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总体理想信念坚定,人生价值选择向上向好,人生态度积极进取,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价值观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注重统筹教育内容与对象,并通过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搭建社会实践真平台、营造宣传教育舆论场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人生观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他文献
自由作为一种关乎人自身发展的基本价值规范,经由启蒙运动带入现代文明的舞台,但却遭遇了现代性问题的困境.马克思站在资本学说的高度揭示了启蒙自由话语的内在悖论,资本社会的自由正是建立在不自由之上,启蒙学说追求的自由仅仅实现于小商品生产领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领域的自由则是通过不自由来实现的,自我所有原则转化为资本主义无偿占有规律,人的主体性从属于资本逻辑的宰制.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真正保留启蒙传统的自由价值遗产,并在现实中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深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洞府之中,才能在代表私人利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和攻击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定的国际政治思潮逐渐在中国兴起和泛滥,其攻击要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益做法,凝练了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出全面科学评价、对重大理论问题和是非问题作出及时和明确的澄清、对重点侵蚀对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重要意识形态阵地进行巩固和加强等基本经验,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肃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成效.目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
自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互联网并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探索应对、初步发展、深入展开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构建多元主体共建格局、打造立体多样传播体系、凝聚网上网下工作合力、统筹国内国际工作全局等基本经验.在新的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处理好网络开放与安全可控、主导性与主体性、硬规范与软约束、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等关系.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006年10月11日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便开始了“理念整合—立法嵌入—司法融入”的历史进程,最高人民法院为核心价值观落地更是发布诸多配套措施.但实务中,核心价值观融入文书说理却遭遇阻塞,呈现公共政策与判决说理“水土不服”之恙.通过从法官侧与文书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说理进行实践检视,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说理存在引据渊源贫瘠与裁判者的理解错位或偏见两方面制约因素.针对于此,提出了从“由内而外”“自下而上
2021年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教育报》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出席会议并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主持.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处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以情感和信念为核心的后真相语境开始形成,并深刻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语境下,竞争性真相构成了关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应以增进群体认同为关键议题,聚焦于提升情感归属和开展价值感召两个核心命题,搭建后真相语境下真相的分析与阐释框架,选择合情、合理的叙事方式,再现教育对象共有的文化记忆,从而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支撑,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则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次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体现.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提供了诸多启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挖掘精神价值载体、运用好大众传播媒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志气、骨气、底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依靠,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涵养精神气节的核心要素和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中国青年始终彰显着自身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并表现出革命性、建设性、开拓性和全面性的时代特征.推动新时代青年提升精气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涵养精神气节,需要从理念、途径、机制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引导广大青年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审视本土与西方的文化差异、推动小我和大我的价值融合;加强青年实践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完善针对青年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进一步佐证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真理,在此背景下,开展生命共同体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生命共同体教育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为核心,旨在培育并强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树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责任感.生命共同体教育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力机制.开展生命共同体教育要以
近年来,类案检索备受关注但整体利用低效,存在数据真实特征模糊、脱离法学理论和法律思维、检索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从大数据理论视角,结合法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优化进路:在本体论层面强调重视裁判数据准确性、兼容性、可变性的“3C”特性;在认识论层面,为对符合“3C”特性的数据进行有效表示、提取、导出,建立以专用法律词库为基础的案情要素识别模型、深化NLP与OCR技术应用及设计内容导出有侧重点的检索结果;在方法论层面,建立JEC复合型人才结构研发团队、难案收录扩大化与裁判规则抽象化、明确类案效力等级与冲突处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