自身保持着相对独立、严肃的学术立场,一直被视为当代国际艺术界的重要坐标,因此文献展在挑选策展人与艺术家时,更注重其在学术上的造诣与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深度,本次文献展,有两位中国艺术家应邀参展。
  宋冬是参加2012卡塞尔文献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2012年2月14日,宋冬与母亲赵湘源“合作”的装置艺术作品《物尽其用》在伦敦展出,以宋冬的母亲50年里积攒的一万多件老旧残破的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展品。“穷人的智慧”则是宋冬持续创作的一个长期艺术项目,他用胡同、院落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以另一种风景展现平民生活中的智慧。评论界认为在此主题下,2012卡塞尔文献展上贫穷艺术将受到青睐,宋冬的参展也被认为其作品与贫穷艺术有关。
  颜磊是第二次受邀参加文献展。他的《有限的艺术项目》参加了2012卡塞尔文献展。作品是将360位名人肖像的油画悬挂在一房间内,从天花板到墙上各处悬挂。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卡塞尔文献展的100天内,其中的很多作品将被带到一个汽车加工厂内加工后再搬回展厅重组。
  颜磊与卡塞尔文献展结缘则可以更早地追溯到1997年。当时,他和洪浩一起伪造了大量卡塞尔文献展的邀请信,寄给那些不放过任何参加主流国际活动机会的中国艺术家们。这一个大胆的恶作剧已经载入史册,并一举成就了颜磊“坏小子”的中国艺术家身份,而十年后(2007年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他首次应邀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
其他文献
床与卧室门方位玄机  风水原理:《阳宅天元赋》“总门统一家之隆退,房门定夫妻之安危。”  风水师说:此语已尽泄天机,卧室门开于何方及卧床安于何位,所构成的风水影响,关系到夫妻之间的情感,及子女优劣。  按照八卦方位的五行属性,床与卧室门的方位很有讲究,例如床坐北向南,则床位于坎位,坎属水,为中男,为阳为夫。若开门于东南方,飞星九紫火,为中女,为妻,按“水克火”的原理,这样的风水对妻子是不利的。  
期刊
关于线的故事你从来不知道有多美妙,从灯具到衣柜,线与线的交杂,它展现的远大于你所想到的,就像你的生活一样,线性相关带来的是更多的可能。  横竖线的不对称  lolo衣柜  干净的横线和竖线营造的是主人严谨的生活态度,不对称的简约造型却偷窥出生活另一面的激情, 来自比利时的设计,这款名为lolo衣柜可以供使用者自定义安装——黄铜管衣服挂、4片桦木胶合板材料的衣架板以及木材质地的支撑柜架组成,有黑色及
期刊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  少数人仍保持着快乐人生的能力,  恰恰是因为他们能“慢下来”;  只有习惯“慢下来”,  才能够快速找准定位,  也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如同时光一样  需要慢慢雕刻,慢慢品味。  时值初秋的下午,阳光明媚却不炙热,见到陈正琦的时候他是刚从高尔夫球场上回来,穿着一身休闲装,全无商人的市侩气,多了份醇厚儒雅风范。  “欧洲厨房文化底蕴积
期刊
婚房,二人的甜蜜小窝,用心设计,红色的点缀在空间中一直浮现,温馨的感觉,自己品尝。
期刊
精确的规划,规整的设计,在建筑规划师的笔下,宽阔的路和雄伟的建筑奇迹一个个被催生,而人的生活已经渐渐被忽略。人来不及思考,城市已经改变。当我们带着各种表情穿梭于形形色色的建筑中的时候,却无暇欣赏这座城市,我们之于这座城市是创造者,亦或是看客?  穿梭于欧洲各大小街道、建筑、城市,近三个月欧洲之旅,没有OUTLET购物,没有安排好的行程,一个人背上背包与相机,徒步着,丈量和感受着每一座城市。在建筑世
期刊
家,是我们的生活场所。  家,是我们的归属之地。  家,是我们的心灵港湾。  一个人的家,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品味情趣。而客厅作为我们生活娱乐和待人接物的重要场所,往往能带给我们和客人最直观的感受。  大大的落地窗,客厅空间感提升  大大的落地窗,落在屋里,却将景色尽收眼底。实体墙将我们屋子与外界隔绝开来,不打开门,我们无法预知外界的变化。但是落地窗的代替设计,却可以为我们房屋开一双眼,即使是在
期刊
电影《终结者》中,施瓦辛格以冷酷强悍的形象将哈雷摩托带入了我们的视野中。现实生活中,在人车穿行的道路上,也有着一个小众的群体,他们戴着黑色的神秘头盔,身穿硬朗挺拔的机车夹克,手戴专业的骑行手套,驾驶着轰轰作响的哈雷戴维森,穿梭在城市的喧嚣和霓虹中,迈向特立独行的豪迈人生。  必不可少的皮衣搭配,专业魅力  【就要选择它】  皮夹克无疑是摩托车服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哈雷戴维森为骑手提供做工精良的皮夹
期刊
朱回瀚  朱回瀚设计顾问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  武汉市新银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  设博会VIP精英设计师联盟会员  武汉市设计联盟首任理事长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理事  荣获奖项:  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2010-2011年度  “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  2011年度国际环境艺术创新设计——华鼎奖  2011年度餐饮娱乐空间类
期刊
“对我而言,设计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这是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大师埃托·索特萨斯对设计的解读。  如果回顾索特萨斯的生平经历,阅读他的代表作,甚至通过网络搜索他的名字,得到的结果都是他俯首工作或冷冷瞅着镜头的模样——冷峻的只是他的外表,相片中的他仿佛随时语出惊人,杀你一个措手不及然后露出狡黠笑容,他的一生,是一幕励志喜剧。  刺激的红色“情人”  埃托·索
期刊
有人说,上海是“滩”,“滩”就是开放的体系,它没有边际和界限。不管是老上海,还是现在的上海,她的美丽就在于这座城市开放、时尚和充满活力的特质。  上海西南角的宝庆路,曾经是法租界区,幽静的马路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巴掌大的树叶后面,便是一幢幢红瓦粉墙的房子,尖尖的屋顶,大片的浓绿植物从花园栅栏上伸展出来,和游客多如繁星的外滩、南京路这些景区相比,这里显得格外的静谧,不时看见穿着打扮十分得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