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里读出的历史感怀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tkj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工部在《阆山歌》内有一联:“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此时中原格斗未已,他正避乱四川。他在这一诗中抒述愿望,只愿栖居山岩,却无可奈何地等待。杜工部的作品虽为史诗,特点不在以诗记事,而在于一番历史意识。历史随着时间变化,本是动态的,若只是记述一桩一桩史实,历史就显得太过平面,太过静止了。杜工部的作品中却能敏感地注意到变化。“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照顾了广宇长宙不断的变动。上引之联,则表现了不断变化中的张力,正是由张力积累之至,历史遂有不时发作的大变动。
  历史有大变动时,气势是惊人的。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笔力万钧,其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竟似接续上引工部的警句,是蓄势待发之后,动能全部释放,然后才有此景象。苏东坡当时谪居黄州,心情郁卒,“赤壁”前后两赋,是他寻索安身立命之作。这一首《念奴娇》,则是发抒了蓄积的闷气。前阕起句“大江东去”,是发作,后阕收尾“一尊还酹江月”,是发抒之后又归于宁静。
  杨万里(廷秀)(1127—1206)的诗体脱尽机杼,别开蹊径,融合主客,情景无隔。先是有沈尹默先生手书诚斋绝句十二首,其中一首:“倦游客子日无聊,不是江山景不饶。危岸崩沙新改路,断渠横石自成桥。”又似乎是苏东坡描写大变动之后的后续情景,潜能释放了,新局面却又显得如此的将就,如此的因陋就简!杨万里是南宋人,与范成大、陆放翁同时,南宋偏安半壁,而韩侂胄虚矫惹祸,所用非人,北伐不成,从此南宋一蹶不能复振。杨万里直言谏诤,屡遭贬逐。但也正是在忧患之中,他的诗体能突破樊篱,自成一体。
  由杜工部、苏东坡到杨万里,这三段引用的诗词,都是借江水与崩岸为意象,而且似乎竟是描绘一个变动的三个阶段。我不能知道其中是否有后者沿袭前者意象?从历史上的变动来看,这三阶段的现象颇有发人深省处。近来社会学的研究渐与“混沌”理论有了关系。过去的系统观念受结构理论的影响,每以为体系是严整的。现在则知道系统有随机成长的可能,体系的各个部分纠缠搭配,合为复杂体系。越是复杂的大型体系,层级越多,其间的联系情况也就越呈多样性。异质的次级系统彼此组合,其实并不稳定,而不够稳定的结合必有张力。组合方式与形态稍有变动,张力即转化为能量。在潜能一时消尽重整体系为另一形态时,仍可能是随机的,也仍可能是多样性的纠缠与配搭这种种整合与离散关系,并不必然表示改进或退化。一个体系不好了,却不能转移为另一体系,而走入全盘失序与解体中。

  换句话说,系统不是稳定的,而是各部分不断改变相互关系,寻求动态的“均衡”(equilbrium)。均衡只是俄顷的,因为内部诸部分相对关系的转换以及外来因素加入而造成的干扰,这一短暂的均衡又须继续寻求另一状态的均衡。任何阶段的新状况,正如“崩沙新改路”与“横石自成桥”,也都是随机和俄顷的,并不意味着比上一阶段的均衡孰优孰劣。
  这种历史观,将“英雄”与“理想”的作用都降低了。“英雄”人物,不论花多少气力,也许竟是庸人自扰。在寻求均衡的过程中,英雄的作为也不过是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之一。甚至“理想”,也许不过在许多可能出现的状态之中聊备一格。“理想”也可能只是俄顷之间符合原来的盼望;转眼之间,“理想”已失去原有光圈,甚至一变而为丑恶!
