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西宁见闻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了卢沟桥事变,从此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华夏大地到处烽火狼烟,沦陷区人民颠沛流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鬼子不消灭,人民不会有安宁的日子,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表现出了巨大的爱国热忱。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中,在四亿同胞遭受深重国难的岁月里度过的。
  虽然西宁地处西部边陲,人口稀少,经济非常落后,但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绝不会给予丝毫怜悯,它的魔爪也伸向了这块土地。1941年6月23日,日机27架轰炸了西宁,炸死炸伤老百姓71人,炸毁了许多人家的房屋和财产。70年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欠下西宁人民的这笔血债尚未偿还。日本政府对二战造成的罪恶尚未做出真正的反省,许多右翼势力还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参拜靖国神社,还在做“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这是非常危险的征兆。
  一、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西宁
  1940年8月的一个早晨,城楼上敲响了预备警报,那钟声凝重而沉闷,像重锤击在人们心头。由于几次报警后没有日寇飞机来,人们便不甚在意。11点多紧急警报敲响,这时才慌了手脚,父亲挟上那装有家谱和红契的木箱,领着我们兄妹四人(大姐已出嫁,大哥在西郊大营盘上学,不在家),还有裹着一双小脚的母亲,经过大南门向大牙壑走去,一路上跌跌撞撞,扶老携幼,警报声一阵紧似一阵,使人感到恐怖。快到南山根时天空中飞机马达声传来,一会儿轰隆隆雷鸣声响彻天宇,日机三架一组,黑压压布满半个天空。但飞机没有投弹,也没有防空兵的炮击。当时西宁还没有防空兵及设施,等于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飞机,事后听说共有48架。
  1941年6月23日(星期一)早晨,预备警报早早响了,父亲没有让我们去学校。10点多钟,杨家寨耿家磨的铁大车来拉磨物,父亲安排我弟兄二人坐大车去水磨。11点多,我俩脱去鞋袜,钻到磨沟里玩耍,忽然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抬头向南上空望去,日寇飞机正从现在的西山林场上空向东北方向飞去,三架一组,三组一队,成人字形排列,共27架。霎时在我们的东方升起了一股股浓烟,接着是轰炸的爆炸声,轰隆隆如远方的雷鸣。日本侵略者终于下了毒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磨主儿杨哥说:大营盘炸下了,那里是中央政治学校,我大哥在那里上学,开始担心我大哥的安危。下午回家路上看到学校安然无恙,又开始担心父母安危,一路传说不一,到家后才知道投弹地区在城内东北一隅。父母亲他们没跑警报。他们捡到10余片飞向院子的炸弹碎片,最大的约5厘米,我家距着弹地直线距离约100多米,看来炸弹的杀伤面积可达100多米。
  二、西宁的防空兵
  1942年,西宁终于有了防空兵,在南门城楼架起了高射机关枪。不知何故,防空兵看准了学校操场作为练兵场地。西大街中心小学的操场有四个篮球场大小,西临石巷(今互助巷),有一个栅栏门;北面是烟叶地,以很厚实的土筑墙隔断;东边是教室南边是居民院落,操场平时是学生娃们追逐游戏的园地,但在1944年秋变成了防空兵打靶的场地,小学生没见过打靶,好奇心支配他们去围观。一天中午饭后,早到校的同学围在操场东西两侧观看,忽然上课铃声响了,大家便向教室跑去,刚跑出几步,达、达、达一梭子机枪枪弹从身后飞过,我被吓蒙了,同学们也无不受惊。此事发生后,可能有人向校长作了汇报,不久,防空兵不再来学校训练打靶。
  三、政府抗日举措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日本侵略者挑起侵华战争的时候,正是马步芳攫取青海省政权不久,为了显示他的执政方针,他吸取外地经验,开展了“六大中心工作”。其内容是:编制保甲,训练壮丁,修筑公路,植树造林,禁止鸦片(另一项记不清了)。
  配合抗日宣传,在西门外城墙上书写了大幅标语,一面墙上是“六大中心工作”,另一面墙上写大字“好男要当兵,好铁打长钉”,另有一幅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家卫国”。同时各学校组织演出活动,大部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抗日歌曲及排了一些小型街头剧。
  同时在全省开展童子军训练,西宁城内几个较大的小学,如南大街小学(包括前营街分校、县门街分校),观门街小学,兴文小学(在文化街)、西大街小学(包括大同街分校)等,都组织了童子军。童子军的着装:黄色咔叽布短袖上衣、短裤、皮带、救火绳。各校请来军官作军训教官。除进行队列,齐步走、整步走、跑步外,还排演一些队形图案,供节日时表演。
  西宁城内十户一甲,十甲(或数甲)一保,193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壮丁训练,凡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壮丁都必须受训,受训地点在大校场,当时我父亲正是40出头的成年人,也去受训半个月,城内挨家挨户,一个不落,都分期分批接受了训练。
  为了支援前线作战将士,省商会,各行业工会都发起募捐活动,虽然说是自行捐款,实际上是摊派,一般商铺都要交纳五到十元银币。
  为了方便城内居民在空袭时尽快疏散,当局在城墙四隅挖了四个壑口,分别是水井巷的小南门,后营街的小东门、斗行街的小北门和大同街的小西门。并在东门城楼上挂了一个底径约80厘米的大铁钟,得到日寇飞机来袭的信息后,便敲钟示警。慢敲为预备警报,告诉人们有敌机来临消息,疏散躲避;紧敲为紧急警报,表示敌机马上来临,必须快速离开城镇,到郊外躲避。
