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中山的黄锦华在养鱼卖鱼中发现,现时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节食瘦身,特别在饮食方面逐渐远离大鱼大肉。
他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市场规律,开始养“瘦身鱼”。他将自然成长到一定程度的塘鱼用网箱放养在一级水质的水库中,不喂养任何食料,只以天然活水“饿养”,40天后,鱼儿体内的杂质毒素逐渐排尽,肥肉脂肪含量也因此而减少,体重至少降低了10%,鱼质更加清新爽口,鲜香嫩滑。2公斤多的鲩鱼成功瘦身1.5公斤多,价格则比普通的塘鱼高出三成。
现在,黄锦华每天为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一带输送约1.5万公斤“瘦身鱼”。
研究市场规律,鱼老板养“瘦身鱼”
16岁时,黄锦华开始跟着别人贩鱼。头脑灵光、肯于吃苦的黄锦华很快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并站稳了脚跟。不仅中山本地的客商喜欢与他打交道,珠三角其它城市的一些老板也慕名而来。
随着买卖越做越顺手,敏锐的黄锦华发现,光贩不养,淡季还好说,一旦到了旺季货源紧张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干着急。黄锦华认为自己应该直接从源头人手。1995年,黄锦华开始承包鱼塘,到了2001年,他已经承包了几百亩鱼塘。
经过多年的打拼,黄锦华的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大,由中山到珠三角周边城市,他的塘鱼甚至打人了香港、澳门市场。
黄锦华不时到香港考察,从顾客的喜好中研究市场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思路。一次,他在一个鱼摊前看鱼摊老板卖鱼,发现几位结伴来的主妇挺有意思,专门挑拣偏小的鱼,一边挑选一边交流经验:“别挑肚子大的,那样的不好吃。”“是呀,要说好吃,还是瘦的,煲汤味道可好了。”
一连几天,黄锦华都仔细观察香港顾客,尤其是那些主妇买鱼时的喜好,他发现香港市民不喜欢肥大的鱼,偏好匀称、色相好的鱼。而用饲料养殖的鱼大多是肥鱼,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矛盾。
看到这个情形,黄锦华想,近年来瘦身成风,人们喜欢吃精肉,远离高脂肪食品,如果自己把绿色餐饮的理念运用到养殖业上,养殖销售符合人们需求的“瘦身鱼”,减少鱼的脂肪和赘肉,不就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吗?
他的想法却遭到亲朋的反对:“那还怎么赚钱,不赔钱就烧高香了。”
尽管没人看好这个冷门创意,黄锦华却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一个新思路刚出来大家肯定难以接受,只要自己闯出名堂来,他们自然会认可。
可是,给鱼减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贸然尝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得不偿失了,没准还会赔个底朝天。为谨慎起见,黄锦华特地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鱼塘做试验。可是怎么给鱼减肥呢,黄锦华想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鱼儿离不开水,总可以离开饲料吧。
他专门挑些“肥胖”的鲩鱼、鳙鱼、鲢鱼,然后放在那个鱼塘里实行“瘦身计划”,连续放养40天,什么也不喂。这些鱼放进去时平均3公斤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减肥”,鱼的体重平均减少了15%。为了具有说服力,他分别宰杀了两条减肥后的草鱼与正常饲养的鲩鱼比较。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用肉眼看,鱼外观差别并不大,但是剖开了放在一起,两条鱼的区别立即就看出来了。没有减肥的草鱼又肥又黄,身体背脊呈现暗黑色,而减肥后的鲩鱼肉质发亮,没有那么多脂肪。肉色鲜嫩。等到烹饪完毕后,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减肥后的鱼味道鲜美,没有杂味,更没土腥味。
减肥鱼成为市场新宠
大受鼓舞的黄锦华立即将瘦身鱼推向香港市场,果然一炮打响,瘦了身的鱼儿在香港市场大受欢迎。可是等到一算账,黄锦华却乐不起来了,虽然单价上涨了,但是由于体重减轻,而且由于在减肥过程中,鱼儿的死亡率较高,收支刚刚平衡,40天等于白忙活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自己总不能为了鱼的口味好就做赔钱买卖吧。为了弄个究竟,黄锦华开始从各个环节查找原因。结果他发现,自己收购来的鱼儿虽然体重符合标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很多体弱多病的鱼儿。这些病鱼抵抗力弱,单纯的节食自然影响其体质,极易出现死亡。
