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点不够明晰,故而要么因循守旧,要么娇枉过正。本文旨在找到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平衡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主导 主体
  
  一、语文课堂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
  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活动层面、交往层面和发展层面。从活动主体性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形态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上。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借助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学生的单独发言、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表演等。我想只要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的活动层面的措施就不会落空。从交往主体性层面看,学生之所以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离不开交往。交往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事项相互接触、交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丰富和发展个人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塑造出良好的人格个性。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和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商、沟通与对话。从发展主体性层面来看,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应落实到其内在心理图式的构建上。如果说活动、交往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外在动力,那么,发展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内在动力。外在动力是基础和条件,内在动力才是根本和关键。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外因要么是一种虚假繁荣,是表面文章;要么偏离文章内容的主旨,游离学习的目标。可以说,发展是学生主体性的本质,学生主体的内部发展是我们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出发点。
  二、纠正课堂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两个错误极端
  极端一:因循守旧,老师不知不觉成为课堂的“话霸”。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一客体”的两极模式或“主体—中介—客体”的模式。它只承认—个主体,即教师,教育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过程,或者说,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中介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必然会将自己的目的、意识、能力等人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学生这个客体,使受众学生成为根据自己意志塑造的“物”,而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和控制的过程,其弊端也正在于此。老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定阅读问题并且通过教学语言牢牢控制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为课堂的“话霸”,结果学生只有顺从,从而逐步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极端二:矫枉过正,老师不知不觉成为课堂的“看客”。
  由于过多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生怕自己的发言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于是有些老师就消极选择放弃话语权,选择不作为,对学生的“读”不提要求,对学生的“说”不加辨析,对学生的“听”不查效果,对学生的“写”不加引导,一切都变成了“原生态”,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秩序的管理者等角色不再体现,而只做一个可有可无的“看客”。这种做法显然也是错误的。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自由聊天的“茶馆”,语文教师失去“主导”地位后,学生必将在茫然和混乱中迷失其主体性发挥的方向。
  三、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两大支撑点
  支撑点一:在教什么上下功夫。
  按理说语文课堂教什么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因为一切所要教的内容都已经由文本规定好了。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老师寻求一些最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行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当教学内容与主题认知结构相容时,主体便会同化它们;当教学内容与之不相容但在“最近发展区”时,那么主体就会调整或拓展原有的图式顺应它们。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选择最接近学生能力认知区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跳摘”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内在心理图式顺应教学内容。在一个语文基础很差的班里教(邓稼先》一文时,我让一些学生不带书上黑板写出一个课文中的生字并注音,一般的学生都能做到,但是班上一个基础最差也最不想学习的男生遇到的是一个课文中最难写的“复"(xiang)字,他连打退堂鼓,这时候硬逼他是不行的,为调动他的学习主体性,我立刻降低要求,允许他带书到黑板前照着写,于是,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改变,但却为这个特殊的学生选择了适合他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内容,使他在完成任务中体会到了学语文的乐趣。
  支撑点二:在怎么“导”上下功夫。
  一部好电影,导演的功劳是巨大的。导演很快地抓住观众的关注点进人剧情,让每个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同样,语文教师也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这里的“导”,我强调的是因势利导。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标,自主质疑问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而这些环节必须有时间的保证,而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导”得不够,学生要么不为所动,一脸茫然;要么表面热闹,实际没有接受消化,虚假繁荣。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蓄势不够,水未到何以成渠?水势决定渠形。由于学生文化积淀与文本之间经常出现较大的落差,二者无法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话。这样,学生看文本或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不清作品的庐山真面目而导致误读;或因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而导致浅读,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犯错便在所难免了。而此时也正是教师蓄势的好时机,学生的错解或浅见正是老师“导”的好契机。如我在教《包身工》一文时,因有的学生不能理解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制度的罪恶与黑暗,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包身工太傻了,她们为什么不逃跑呢?”我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她们有机会逃跑吗?2.有部门来监管日本纱厂这种野蛮的用工制度吗?3.她们逃跑如果被抓,后果将会如何呢?4.即便她们逃出去了,结果又将如何呢?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文中寻求答案,他们对课文的主旨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只是我们应顺时代变化的要求,把握当今时代的脉博,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各类传播媒体,最大限度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他文献
年轻人为了梦想而奋斗,老年人为了圆梦而努力.张家港市塘桥镇老年大学,就是老年人圆梦的地方!rn这里,有优美的环境、宽敞的教室、图书馆、电脑房……一群群老年人重返校园,重
期刊
期刊
期刊
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使用数学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对人类认识世界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
期刊
眼下,一款名为“找你妹”的手机游戏风靡全国,贵阳市一位男士因通宵玩此游戏引发了眼中风.面对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呢?rn何为“眼中风”rn“眼中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体育要进步,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首先发展好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打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和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特点和变化,提出了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的要求,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传统高等体育教育的特点与变化  (一)传统高等体育教育的特点  我国建国之初,由于过去的长期积弱,民众普遍身体素质较差,提出了“新体育”,“体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身心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本文主要从数学教学的角度,从反思数学教学观,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几个方面阐述了反思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标;反思;教学实践;重要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美
内部控制是公司健康和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却忽视了内部控制在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出现重大管理缺陷,本文以2014
会计是世界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