  四、湟川中学诞生在抗日战争中
  湟川中学的校歌
  歌词:“巍巍我湟川,起当年八国烽烟,卢沟事变起,缔业已期年。高原上,青海边,自强不息启多贤。振科学,赴国难,路艰志更坚。任重,任重而致远,发扬文教遍高原;任重、任重而致远,发扬文教遍高原。”
  解读:189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索赔白银4.5亿两,30年付清,到期本利计8.9亿两,称为庚子赔款。1909年(宣统元年),美英等国宣布将赔款返还中国,用此款兴建交通,文教事业,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接受赔款及管理资金的使用。   1937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派遣陶孟和、顾颉刚,王文俊等来青海考察文教事业,考察后建议在西宁设立一所中学,进行示范。建议得到董事会批准,学校经费由英政府返还的庚子赔款所兴办的事业利息收入中支付,因此学校全称是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湟川中学。学校和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有直接联系,因此歌词的首句便点明“起当年八国烽烟”。
  从1937年到1938年,经过一年筹备,王文俊一行到达西宁,几经努力,创建了湟川中学。考察开始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到学校建成,缔造这一事业整整一周年。校歌中有“卢沟事变起,缔业已期年”。提醒学子们,学校是在国难当头的沉重灾难中诞生的,勉励大家不忘国耻,努力奋斗。(缔业:缔造湟川中学事业;期年:整一年。《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存节”)
  那时候的中国,被外国人瞧不起,被称谓“东亚病夫”。我们也自认为是:“贫,病,散,私,愚”(似是胡适语),害着以上五病,认为国人不团结,一片散沙。因此,校歌中提出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其他学校是“礼义廉耻”),要求学子们要自立,自强,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不做亡国奴。这条路非常艰难,要达到目的,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校园中充满抗日气氛
  学校重视抗日宣传,教唱抗日歌曲,从中学部到幼稚园部都有专职音乐教员,下课以后在操场里,教室里,抗日歌声遍校园。
  1938年,我上湟川幼稚园,全老师教我们唱抗日歌曲,至今我还记得初学的一首歌:月儿弯弯影儿长,呀儿哟,依个呀儿哟,没家的光棍想家乡,依个呀儿哟。“问你家住在哪里,呀儿哟;依个呀儿哟;长城外,大道旁,莫非就是王家庄,依个呀儿哟。”“日本鬼子太猖狂,强行占领我家乡,王家庄,是家乡,十年不知怎么样?依个呀儿哟。”
  抗日歌曲激励着少年儿童抗日救国的爱国激情。《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打回老家去》《我们在太行山上》等人人会唱。我记忆中有一首号召蒙古族同胞抗日的歌曲:“赛拜喏啊,赛拜喏啊,你们的牲口都很好吗?日本鬼子已经打到内蒙,你们可曾知道。骑上你那英俊的战马,拿上你那抗日的大刀,把日本鬼子杀光。”
  文艺活动紧密联系抗日宣传
  中学部各班都办壁报,每周一期,是学生们写作的园地,大家作文表示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和抗日救国的决心。
  校庆期间,有歌吟会,辩论会,话剧演出等都紧紧结合抗日宣传。1943年演的一出话剧是:日本特务化装成活佛在蒙古草原进行特务活动,收买当地头人,后来被当地知识青年发觉,揭去宗教的伪装外衣,暴露了间谍的真面目。
  五、青年军从征
  1944年11月的一个早晨,我上学经过大十字昆仑大旅社(现民委大楼以西)时,看到路北排着约30辆卡车,车上车下是穿着新军装的青年学生,路旁是前来送行的家属和亲友,听路人说,他们是参加青年远征军的学生,今天出发去前线打日本鬼子。我在四五岁时,便跟着大哥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其中有《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以后又在学校中接受了抗日救国的教育,对日本鬼子的侵略罪行是深恶痛绝的,当看到这些青年英姿勃发,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听到“昆仑高,江河长……”的歌声,便由衷地羡慕,可惜年纪尚幼,不能参加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感到非常遗憾。
  六、胜利的喜悦
  1945年8月14日,古城上空晴空万里,苍鹰在蓝天上翱翔盘旋,大街小巷死气沉沉,只有一些放了假的小学生在小巷的角角落落玩铜钱。古城的人们天一黑便上床就寝,夜10时许已进入梦乡。突然在古城中爆发震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是古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场面,是什么事呢?父亲从店铺中走进家来说:“日本鬼子投降了,抗战胜利了,大街上好热闹。”我们兄弟二人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奔向大街。东大街两边店铺都挂上了灯笼,店员们在门前放鞭炮,大人们在互相祝贺,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将压抑了8年之久的郁闷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西宁城沸腾了,各族人民沉浸在胜利的欢愉中。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们去逛街,大街上又是一番景致。古城万人空巷,全都集中到从大西门到东稍门这一条商业街上。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拥挤喧嚣,远远胜过每年腊月的年货市场。路两旁的店铺,将全部存活摆在铺面前倾销,商人们高声呼叫:“大减价,大拍卖”,物价一落千丈。古城出现了大甩卖的狂潮,似乎过了这一时辰,机会不会复得。在人们的脑海里只有一个观念,胜利了,以后要啥有啥,物价越来越便宜,大同世界就在眼前。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说起“红炮响了”的时候仍不禁唏嘘叹息。感叹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对国家当时的经济形势的无知。一夜过去了,物价又飞涨,致使许多人倾家荡产。