找到原因以后,黄锦华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办法。
一是不再单纯地依靠节食来给鱼儿减肥,而是采取“绝食与撒盐”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不给鱼儿投喂任何饲料,但是隔段时间他就会在鱼塘撒些盐,一来可以给那些有病的鱼儿消毒,二来可以刺激鱼儿,增加鱼的活动频率,持续一段时间后,鱼儿经常游动,就会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性。
二是严格控制鱼塘水质,池塘水体中除了施加活性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及培养生物饵料外,水体不能有杂质,水质不能受到污染,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塘水的含氧量。他那些鱼塘里的水都是从水质较好的小榄水道泵进来的,没有污染,非常适合鱼儿生活。
三是密切关注鱼的健康状况。防病治病,注意鱼的体重变化,防止鱼饿过了头,衰竭而死。
40天后,他的第二批瘦身鱼上市了。那些肚腩膨胀、体态难看的鱼儿成功地减掉了身上多余的肥膘赘肉,平均“瘦身”15%左右,不但“苗条健康”,卖相好,而且内在品质好,无药物残留,口味也格外鲜美,在香港市场十分抢手。由于鱼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黄锦华的利润自然得到了保证。
“瘦身”后的鱼“增肥”了黄锦华的钱袋子。拿鲩鱼来说,瘦身前12元/公斤,瘦身后25元/公斤。黄锦华自豪地说:“一般的农户,一塘鱼赚个两万元就好得不得了了,而我的‘瘦身鱼’,一塘可以赚五六万元。”
如今,黄锦华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了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瘦身鱼还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及绿色食品认证,平均每日的出货量达到1万公斤,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他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市场规律,开始养“瘦身鱼”。他将自然成长到一定程度的塘鱼用网箱放养在一级水质的水库中,不喂养任何食料,只以天然活水“饿养”,40天后,鱼儿体内的杂质毒素逐渐排尽,肥肉脂肪含量也因此而减少,体重至少降低了10%,鱼质更加清新爽口,鲜香嫩滑。2公斤多的鲩鱼成功瘦身1.5公斤多,价格则比普通的塘鱼高出三成。
现在,黄锦华每天为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一带输送约1.5万公斤“瘦身鱼”。
研究市场规律,鱼老板养“瘦身鱼”
16岁时,黄锦华开始跟着别人贩鱼。头脑灵光、肯于吃苦的黄锦华很快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并站稳了脚跟。不仅中山本地的客商喜欢与他打交道,珠三角其它城市的一些老板也慕名而来。
随着买卖越做越顺手,敏锐的黄锦华发现,光贩不养,淡季还好说,一旦到了旺季货源紧张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干着急。黄锦华认为自己应该直接从源头人手。1995年,黄锦华开始承包鱼塘,到了2001年,他已经承包了几百亩鱼塘。
经过多年的打拼,黄锦华的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大,由中山到珠三角周边城市,他的塘鱼甚至打人了香港、澳门市场。
黄锦华不时到香港考察,从顾客的喜好中研究市场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思路。一次,他在一个鱼摊前看鱼摊老板卖鱼,发现几位结伴来的主妇挺有意思,专门挑拣偏小的鱼,一边挑选一边交流经验:“别挑肚子大的,那样的不好吃。”“是呀,要说好吃,还是瘦的,煲汤味道可好了。”
一连几天,黄锦华都仔细观察香港顾客,尤其是那些主妇买鱼时的喜好,他发现香港市民不喜欢肥大的鱼,偏好匀称、色相好的鱼。而用饲料养殖的鱼大多是肥鱼,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矛盾。
看到这个情形,黄锦华想,近年来瘦身成风,人们喜欢吃精肉,远离高脂肪食品,如果自己把绿色餐饮的理念运用到养殖业上,养殖销售符合人们需求的“瘦身鱼”,减少鱼的脂肪和赘肉,不就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吗?
