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家长们更加重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益强烈。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广泛存在着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的现象,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心里话、不良情绪都无法更好的倾诉和释放,加上农村环境相对较差、范围较小、生活方式单调、教育资源设备相对落后,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将长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学习、认识、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甚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开发。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并且能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个体、同一问题的不同层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解决,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广大农村中学来说,普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确实存在困难。但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设这门课程。学校可以聘请专职的心理教师或者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讲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的矛盾,如: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个性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目的的讲座或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自我心理特点的了解,增强自我心理认识能力。另一种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讲完要讲的心理知识,剩余的大多数时间用来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的情境中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学会自我调节,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训练、意志力训练、个性塑造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等。中学生可以在实践课上加以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提高应试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社交恐惧,提高社交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意志力和抵抗力。
在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五千年古老的文明历史,吸取历史中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的爱国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对历史事件、对自我的评价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发现、分析、解决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语文、政治、音乐、体育等课程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中心,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个别咨询。这种方式是学校心理咨询常用的形式,一般又可以分为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学生可以通过书信、谈话、电话、观看影视录相等方式和教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对话和交流。教师要主动地关爱学生、相信学生、接纳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烦恼、焦虑、不安或困惑,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教师。教师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谈论、分析和询问,同时也要为学生的隐私保密。例如对考试紧张恐惧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其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压力,解除心理负担,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另外,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深呼吸、极目远眺等,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情绪。
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为来询者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学校可以以班或年级或年龄为基准对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团体情境和开展活动,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各类问题引发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内容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促使学生积极地讨论、集思广议,这样有助于学生减轻原有的心理负担,消除孤独感,还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对参与各种咨询方式的来访学生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个性、气质、智力等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测定,并记录在电脑或登记卡上。学校建立的学生心理档案,要包括学生的一般状况、智能发展情况、个体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多项指标,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每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此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要妥善保管、注意保密,因为它在加深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护、预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通过班级生活与管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生活与管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班级中生活,班级的气氛、管理模式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学校采取民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形成相互尊重、融洽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乐观向上精神,让“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成为学生们实践的主题,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旋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学生游戏晚会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组织,让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各得其所、发挥所长,这本身就是最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采取“三位一体”式构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
学校在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联系,逐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参加的游戏晚会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争取家长的配合;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多关心、理解孩子。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及教师配合,改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营造一种相对自由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也要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医疗、社区、电视煤体、法制宣传或相关的心理健康网站等),开展全方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校、家长、社会各界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协作的氛围,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学习、认识、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甚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开发。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并且能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个体、同一问题的不同层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解决,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广大农村中学来说,普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确实存在困难。但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设这门课程。学校可以聘请专职的心理教师或者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讲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的矛盾,如: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个性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目的的讲座或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自我心理特点的了解,增强自我心理认识能力。另一种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讲完要讲的心理知识,剩余的大多数时间用来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的情境中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学会自我调节,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训练、意志力训练、个性塑造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等。中学生可以在实践课上加以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提高应试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社交恐惧,提高社交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意志力和抵抗力。
在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五千年古老的文明历史,吸取历史中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的爱国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对历史事件、对自我的评价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发现、分析、解决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语文、政治、音乐、体育等课程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中心,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个别咨询。这种方式是学校心理咨询常用的形式,一般又可以分为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学生可以通过书信、谈话、电话、观看影视录相等方式和教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对话和交流。教师要主动地关爱学生、相信学生、接纳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烦恼、焦虑、不安或困惑,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教师。教师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谈论、分析和询问,同时也要为学生的隐私保密。例如对考试紧张恐惧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其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压力,解除心理负担,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另外,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深呼吸、极目远眺等,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情绪。
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为来询者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学校可以以班或年级或年龄为基准对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团体情境和开展活动,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各类问题引发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内容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促使学生积极地讨论、集思广议,这样有助于学生减轻原有的心理负担,消除孤独感,还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对参与各种咨询方式的来访学生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个性、气质、智力等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测定,并记录在电脑或登记卡上。学校建立的学生心理档案,要包括学生的一般状况、智能发展情况、个体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多项指标,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每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此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要妥善保管、注意保密,因为它在加深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护、预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通过班级生活与管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生活与管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班级中生活,班级的气氛、管理模式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学校采取民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形成相互尊重、融洽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乐观向上精神,让“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成为学生们实践的主题,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旋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学生游戏晚会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组织,让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各得其所、发挥所长,这本身就是最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采取“三位一体”式构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
学校在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联系,逐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参加的游戏晚会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争取家长的配合;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多关心、理解孩子。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及教师配合,改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营造一种相对自由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也要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医疗、社区、电视煤体、法制宣传或相关的心理健康网站等),开展全方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校、家长、社会各界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协作的氛围,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预防和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