其他文献
昆山以地名命名的艺术品有两个,一个是让世人瞩目的昆曲,一个是让国人抢眼的昆石。而且昆石先于昆曲扬名,其出典说来话长。  昆山的命名灵感来自于城内马鞍山白石的发现。当时,只看到马鞍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并无特别之处。直到南朝时,一位僧侣偶然发现峰内蕴藏的石坯,经去沙、浸泡后,成为巧夺天工的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玉出昆岗”一句说的是昆仑山盛产美玉,但马鞍山的玲珑石比起昆仑山玉
期刊
青海湖印象  小时候,在异乡,家门口有一弯清清的河水,每逢夏日,这河水就成为我与小伙伴玩耍的“天堂”,在河水中嬉戏、捉鱼虾,笑声就在清澈的河水中荡漾,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回荡。也许我天生注定就与水有缘吧,直到现在我都特别向往一望无际的大海。  去年夏天,夫、我与孩子和朋友一家去了美丽的青海湖。也算着实解了我向往海的馋了吧。  七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相约开车在一路欢歌笑语中出发了。因为不熟悉
期刊
时间 现代  地点 海北草原 尕布龙家  乡政府 省长办公室  西宁南北山绿化总指挥部(依场次而变动)  人物 尕布龙 尕布龙司机  尕布龙女儿格格丽  尕布龙侄儿 尕布龙外甥  牧民甲、乙、丙、丁  州县干部甲、乙、丙、丁 乡镇干部甲、乙  第一场 放 牧  (海北草原,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一群羊从远处跑向近处,咩——咩——叫声凄惨,逐一远去。一牧羊少年挥动羊鞭。跑东颠西,追赶羊群。呕
期刊
二十世纪初,布·马林诺斯基在我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初版序言中说: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缩影{1}。为了研究文化变迁、文化接触现象、现代文化传播,就从一个小村落过去的经验、目前的形势和未来的期望中选择切入点进行人类学调查、观察。为此,以官亭镇前进村白家庄为考察单元,就三川土族民众的某些历史片场、人文习俗场景、当代生活状况等进行考察,对村民生活中的文化性、区域性和
期刊
戴士和先生认为:“油画总是一笔一笔画出……写意的写就从见笔开始。”在油画中肌理效果往往影响到画面的效果。油画的肌理是油画作品中油画颜色所呈现的薄厚,行笔用刀的畅阻、大小、方向,用调色油和松节油的比例所形成的干湿痕迹。这种材质所形成的质感效果是作者在淌、刷、涂、抹、堆中体现出的画家自身的艺术综合能力修养。肌理效果可以看出作品是否一气呵成,画家的画技成熟程度,以及画家的性格特征、心理表现。同时也可以看
期刊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纸媒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读者除了关注报纸的内容之外,对其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报人,如果不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和主动满足读者的“口味”,势必会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作为一名夜班编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呢?结合自身体会,我将其归纳为“五练”。  一、练“脑”,练就政治家办报的头脑和思想  “夜班无小事”,这是我从事几年夜班编辑工作以来体会
期刊
55  在接近森林的草原上,格秋坚赞飞马向前。他看到了迎面奔驰而来的一匹乘马。他有些犹豫,想暂时躲藏起来,但此地并无遮身之处。无奈,警惕地径直走马向前,当两人擦肩而过时,都感到似曾见过面。不由自主的都回过马来,转了两个圆圈。以便准确地弄清对方是谁。两人几乎同时说:“罗布藏的帮凶才果?”“杀人犯格秋坚赞?”由于各怀心事,互相不愿纠缠。各自打马而去。当走了一段之后,才果勒缰停马自语道:“他看到我即将上
期刊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全体动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一场伟大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这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空前重大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的视角,从不同层面对青海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期刊
初春的高原,时而天空被笼罩在昏暗中;时而万里晴空,阳光明媚。风吹来,树枝和枝丫上干透了却还死死留恋舍不得离开母体的枯叶左右摇晃,哗哗作响。虽没有了冬天那样的凛冽,大风吹起时却夹杂着许多尘土和沙粒。偶尔还会发出口哨般的鸣响。探春、碧桃树因缺少水分的花苞蔫儿的,杏红微露的苞尖干枯了,仿佛整个花骨朵儿也即将枯萎似的。田野里,解冻的土地踩上去松软如绵,却在不少的地方像人的嘴唇一样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这时,万
期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