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七进”的成效与问题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律七进”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性工程。D市在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方面,成效较为明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也存在着内容更新不及时、行业发展不平衡、群众重视不够、专业人才较为欠缺等问题。本文在对“法律七进”成效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改进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法律七进” 普法教育 实证调查
  作者简介:沈卿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学生科研助理;陈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071
  2014年以来,四川省委决定将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公司、进寺庙的工作(以下简称“法律七进”),作为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为深入了解D市“法律七进”的实施情况,“法律七进”课题调研小组深入实地,走访D市及其下辖的G市、M市的有关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举办讲座等方式,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求最大程度、最切实际地了解“法律七进”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为保证此次调查的真实可靠,调研小组设计了详细的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发放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04份。
  一、“法律七进”成效明显
  (一)法治责任落实到位
  此次“法律七进”不同于以往的普法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法治宣传与执法、司法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普法宣传往往没有重点,直接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成效。“法律七进”的贯彻实施,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落实了普法的具体工作责任。由执法、司法机关来进行法律普及,既能做到普法内容有的放矢,又能现场发现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普法与执法“两张皮”的问题,避免了互相扯皮的现象,增强了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G市法院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立足审判职能,巧妙运用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持续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有效推进法治国家建设。G市法院是D市法治宣传的一个缩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双向互动的普法局面,也有力促进了法院的自身建设,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法治宣传风貌。
  某社区服务站内的法律服务部,专设纠纷调解室为居民生活定纷止争。截止2017年上半年,该社区法律服务部已经为社区居民解决24起民事纠纷。M市在学校法治教育中,与每个学校自身的文化特点进行融合,通过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某公司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每年邀请专家为职工上法律课,助推员工法律意识的提升。某寺庙定期组织教职人员和常驻居士学习政策法规,将法治理念融入讲经说法之中,增强寺院僧众的法治观念。
  二、“法律七进”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有些单位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不到位,部分工作只停留于应付,普法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切实可行的举措。另一方面,“法律七进”活动取得的实在效果还有待考究,有些活动过于重形式而轻实效,老百姓实际收获甚少(见图五)。
  (一)宣传内容不能及时更新,针对性不强
  法治文化阵地较多地采用标牌方式向群众普法,而标牌内容具有定性。且法治宣传教育形式通常较为简单,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没有形成双向互动。部分群众表示不了解或根本不知道开展普法活动,普法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宣传内容看似非常丰富却无针对性,吸引度和影响力都需要加强,否则将使活动流于形式。   (二)部门、行业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欠缺
  “法律七进”明确了普法的工作责任,但普法并不均衡,各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原有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劳动就业等领域,矛盾高发依然存在,近年来土地流转、农村安置房买卖、互联网金融、食品安全、环保等领域隐藏的不稳定因素凸显。在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领域,如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老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目前相关部门、行业还没有列入普法议程,缺乏相应法律的专业人士参与普法,群众反映普法不解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七进”的效果(见图五)。
  (三)群众重视不够,农村尤为突出
  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没有时间才未参与法治宣讲教育活动,在不参与活动所列因素中占49%(见图六),从普遍情况来看,城市居民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较高、氛围较浓,而农村居民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差、氛围较淡。
  相较于城市社区而言,我国农村法治建设不足之处更多:
  一是农民法律认知度较弱,重视性不够。
  二是法治宣传形式经费投入不足,形式单调,从而使得乡村法治宣传难以落实到位。
  三、“法律七进”改进建议
  作为法治建设为指向的普法教育,唯有转向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公民需求的普法教育服务才能获得其内在动力源。代入普法教育來看,就是作为普法对象的个人从内心所产生的对法律的需要和渴求,这种需要引导人们主动去寻求法律知识,进而推动了普法教育的发展。普法教育作为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其核心在于被民众所接受,真正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
  (一)增强宣传措施的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
  在普法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适当的形式,有区别的实施此类活动,变“要我进”为“我要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从而把“法律七进”的宗旨真正落至实处。我国的法律规范复杂而庞大,普法时往往不会对这些法律规范进行细致的梳理,而民众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的法律,会因为不实用而漠视普法。因此要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时俱进,如定期变动法治宣传标牌内容。要丰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互联网,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
  (二)法治平衡发展,部门、行业相互促进
  各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工作追求法治平衡发展,这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进一步梳理“法律七进”工作,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七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打牢基础。当前尤其要抓好“进学校”和“进社区”工作。要提高各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统一的专业的法治教育教材及合理的成效考核标准,夯实法治教育教师队伍法律专业实力。在现代社会中,社区发展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有机体。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积极推进“进社区”活动,社区与社区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状态。
  (三)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提高群众重视程度
  “法律七进”说到底,应该是最大程度的法律服务。在当下,群众法治意识还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政府机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创新普法形式,强调服务群众是法治宣传教育的落脚点,从群众需求出发开展宣传教育。要将“法律七进”落实到实处,与政府和群众都密不可分,既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也需要群众的配合与参与。在“法律七进”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普及法律知识,应该将如何运用法律的内容等一同普及。民众愈懂得自我维权,愈有助于法治建设的日趋完善。
  D市是四川省的一个缩影,其在“法律七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四川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我国的普法活动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普及法律知识为手段,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公民的法治信仰为目标的一项国家运动。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对于普及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塑造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构建法治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注释:
  此报告为四川师范大学“法律七进”课题调研组的总结报告,该项目在团中央、人民网和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2017年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获得“最具影响好项目”称号。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七五”普法的若干思考.中国司法.2016(9).
