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建好孩子心理“防疫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此次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理。疫情正在使未成年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倘若我们不去关注,这种心理问题日后就可能成为一个个隐患,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在疫情期间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建设,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疫情带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
  首先,应该明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一种社会应激源,而应激源会导致人的心理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和创伤后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意识障碍、感知迟钝,甚至产生精神性兴奋、强烈恐惧以及人格的变化或分裂等。
  其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影响心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给人带来从头至尾的恐惧感。在事件初期,由于对事件各方面的认识比较朦胧,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健康、安全存在疑问,并且不可控制地产生怀疑、焦虑;在事件爆发阶段,人们开始处于恐惧的最高峰,对身边有关事物产生高度怀疑,同时容易轻信他人;事件结束之后,一些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对疾病、身体的不适过于敏感、恐惧。
  未成年人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人格等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因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容易对他们产生更深的心理伤害及影响。但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只要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妥善进行心理建设,他们就能够比成年人更快地走出心理困境。
  疫情引发未成年人心理焦虑的因素
  心理的被动性。被动性,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得不被限制:限制活动、限制工作、限制娱乐、限制范围等等。这些限制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更严重。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而突然产生的各类限制让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受到极大压抑;对疫情的片面了解让他们产生过度的悲观、恐惧,使他们在受限的同时更加焦虑、苦闷。
  时间的未知性。对于限制,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什么时候能够解除限制?未成年人对于事物的耐性以及承受度相比成人要低,他们对于解除限制的期待更高。因此,在一次次被延长限制周期、推迟解禁时间后,未成年人心中的动机便会由于期待的磨灭而削弱,以致产生消沉、冷漠等情绪。
  社交的“失联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大多数人最大的影响在于限制。然而本次疫情的“无差别”对待,使得人与人之间社交“断档”“失联”。未成年人处在社交的发展阶段,长期待在一个密闭的社交环境中会不断加深他们的烦闷、躁动、抑郁,再结合上文所述的限制、时间的未知,使得他们心中恐惧感、消沉感与抑郁、烦闷交织。因此,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建设十分必要。
  疫情中未成年人心理建设的立足点及目标
  心理建设的立足点
  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首先要给予他们一个“期待”。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早期的动机驱力理论阐述了“驱力—行为—消除紧张、满足需要”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同样表明,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因此,给未成年人一个特定的、准确的“期待”时间,能够让他们产生正向的心理动机,克服心理问题。
  建立疫情中与他人的社交。未成年人处于社交需求的高峰期,在疫情中建立起如同平常的朋友间的联系,能够转移孩子们对于疫情的恐惧感、消沉感,带来积极正向的心理。同时,社交能够让孩子们暂时忘却时间,消除一部分时间未知性对于心理的影响,实现一舉两得。
  心理建设的目标
  重新掌握生活主动权,找到疫情下生活的重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处于一个被动的受限状态。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建设目标,首先就是要化被动为主动。生活需要掌握主动,即使是有限的空间、选择,依旧能够主动地生活。如安排每日生活日程表,保证每天学习一定感兴趣的知识,调整今后的学习方向等。
  重新建立、恢复生活秩序。社会需要秩序,生活同样需要秩序。疫情下的社会秩序产生了部分波动,此时稳定生活秩序至关重要。对于未成年人,需要让他们明白盲目做事、胡思乱想无助于解决焦虑、消除疫情。要让他们明白,越是需要秩序的时候,越要恢复自己日常生活的秩序。只有当社会中每一个内在秩序稳定,外在秩序才能更快恢复。
  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建设的具体策略
  让孩子们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目前,疫情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变化,但是疫情一天不解除,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此时,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建设,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做好充足准备、降低心理预期是应对疫情发展的最好心理暗示。即便是疫情有了不好的发展,孩子们在心理上也有所准备,从而不会产生较严重的应激后果。
  让孩子们学会利用“时间节点”
  疫情期间,最让孩子们抓狂的便是时间上的未知。此时,不妨利用时间节点法,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与消沉。时间节点法就是对未来的某个节点进行期待。如期待半年后的这个下午,一切疫情相关的不好的事情肯定都过去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方法能够起到很强的心理建设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节点之间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孩子喜欢画画,就让他投入地去画;喜欢看电影、动画片,就让他全身心地去看;喜欢发呆,就允许他看看天、看看地。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安定内心。
  避免、消除孩子们的“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有其临床意义的解释,但就现下的疫情而言,替代性创伤有其新的定义: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由于受到大量严重灾害信息的冲击,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从而承载了难以恢复但又非自己亲身经历的创伤。
  新媒体时代,未成年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大量疫情信息涌入他们的视野、脑海,孩子们的心智、思维不成熟,容易对他人遭受的苦难、不幸产生共情,如同自己亲临现场一般,内心便会感到痛苦、绝望。如果长时间无法排除、消化,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信息源头,如前述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年人讨论疫情时注意避开孩子,尽量不让孩子了解到严重的疫情信息,但要让其懂得疫情严重性。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发展需要得到更高程度的关注,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我们要依据影响未成年人心理的因素及理论,找准心理建设的目标与立足点,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建设策略,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疫情期间的心理素质。
  (作者系北京朝阳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心理教师)
  责任编辑:周丽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属于第二语言,并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初中作为学习和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阶段,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自主学习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参照学习目标,依托自觉学习意识,借助学习方法的改善所组建的自我强化、不断调整、积极指导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建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合理指导。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在分析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微观建筑企业的成长性指标,通过对典型建筑企业2010-2014年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数据和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新常态经济在微观领域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将
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面对严峻挑战,必须顺应形势,大胆创新,重新
2008年5月1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悄然挂牌了。一年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的牌匾高高地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走进教学课堂。本文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计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分为两点进行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忽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