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山河岁月中的女性呐喊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叫王秀梅的女作家,用这三个让人闭着眼睛都摸得出的简单汉字行走于江湖14年,四百余万字,作品令人咂舌地丰硕。对于女性命运与困境的长期关注,铸成她历时五年的泣血之作《血红雪白》,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战争题材的《一九三八年的铁》以其山河岁月的历史感,承载了这位女作家更为宽广的生命宽度。
  童年的忧郁岁月:
  女性的困兽之斗
  电话那端的王秀梅,刚从烟台一个叫邱家村的地方回来,那是她名义上的老家,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她断然否认记者关于“每一个莫言都有一个高密”的臆测。她说她没有“故乡”情结。
  事实上,8岁之前,她都在一个叫鲍家泊的村庄度过,两岁时她就被送到外婆家,闯关东的大舅有一个偏执狭隘的婆娘,每当大舅妈的娘家兄弟跑到家里,在缸沿上“霍霍”磨菜刀,外婆就在门后抱着她瑟瑟发抖……
  8岁,她回到陌生的父母家中。不得不先说说她的父亲。这个性格暴戾的男人对她的性格形成,进而从事文学影响深远——
  “小时候我挨过很多揍,父亲动用的那些用农具临时充当的武器,城里的孩子闻所未闻。而母亲,永远是冷漠地站在一边的女人。现在,我不觉得这个问题残忍,这段经历让我敏感、悲观、绝望,这些正是一个小说家必须有的。”
  一个作家的气质往往可以从童年去追根溯源。王秀梅笔下的女性世界里很少有温情,生存的困境常常会以困兽之斗的惨烈方式来进行,《血红雪白》中的美丽女知青张慧和王小雅,因为被当地农民诱骗生下孩子,不得不留在农村,龌龊的丈夫和落后的生存环境满足不了她们的精神需求,两个人陷在丑陋的现实中不得挣脱,最后一个以死抗争,一个自甘堕落,都毁灭了自己。《内幕》中的朱小青则用五年的时间精心策划杀死了玷污她清白的男演员。
  女性在命运的困境当中,四面碰壁,备受伤害,没有出路。这几乎构成了早期王秀梅在女性写作的全部落脚点。
  思念一个从未谋面的贼
  王秀梅曾经反复阅读过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深深为她看待女性问题的冷静和智慧所折服,这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女性,在《血红雪白》的结尾她这样反省:“面对命运、磨难和孤独,我们的回答是生活。”
  她曾经长久思念一个从未谋面的贼——某一日在她带儿子钢镚从商场五楼电影院出来时,发现车子被人撬开过,偷走了一对蓝牙耳机。他是不是《陈北坡的火车》中小龙那样的贼,一个瘦棱棱的小家伙,戴着偷来的蓝牙耳机,听小鱼唱过的那些关于流浪的歌?是某一类人那共有的流浪感令她如此。当然,这种流浪的滋味,并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我希望永远有蓬勃的流泪的冲动,让我去写这样的人,目睹或想象在他们命运中发生的故事。”
  王秀梅小说不乏现实关怀,只不过,她的艺术自觉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她进入现实生活的通道,有点幽暗,却又有着难以察觉的执拗和敏锐。
  也曾决心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严肃的文学之路,一条腿走轻松的大众化娱乐——2005年,她甚至出版了《猫灵》等三部恐怖小说,但那些都成为她羞于启齿的“文学失足”。如今回望,王秀梅的主要作品还是在追求那种“形而上”的东西,她力求在每一部作品里都展现一种智慧、一种才华,所谓“智性写作”。
  1938年的铁:
  大时代的女性悲歌
  1938年,很多事情发生。国事,家事;生死,爱恨,情仇。日军侵略占领了胶东半岛的一个小镇,为抵御外侮,农民、艺人、铁匠、拳师、乡绅、土匪,他们站在一起,土法造雷造枪,与小镇共存亡。
  这个在小说《一九三八年的铁》中叫做风波镇的地方,是王秀梅童年生活过的外婆家。第一次听外祖母讲日本人,讲打仗,王秀梅年纪还小。外婆讲着讲着,就会变成了小说中的样子:瘦弱的身体蜷成球状,两条腿以奇怪的姿势折叠成一把剪刀。她重复着那些往事——日本人在镇上高高地修起了炮楼,他们把王秀梅三岁的母亲抱到炮楼里玩耍,令全家人惊惧万分。幸运的是,最终母亲被平安送回;日本人频繁扫荡,外婆抱着母亲往大山中奔逃,中途掉队,只好跳进一口枯井中。随后落下另外一些人,纷乱地踩踏着她的头顶。
  外婆晚年一直住在王秀梅父母家中,初中寄宿时,每周回家外婆都要重复那些陈年往事,这成为她对那场战争的最初记忆和架构。
  女性作家中,王安忆写《长恨歌》,写《天香》,写《众声喧哗》,历史感和文化感兼而有之,那种散金碎玉,堆锦叠绣,让人常忆起张爱玲写《倾城之恋》,写《金锁记》,写《十八春》。较之她喜爱的这两位女作家,王秀梅缺少的不是对生活,对人的深度理解,而是稍嫌缺少历史感,较之小说《樱桃》中,女主人公爱上一个重伤的地下党,为了完成他的心愿被乱枪打死的故事,《一九三八年的铁》无疑是一种更有张力的探索。
  小说中的风波镇,如今生活着王秀梅的两个姐妹。她时常会在那里逗留。走在街道上,努力辨认和寻找着当年的痕迹。它已经不仅仅承载了王秀梅对于女性命运困境的思考,还有山河岁月的历史感,更为宽广的生命宽度。
其他文献
近几年,移民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词。不久前,1335名在香港提交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申请的申请人,向加拿大联邦法院起诉加联邦移民当局,原因是今年早些时候加拿大将所有经济类移民申请旧案“归零”,导致这些申请人无法成功移民加拿大。这些申请人绝大多数申请地点在香港,但“几乎清一色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有钱人”。  其实,许多国家的移民政策常常因时而变、尺度各异,发达国家并不见得比发展中国家尺度更宽松,不过在实际操作