  [2]高学敏.中国公民普法教育演进研究.复旦大学.2014.
  [3]杨晶.论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河北经贸大学.201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5]章友德、杨亚南.中国普法教育30年:特征、价值与展望.法律社会学评论.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监察体制改革整合反腐力量,实现反腐专业化,形成对公权力人员监察全覆盖是涉及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管理的重大举措。在监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剥离职务犯罪侦查权对检察机关产生直接影响,在改革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将何去何从。本文从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机关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检察机关应当如何与监察委在办案中衔接,回归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以期对监检办案协作机制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 监察
摘要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商会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苏州市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分析,分析社会主体参与市场治理中的问题,同时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动力机制等建议,为构建现代市场治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业协会商会 市场治理 放心消费  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商会为促进
摘 要 在现实存在的世界中,国家间政治的实质就是对权力的追求,权力以利益为基础和目标,国家利益是权力斗争的中心和本质,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摩根索的奠基之作《國家间政治》的主要观点,他的国际政治思想和理论主要是在这本书里展现出来,本文对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中权力的获取、构成和制约因素进行解读,并对其权力观进行反思形成新认识。  关键词 《国家间政治》 权力观 摩根索  作者简介:高瑞,陕西师范大学马
摘 要 国外风险投资领域和司法裁判中早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对赌条款”进行规制。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尚无对“对赌条款”的明确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主要依据《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赌条款”进行审判。从现有的判例来看,各法院已基本对“对赌条款”的法律效力达成共识。但从目前已出现的判例来看,“对赌协议”的具体法律风险点特别是条款设置和实际运用也因为法律无明确规定而需着重整理
摘 要 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影响着对犯罪行为人的定罪量刑,但对于被害人过错的界定、被害人过错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却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缺少权威的规定,相关立法亟待完善,并予以实践化。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法定化 举证责任  作者简介:程燕、周轶,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308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我国法治发展影响重大。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的标准以及重点工作,本文就健全法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内部流动制度、搭建平等交流平台、加强法律职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摘 要 泰州案因在我国环境侵权诉讼判决中未出现如此高额的赔偿,使其成为民事公益诉讼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由此以原案判决书为基础,采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对该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法院认定原告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类似的案件法院为什么驳回了另一个环保组织起诉,判决是否按照侵权责任法构成要件进行了认定以及最终认定抵扣百分之四十的判定的法理依据。因此,本文通过对泰州案的分析,以期对“司法场域”中的环
摘 要 当前毒情形势严峻复杂,禁毒任务紧迫艰巨。但是我国禁毒社会化基础却还比较薄弱。禁毒社会化工作理念必然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选择。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运用社会治理思维和视角探索和研究禁毒社会化中的问题,是控制毒品问题的系统化解决路径。江西省萍乡市创新社会治理、改革实践禁毒社会化,积累了社会效益显著、值得借鉴推广的“萍乡经验”。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禁毒 社会化  作者简介:邹秋仁,江西警察学院基础
摘 要 法是实践理性的体现。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培育和提升学警在办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的实践理性,培养他们执法和司法时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理性的实践运用能力。实战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实践理性的视角下,实战化教学体系是立体化和多层次的。价值理性的培育对应着对实践目标的理解能力,工具理性的培育对应着对实践手段的掌握能力,交往理性的培育则对应着对实践过程的体悟能
摘 要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4条除侵权行为地法外,新增了共同经常居所地和有限的意思自治的法律选择方法。本文以裁判文书为依据,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第44条的适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依据侵权冲突法法理,揭示我国侵权冲突法一般规则的“应然”要求,对于提升法院裁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司法实践 侵权责任 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舒艾琳,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私法。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