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培育与销售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jjjjj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遗的本质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创造,其生命力取决于非遗主体的精神驱动力、生产能力和创新创意力。以苏州工匠园为例,围绕“苏作文化的传播者、手艺人的经纪人”的定位,通过产教融合链接高校与地方两者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互动,探索和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为搭建苏作文化产业多元化销售体系,打造苏州特有的示范性文创产业配套服务平台。
  [关键词] 产教融合;文创产品;非遗;高校;文化消费
  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之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提倡通过设计驱动创新等方式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促进创意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作为政策依据,对高校开展非遗的传承和活化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对非遗文化产品的二次开发创作及商业价值转化起到了指导和助推作用,切实地让非遗文创产品融入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成为了留得住、看得见、用得到的时尚产品。

一、以产教融合催生非遗匠心的传承与文创平台的培育


  在社会化知识生产背景下,知识生产呈现出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加、知识产业化的时间缩短、知识生产主体之间的距离缩短等典型特征[1]。“传统的以理论独尊、试验性科学、学科内部驱动、以大学为核心的传统知识生产模式正在被新知识生产范式所取代”,新知识生产范式具有应用情境、跨学科、异质、多样性等典型特征,新知识生产范式迫切要求社会重新设计知识生产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九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一种社会化知识生产和关注“应用价值”导向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对知识生产组织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关系下——学校和企业两个最为重要的知识生产主体——形成的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应用价值”导向的知识生产目标、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知识生产组织由“相对独立”和“自我封闭”走向开放和融合,开放性、松散性和社会弥散性成为社会化知识生产组织的典型特征,产业和教育、学校和企业、教学和生产的边界不断趋向模糊和相互渗透[2]。从知识生产制度而言,产教融合解决了“生产什么知识”“谁来生产知识”“如何生产知识”以及知识生产的保障和产品利益分配等系列问题,客观上要求学校、企业等合作主体围绕应用性知识的共同生产活动,畅通各主体参与知识生产的渠道,发展产品型合作。例如:很多成功推出非遗文创设计产品的企业,前身都是有着丰富拍摄纪录片经验的媒体公司,因为他们更懂得宣传,知道媒体运营的路径,能够进行精准的推送。
  深化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在深度对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需求,不断打通教育、产业、人才和创新等多条链路,有效挖掘与重组地方转型中的产业要素、校企合作中的教育要素、产品升级中的创新要素,进而促进服务社会能力的提质增效。
  因此,高校专业建设应市场需求的调整而调整,既服务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显现度。2019年,教育部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公布了增補的46个新专业。这些新增补的目录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重点调整、增设了面向产业价值链延伸的相关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服务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等三个方向注重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提升。
  2017年,苏州市职业大学与吴中区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吴中区文旅局围绕苏作文化产业开展了产教融合项目。吴中区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太湖山水和乡土技能人才资源,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注入产教融合的蓄水池,参与建设与运营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像苏州工匠园等一批具有鲜明吴地文化特色与汇聚各类非遗传统技艺技能人才的龙头文化载体平台,吸引了高校智库参与和青年研习传承。
  2018年11月,为落实“苏作天工、根植吴中”的发展战略,集聚苏州各类能工巧匠及行业带头人的苏州工匠园正式开园。工匠园内划分为锦绣浮生、精雕细琢、今器古音、羽衣霓裳、风雅趣事、争奇斗艳、吴的书房、文房雅事、独享尊崇、大师开讲、研发中心等十二个不同主题的苏州工艺、苏州文化展示区域。
  工匠园从个人到团队,从作坊到企业,从单一产品到完整产业链,集中展示了各类工艺美术精品,设计、研发各类苏作文创新品,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共创共享发展聚合体。
  同时,工匠园发挥老一辈非遗匠人的传帮带作用,扶植产业行业青年人才参与技艺技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可喜局面,也放大了文创产业人才的聚集效应。工匠园创设了多项非遗研习项目,为市民百姓营造了场景式的体验学习氛围;借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资源,梳理与编创非遗类文创课程资源库,使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作品形成产品;通过苏作文创爆款TOP10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将苏作的工艺标准和文化要素融入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在深受年轻人追捧喜爱的同时,也加快了非遗文创项目的落地转换。
  2019年6月,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工匠园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双方在校地合作的大框架中,以“手艺传承至文化拓新”为导向,以“人文手艺至精神化育”为旨归,全面开展以“吴中工艺”为美育特色的产教融合项目。
  一是技艺锻造。利用学校的工艺美术品设计、陶艺与雕刻、视觉传播与传达等专业,着力学生的技艺技能培养,建设吴中区首个高校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钟锦德工作室。
  二是思想智库。借助学校的智力资源,与吴中区人社局联合开展乡土技艺技能人才调研项目,开展田野调查,了解非遗人才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地方非遗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三是文化传播。依托学校国家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吴文化园”,挖掘吴地文化特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将非遗的美学理论和美育育人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开设了“走进非遗”公共艺术课程。