  这种历史观也不是全无好处。起码,“英雄”的自大自信,或可因为有此醒悟得以稍微回归到谦卑与虚心,起码追逐“理想”及实现“理想”的激情也可能稍微冷静下来。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激情之下,人们已多次浪费资源,牺牲了不少人,只为了想全盘“新改路”,把一切都改造了。
  现在的世界可能并不比任何其他时期有更多的危机。但是,不论是国际情势、社会结构、经济分配、政治秩序、价值观念……不管哪一个范畴,许多过去曾一度达到的均衡状态现在都在重新安排,有些是在张力极大、潜能将要释出的关口。只盼人们不要再以激烈的情绪,不惜滥用待释的能力,以致不仅难以过渡到另一次均衡,甚至徒然耗尽潜能,走向全盘的失序!以致將这姹紫嫣红,都付与崩沙洪流,徒然留下残井断垣,空让后人叹息。
  (选自《许倬云问学记》)
其他文献
高 处  秋阳登高,天空简洁透明  一眼望得到底  落叶藏禅意,坐在大路上看行人  天地不说话,时光淡然曠远  我也无须开口  夜行列车  半夜抵达金华。1967年  父亲和我乘货运列车  下车后,我看见海水追赶天空  坐汽车,温岭到宁波  宁波火车到杭州,我给妈妈写信  爸爸在杭州火车站吐血了  又是半夜,到南昌  父亲扯着我走过无人的八一大道  刺骨风中响起卖馄饨的竹板声  馅是老鼠肉做的  
愿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为你,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  我便是轻轻吹动的海浪  如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莫 言(著名作家):葛亮是具有超人禀赋和良好训练的青年才俊,《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灵魂拷问的新型小说。他像写自家的家园一样写出了一个他的南京,他像写自己的亲朋一样写出了众多的人物。  王德威(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葛亮是当代华语小说界最可期待的作家之一。一种属于葛亮的叙事抒情的风格,已经隐然成形。当代作家竞以创新突破为能事,葛亮反其道而行,遥想父祖辈的风华与沧桑,经营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风
急遽的沙漫延至脚踝  世界陷入真空中  水、光、空气逐渐撤走  像是突然中断的剧场  巨大的沉默如一块黑布  柔软地包覆我  我沿着体内的河道散步  干枯的底部长着杂草  想起某人說过:  “雨季被恶意延迟。”  沿路以石头描述  每一件发生过的小事:  喝过的水还放在桌上、  午餐前得服药、  空白笔记本得用蓝笔书写。  我得逐步确认每个细节  如确认发亮的小锁  能锁住每一扇门  房里躺着另一
“小说引力:华文国际互联平台”首发活动“2001~2015华文长篇小说20部”评选,台湾选出10部长篇小说,沪、港、澳、新、马五地各选出2部长篇小说,合计共20部长篇小说。与台湾广邀329位专业读者投票不同,沪、港、澳、新、马五地的评选方式是由地区召集人协助邀请当地作家、艺文界人士筹组该地之长篇小说选荐小组,精选出书单,再邀请4位评选委员共同召开会议,票选出2部长篇小说著作代表该地区。  上海由复
路边榕树下的小吃摊  徐娘半老的女人  据说只卖一种面  白色的汤面與小菜  看她的手势颇像个写诗的人  上桌时总是掀起一阵缥渺烟雾  片刻始缓缓散去  豁然开朗中只见两片薄肉,几片青菜  没有多余的赘饰  诗意直指  我曾无意间打翻那碗面  数了数  不多不少十四行  客人总抱怨吃不饱  但总是去了又来  她也偶尔嘟嘴娇嗔抱怨过苍蝇  赶都赶不完  (选自台湾诗学季刊《吹鼓吹诗论坛第10辑》)
远眺玉山  重重的山峦啊  叠叠的嶂岭哪  为何斜看台湾的主峰  转一个弯  光从玉山的正面折射过来  抚慰我们失温且寒颤的心  从另一个角度  猎取它的背脊  感受被地壳震裂后压伤的疼痛  神赐的玉山  犹如台湾最高的一座产业  那是族群和牛羊仰赖的居所  终年俯瞰海岛上子民的主山  汩汩地流出它的活水  我们日夜喝着它的慈悲和怜悯  2009.03.06  猎人与我  我是昔日发现日月潭的白鹿
我在愛达荷州东南部长大,附近都是农田,我父亲喜爱搜集古董车零件,家里有五个小孩,我是唯一的女生。我的家人全都爱创作,长大后才了解,虽然我们各自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媒材来表达我们的创意,但每一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和手工艺匠。  我记得很小就开始画画,我会拿着小板凳,坐在邻居家的车道前,画着老旧的农舍、树木、田地,偶尔也会画户外厕所。我清楚记得坐在父亲刚砍下的树干上,想要趁月亮从山峰升起时,把它画下来
表 达  我看到一个人在下雨的夜里游泳,那雨落在游泳池中,灯光清晰地照见了雨落下来时微斜的痕迹。那人自顾自地游着,我却感到那是另一个我在游。  小时候我曾在落雨的天气里游泳,在一条宽大的河里。后来我再次回到家乡,看到那条河时,河已不像小时候感觉到的那样宽大了。我看到在河中游泳的孩子,也许他们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感到那条河是宽大的。看着他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  时光流逝了,记忆却停留在过去的时
大清早,电话铃铃叫。  我前晚刚载一家客人,到彰化山区探视他们关禁闭的宝贝儿子,夜半才回来,倦怠得很。我拉了棉被,蒙头又睡。  老婆听过电话,精神旺盛:“沈大夫邀我们去吃晚餐咧!要全家都去,说是热闹些。准六点半,在什么花房子,是哪家餐馆?”老婆凑在我耳朵上说话,哈得一身痒,这还能睡?  “是不是沈大夫过生日?要不要带个什么礼物去?你看我要不要先去做个头发?”  沈大夫的生日在年初五,还有三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