他的想法却遭到亲朋的反对:“那还怎么赚钱,不赔钱就烧高香了。”
尽管没人看好这个冷门创意,黄锦华却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一个新思路刚出来大家肯定难以接受,只要自己闯出名堂来,他们自然会认可。
可是,给鱼减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贸然尝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得不偿失了,没准还会赔个底朝天。为谨慎起见,黄锦华特地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鱼塘做试验。可是怎么给鱼减肥呢,黄锦华想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鱼儿离不开水,总可以离开饲料吧。
他专门挑些“肥胖”的鲩鱼、鳙鱼、鲢鱼,然后放在那个鱼塘里实行“瘦身计划”,连续放养40天,什么也不喂。这些鱼放进去时平均3公斤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减肥”,鱼的体重平均减少了15%。为了具有说服力,他分别宰杀了两条减肥后的草鱼与正常饲养的鲩鱼比较。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用肉眼看,鱼外观差别并不大,但是剖开了放在一起,两条鱼的区别立即就看出来了。没有减肥的草鱼又肥又黄,身体背脊呈现暗黑色,而减肥后的鲩鱼肉质发亮,没有那么多脂肪。肉色鲜嫩。等到烹饪完毕后,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减肥后的鱼味道鲜美,没有杂味,更没土腥味。
减肥鱼成为市场新宠
大受鼓舞的黄锦华立即将瘦身鱼推向香港市场,果然一炮打响,瘦了身的鱼儿在香港市场大受欢迎。可是等到一算账,黄锦华却乐不起来了,虽然单价上涨了,但是由于体重减轻,而且由于在减肥过程中,鱼儿的死亡率较高,收支刚刚平衡,40天等于白忙活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自己总不能为了鱼的口味好就做赔钱买卖吧。为了弄个究竟,黄锦华开始从各个环节查找原因。结果他发现,自己收购来的鱼儿虽然体重符合标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很多体弱多病的鱼儿。这些病鱼抵抗力弱,单纯的节食自然影响其体质,极易出现死亡。
找到原因以后,黄锦华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办法。
一是不再单纯地依靠节食来给鱼儿减肥,而是采取“绝食与撒盐”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不给鱼儿投喂任何饲料,但是隔段时间他就会在鱼塘撒些盐,一来可以给那些有病的鱼儿消毒,二来可以刺激鱼儿,增加鱼的活动频率,持续一段时间后,鱼儿经常游动,就会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性。
二是严格控制鱼塘水质,池塘水体中除了施加活性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及培养生物饵料外,水体不能有杂质,水质不能受到污染,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塘水的含氧量。他那些鱼塘里的水都是从水质较好的小榄水道泵进来的,没有污染,非常适合鱼儿生活。
三是密切关注鱼的健康状况。防病治病,注意鱼的体重变化,防止鱼饿过了头,衰竭而死。
40天后,他的第二批瘦身鱼上市了。那些肚腩膨胀、体态难看的鱼儿成功地减掉了身上多余的肥膘赘肉,平均“瘦身”15%左右,不但“苗条健康”,卖相好,而且内在品质好,无药物残留,口味也格外鲜美,在香港市场十分抢手。由于鱼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黄锦华的利润自然得到了保证。
“瘦身”后的鱼“增肥”了黄锦华的钱袋子。拿鲩鱼来说,瘦身前12元/公斤,瘦身后25元/公斤。黄锦华自豪地说:“一般的农户,一塘鱼赚个两万元就好得不得了了,而我的‘瘦身鱼’,一塘可以赚五六万元。”
如今,黄锦华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了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瘦身鱼还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及绿色食品认证,平均每日的出货量达到1万公斤,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