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被高度关注的四个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好像突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相关机构的数据表明,今年3月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1、2月份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均较去年同期下滑2~3成;广州3月份全市一手住宅网签同比下降43%;深圳3月份新建住宅成交数量同比下跌27.9%。第一季度,在纳入监测范围的30个主要城市中,有28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十大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全部出现下降,其中,北京下滑幅度最大,达到55.18%。
于是,各种悲观的市场判断,在媒体尤其是高速运转的互联网媒体的推动下,快速蔓延开来。这当中,保守一些的认为当前整体的市场表现低于预期,市场下行趋势明显、下行压力较大。而激进者则抛出了房地产市场“崩盘论”、“泡沫破裂论”、“房价暴跌论”等颇具震撼性的言词,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气氛。
我们认为,“崩盘论”等肯定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因为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巨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土地供应不足、货币超发、土地财政依赖、国民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税制不合理等。退一万步讲,即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泡沫,现在跟之前比,也没有出现新的导致其马上破灭的因素。
其实,导致目前这种悲观情绪蔓延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相关城市部分楼盘较大幅度的降价及少数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信贷从紧肯定是事实,但其远未到颠覆市场的程度。而部分城市楼盘降价,更有促销战略、定价过高及相关自身因素等,不具典型意义。对这些因素的过分解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对当前的市场表现,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在高歌猛进后的正常调整。尽管在一些现象上确实有似于2008年“救市”之前的房地产市场,但除非宏观、外部因素的逆转性变化,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还是总体平稳的,开年的市场表现很可能并不代表全年的发展态势。对当前的市场风险,确实应足够警惕,但不宜过分紧张。
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进入一个高度敏感的时期,市场向任何方向的变化都存在着可能性。作为各级政府,应该像李克强总理在4月份“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而作为企业,则应更加理性、更加谨慎。
于是,各种悲观的市场判断,在媒体尤其是高速运转的互联网媒体的推动下,快速蔓延开来。这当中,保守一些的认为当前整体的市场表现低于预期,市场下行趋势明显、下行压力较大。而激进者则抛出了房地产市场“崩盘论”、“泡沫破裂论”、“房价暴跌论”等颇具震撼性的言词,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气氛。
我们认为,“崩盘论”等肯定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因为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巨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土地供应不足、货币超发、土地财政依赖、国民收入差距过大、房地产税制不合理等。退一万步讲,即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泡沫,现在跟之前比,也没有出现新的导致其马上破灭的因素。
其实,导致目前这种悲观情绪蔓延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相关城市部分楼盘较大幅度的降价及少数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信贷从紧肯定是事实,但其远未到颠覆市场的程度。而部分城市楼盘降价,更有促销战略、定价过高及相关自身因素等,不具典型意义。对这些因素的过分解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对当前的市场表现,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在高歌猛进后的正常调整。尽管在一些现象上确实有似于2008年“救市”之前的房地产市场,但除非宏观、外部因素的逆转性变化,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还是总体平稳的,开年的市场表现很可能并不代表全年的发展态势。对当前的市场风险,确实应足够警惕,但不宜过分紧张。
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进入一个高度敏感的时期,市场向任何方向的变化都存在着可能性。作为各级政府,应该像李克强总理在4月份“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而作为企业,则应更加理性、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