二、以非遗新经济促进文创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打造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理念的指导下,中国非遗保护在思路上,从输血到造血,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形式上,多种跨界融合的新型模式不断涌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2019年6月,首份聚焦当代非遗消费的《2019年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电商时代非遗活化传承模式探析、非遗生产端特征及变化、非遗消费端市场特征及变化三大部分,揭示了非遗消费在当下的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3]。
  目前,非遗新经济已成为现代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活化与传承的影响和帮助主要表现为:
  一是模式探索,即帮助调动社会有价值的资源参与,为一些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提供展现平台,为社会对非遗活化的模式探索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是创新传播,即相比于传统经济来说,中国传统手工艺正被日益重视和唤醒,从各类综艺节目举办的非遗传承人专题节目到各地博物馆和文化馆的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都在试图搭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享平台,借助电商平台的几何级传播,重构现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消费认知模式,更近距离地感知非遗。
  三是认知更新,即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文创产品在传统和时尚之间深度融合与巧妙结合,在改变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时代适应性和消费的另类需求性。
  四是市场推广,使非遗手艺人创造出的艺术品、作品能够令更多人知道并且体验到,也会促进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和品牌加入进来。
  目前,苏州工匠园全力打造非遗活化与传承的文创培育与销售平台,通过与苏州市、吴中区两级文旅局和文化创意联合会的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公益售卖等举措,积极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发展可持续化,并实现对非遗手艺匠人的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通过唤醒、激活、赋能、服务“四步曲”,苏州工匠园以“产学研售秀”打通“非遗新经济”全链条,提升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现代生产与市场意识;在文化研究梳理环节,联合专业院校和研究学者进行非遗研究和梳理,为非遗创新转化提供支持并发起大学生非遗设计项目,吸引多所高校参与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在产品创新开发环节,撬动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多元设计力量,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时尚碰撞融合;在电商平台销售环节,发挥电商平台优势为非遗时尚产品提供全链条线上销售支持;在非遗传播推广环节,为非遗策划年轻化、趣味化的线上新媒体传播事件,在城市商圈和文创基地开展各类跨界联合活动。
  2019年8月和10月,“指尖上的吴中”——苏州工匠园体验中心先后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澳门金光会展中心举办,通过苏式匠生活、苏式美生活、苏式秀生活、苏式悦生活等场景式布展方式,打造形成“可移动的工匠园”模式。