期刊
2014山东省会大剧院艺术节完美落幕  本刊讯 25日晚,“南半球顶级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联袂中国新生代天才钢琴家张昊辰、美国指挥大师大卫·罗伯森为泉城带来了一场古典音乐的盛飨!当晚,在悉尼交响乐团令人心潮澎湃的音符中,历时62天的2014山东省会大剧院艺术节落下了帷幕,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经典瞬间。  舞台艺术名家荟萃  本届艺术节的舞台演出,名家名团名剧聚集,异域民族风情浓郁、原创探索佳作迭出
期刊
文人士子离不开宴席。无宴不欢,因宴成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其实就诞生于一场筷乐聚会。  文人聚会多为两种:文会宴、烧尾宴。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  烧尾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升迁更新
期刊
在食联中国创始人刘全勋看来,除草剂为代表的化学农业从某种程度上毁灭了中国农药的道德底线。  除草剂背后的转基因泛滥  《齐鲁周刊》:作为有机农业的代表,您如何评价化学农业的功与过?  刘全勋:从种植业来讲,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其中,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功不可没。  但增长的背后,引发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目前中国的粮食增产,主要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化肥为例,化肥施用以后只有35%
期刊
1845年3月,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2012年,85岁的褚时健在一片寂寂无人的山谷间完成了自己的商业复出,他的褚橙从此大卖。他认为,这是他最后的王国。  从梭罗到褚时健,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时代英雄,最终通过自然、农业完成了自己与世界的终极对话。这既是一种关于人的美学对话,也是一种关
期刊
原住民与流亡者:  栖息灵魂的乌托邦  这是一个雨林之国。  雨林里有凶猛的美洲豹,曾几何时,“美洲豹崇拜”盛行于美洲的印第安人中。  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为印第安人设立保留地,却促成了一项意料不到的转变:500年来,巴西印第安人的数量第一次增长!一般认为,现时巴西有大约30万印第安人。然而,这与公元1500年的人口比起来真是少之又少;据估计,那时印第安人的人口在200至600万之间。 
期刊
一切文化从胃开始,味道是我们最初的生命感觉。从味道开始,我们可以理清一条关于食物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承载着30年来,中国农业的宏大荣耀与细节现实。  在中国30年的农业进化过程中,我们得到最宏大的主题是:中国人用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这个宏大主题里,农药、化肥无疑是完成这场温饱革命的助推剂。  宏大往往掩盖生活的细节与真相,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化学农业帮助我们解决最基本的温饱之
期刊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90届全国糖酒会上,文君酒母公司酩悦轩尼诗刚刚对外宣布2014年文君酒将重点拓展山东、河南市场,四川文君酒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叶伟才接受《齐鲁周刊》记者采访,就高调称“市场扩张是文君酒本年度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倾力打造的酒史博物馆和文君酒庄,叶伟才同样信心百倍:“有人笑我把钱用在建造酒史博物馆和文君酒庄上,这些搬不走的砖头对酒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东西比一个三四秒的广告更重要,
期刊
刘岩,名片印出的头衔只有简单的山东银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百度、谷歌里刘岩不少但没有一个是他。刘岩接受采访不爱拍照,网络上也少有他的影像。  一边是低调内敛的性格,另一边是一连串“重量级”的头衔和荣誉: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鲁商物产集团党委书记,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山东省青年联
期刊
2014年6月24日,继导演张元戒毒复吸被抓后,宁财神也因吸毒被警方控制,据悉,此事与张元有关,该日恰好是“6.26”国际禁毒日。  作为影视圈的大腭,前有李代沫后有张元、宁财神,为什么娱乐圈总是有瘾君子出没?张元所谓“为了寻找灵感”背后深层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毒品在边缘文化叙事里究竟是怎样的生态?  从约翰尼·戴普到《猜火车》:电影中的“瘾君子”文化  1998年,万人迷约翰尼·戴普主演了一部迅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