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者,吟咏性情也,志之所在也,在心为智也,发言为诗也。这种文学艺术记录了千年前古人、古社会、古国的沧桑之变。我,一个平凡的人,在时过境迁之后回味着流淌在中国古诗中的景与情。
我喜欢想象,通过想象诗中出现的景物,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幅珍贵的画卷。
遨游在诗歌的世界中,我想象着诗歌里的四季:春有山前白鹭、桃花流水的温情脉脉;夏有小荷尖尖、蜻蜓低飞的肆意洒脱;秋有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凄凉寒意;冬有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的壮阔浩然。
在诗歌中,除了写四季更替的时令特景,还有着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诗。
岑参某年九月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边塞征战的光景描写得淋漓尽致:黄沙滚滚,遮天蔽日,暗夜嘶风,飞沙漫天,斗石满地。夜很冷,风刮得很猛很烈,刺入了肉里骨里,吹的马汗气凝华成了冰渣,但是没有吹灭将士心中的战火。忽而笔锋一转——诗结束了,战事结束了,但是天地玄黄的壮阔之景没有结束。壮哉这大漠之中的战意、阵势浩荡,惧哉这沙地之上的荒芜、寸草不生……
又是一年八月,岑参在军帐里与武判官阔饮烈酒。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又是一阵刺骨的凉风。这风凝固了满天飞的黄沙,封印了遍地滚的乱石。这风伴着八月的雪,飘来了,飘到树上,给干枯的秃枝上渲染了雪白的颜色,给死气沉沉的边塞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风飘过了边塞,飘过了军帐,飘到了后世,飘到了后人的心中。
我喜欢体会,体会诗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品味诗人深沉忧郁的情感。
古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因当时交通困难,一经离别,別时易,见时难,故有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有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有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我认为王勃在离别情中当属至高之境界,高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淡离别、超凡脱俗。此情之境,立见高下矣。
我还体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体会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痛心疾首,体会到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慨叹惋惜。
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文脉长河中,如果不经历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怎么能有历朝历代的文学家袒露心胸,写下感人肺腑的诗句,抒发埋藏心底的情感?诗不仅仅与景和情挂钩,更与时代挂钩。当下,是一个全球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中国世界化的时代,更应将诗歌弘扬到世界各地。诗歌传承了千年,绝不能在当下这个时代抑制诗流的波涛、停止文脉的跳动……
我喜欢想象,通过想象诗中出现的景物,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幅珍贵的画卷。
遨游在诗歌的世界中,我想象着诗歌里的四季:春有山前白鹭、桃花流水的温情脉脉;夏有小荷尖尖、蜻蜓低飞的肆意洒脱;秋有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凄凉寒意;冬有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的壮阔浩然。
在诗歌中,除了写四季更替的时令特景,还有着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诗。
岑参某年九月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边塞征战的光景描写得淋漓尽致:黄沙滚滚,遮天蔽日,暗夜嘶风,飞沙漫天,斗石满地。夜很冷,风刮得很猛很烈,刺入了肉里骨里,吹的马汗气凝华成了冰渣,但是没有吹灭将士心中的战火。忽而笔锋一转——诗结束了,战事结束了,但是天地玄黄的壮阔之景没有结束。壮哉这大漠之中的战意、阵势浩荡,惧哉这沙地之上的荒芜、寸草不生……
又是一年八月,岑参在军帐里与武判官阔饮烈酒。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又是一阵刺骨的凉风。这风凝固了满天飞的黄沙,封印了遍地滚的乱石。这风伴着八月的雪,飘来了,飘到树上,给干枯的秃枝上渲染了雪白的颜色,给死气沉沉的边塞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风飘过了边塞,飘过了军帐,飘到了后世,飘到了后人的心中。
我喜欢体会,体会诗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品味诗人深沉忧郁的情感。
古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因当时交通困难,一经离别,別时易,见时难,故有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有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有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我认为王勃在离别情中当属至高之境界,高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淡离别、超凡脱俗。此情之境,立见高下矣。
我还体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体会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痛心疾首,体会到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慨叹惋惜。
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文脉长河中,如果不经历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怎么能有历朝历代的文学家袒露心胸,写下感人肺腑的诗句,抒发埋藏心底的情感?诗不仅仅与景和情挂钩,更与时代挂钩。当下,是一个全球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中国世界化的时代,更应将诗歌弘扬到世界各地。诗歌传承了千年,绝不能在当下这个时代抑制诗流的波涛、停止文脉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