三、以文化服务搭建苏作文化产业多元化销售体系


  非遗教育是传授技艺技能的经验教育,是传统美学与哲学文化的渗透教育,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下的全民学习教育。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源自杜威的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服务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兼容并包,既可单独开展,也可与工艺制作、产品设计、群文表演、视觉传播等专业课程衔接整合。
  二是社会参与,这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志愿服务相比,服务学习涉及更多主体的参与,全民学习的对象领域包括各级各类场馆和人群。服务学习注重“学习+服务”,社会实践注重“服务”。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服务业类别由“笼统型”向“分工细化型”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15年以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50%[4],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型期。在此机遇窗口期,苏州工匠园整合苏作产品供应链,打造苏工资源库,利用市场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帮助工匠更快速、灵活地感知市场,根据目标人群需求,找到价格与品质的最佳平衡点,为市场提供最优性价比的苏作产品,创造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苏州特色品牌。
  一方面,苏州工匠园围绕“苏作文化的传播者、手艺人的经纪人”的定位,为苏作文化产业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打造苏州特有的示范性文创产业配套服务平台。一是在版权服务方面,为苏州工匠提供快速、安全的版权登记接入服务;二是在原创认证保护方面,为苏州工匠提供知识产权全领域确权服务;三是在咨询培训方面,设立艺术咨询服务和艺术培训课程体系,定期举办主题性培训课程;四是在职称评定方面,为苏州工匠提供公益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服务;五是专业人才服务方面,建立专业人才输送通道,为工美行业寻找并提供传承、创意、营销等专业人才;六是在销售模式方面,提供行业分析、融资对接、资源对接共享、财务法律顾问、活动沙龙等全方位服务。
  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消费呈现新趋势,即建立苏作文化产业多元化销售体系,融合产业市场端新链接、新零售渠道、涉及企业、银行、保险、文旅、电商、培训、收藏、拍卖等文化消费领域,打造集团定制、个性定制、体验经济新模式,引领城市公共文化消费新趋势。同时,苏作文化呈现新业态,即有机整合市场调研、设计研发、产品供应链、严选机制、品牌包装、特色活动、新零售渠道等产业资源,打造以公共文化体验经济为驱动力的苏作文化新兴业态,打造彰显苏州城市气质、体现苏作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消费品牌。

参考文献:


  [1]张国昌,胡赤弟.知识生产方式变迁下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的组织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2]胡昌迭,張俊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04).
  [3]田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聚焦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J],文化月刊,(2019(06).
  [4]国家统计局.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作者单位]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苏州工匠园,江苏 苏州 215104

[作者简介]


  吴隽,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艺术教育。肖薇薇,苏州工匠园负责人。
其他文献
患者 女,60 岁,右腰部不适 1 月余,行全腹 CT 平扫发现右肾门区巨大肿块,以腹腔内占位收入我院.患者右肾区疼痛,可见肉眼血尿,无腹痛、腹胀.实验室检查正常.查体:右侧腹部可
坏死性筋膜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性疾病,1871年美国医生Josepoh Jones称本病为“医院内坏疽”,后本病又被其他医生分别称为“急性感染性坏疽”、“化
本文通过描述HF物流的钢材产品仓单质押业务流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及分类,便于实际运用中对此业务的风险识别及控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血液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导致分化异常,抑制正常造血干细胞增值(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以感染表现明显,但表现各异,有表现为血栓起病的,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产褥感染产妇效果及对红细胞免疫状态、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50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产褥感染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头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是临床上少见的以突发的顺行性遗忘,不伴意识障碍为特点的神经内科综合征.目前在临床上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认知较少.
脓毒症(sepsis)是导致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最重要病因之一,其所致 AKI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而存活者后期遗留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1].
新时代下,社会上兴起的新互联网、物联网、社群、共享经济、新科技等等各种浪潮现象与因素冲击改变着原有的商业生态与商业法则。这也促使企业对战略、商业模式、组织、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关于品牌及品牌运营的含义与作用再次引起关注,成为众相争论的焦点话题。比如“人人都要懂得一点品牌”“品牌忠诚度已死”“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品牌”,行业内外也充斥着各种声音和观点,众说纷纭,难以一
期刊
1 临床资料rn41 岁女性,因“大便习惯机性状改变 1 年余,下腹部胀痛半月”入院.病史:入院1 年余前,出现肛门坠胀、下腹胀痛不适,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约 3-5 次,有排便不尽感,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9年5月选取的195为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使用的不同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