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精神缺失原因多维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中国的大学精神之所以会出现失落与迷失等诸种危机,并非是毫无来由、凭空产生的。深入考察大学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方面的外部原因以及大学内部的原因共四部分因素。
  
  管理体制的从属性品格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大学自治,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科学管理”。这是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是大学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二者密切相关。而在我国现阶段,这两者在中国大学里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原因来自政府与大学间的关系以及大学内部管理这两方面的制度建设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大学都是由政府举办、政府管理,由政府对大学进行拨款、安排招生名额、决定开办的专业,政府对大学的控制细化到了每一个微小的环节上。在集权管理的体制下,大学被视为政府的下属机构,是行政体系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延伸。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修正,高等教育体制历经多次变革,这种局面尽管得到了很大改变,但根基并未动摇,集权管理体制的特点依然时时处处的反映在大学的行为之中。“政府集权的管理传统并未削弱,相反却有所加强,高等学校始终作为政府的附属单位”[1]而存在。由于这种隶属关系的存在,大学与政府两者之间始终难以形成平等的法律实体关系。由于长期的依附于政府,大学自身也更加缺乏一个独立的社会实体应有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学满足社会需要的行为不是直接从社会获得,而是通过政府的计划来体现。这种恶性循环,使大学更加无法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又进一步从属于政府,使政府的宏观管理变成实际上的直接管理。
  另一方面的从属性体现在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从属性。大学的本质在于该校的学术性的强弱、学术能力的大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实力与发展的潜力。而大学为了体现这种能力进行运作、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两种权力,一种是对学术活动本身进行组织时所形成的权力,即学术权力。另一个则是由服务并保障学术活动顺利开展而形成的非学术性权力,即行政权力。本来这二者应以学术权力为中心,行政权力起辅佐作用,但受到前面所讲的大学从属于政府这种状况的影响,行政权力开始威胁到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并最终在大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严重侵犯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原则,导致两种权力的失衡,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同时过分强调行政权力,过分强化行政官员的作用,组织间完全是一种行政式的层级关系,难以实行大学的科学民主管理,教授治学、治校的智慧和积极性无法调动。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追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与西方市场经济历经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以历史浓缩的形式进行的,因而多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迸发出来。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产生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一些消极因素,导致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缺失和功利主义的泛滥。而大学教育客观上具有的经济功能也被市场经济体制加以放大,从政府到学校,都试图通过“高等教育产业化”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对大学文化教育功能的削弱。高等教育产业化并非把大学完全看作一个企业来看待,它必须以坚持大学追求真理为前提。但当前一些教育者片面理解了这一概念,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导致学费大幅上涨,许多天资聪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因无法支付高额学费而被迫与大学生活失之交臂。而在校的大学生在这种改革的大环境中成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受到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和一定程度的无序性的影响,大学中一定程度上弥漫着商业主义的气息,而大学特有的精神品质却日渐削弱。曾有学者声称,教育产业化“化掉了大学的精神,化掉了贫者的希望,化掉了社会公正”。[2]
  
  文化思潮的世俗化取向
  
  在西方,世俗化是与中世纪贵族社会的瓦解相关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促成了一种新的价值尺度的形成,即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的社会身份和成功标志的普遍尺度。世俗化的英文是secularization,是与超越性相对的概念,主要表现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取向问题,世俗化经过西方工业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已经开始表现出种种进行批判的趋势。而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世俗化的充斥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稳步发展,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等的世俗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种文化世俗化的倾向在青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对名牌的盲目追求、以金钱为价值衡量尺度、强调感官享受满足等等。当前,在我国大学中,精英文化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思潮泛滥。人们认为及时享乐和自我物欲、肉欲的满足就是幸福,丧失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折射出一种消极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像金庸、周星驰、周杰伦、赵本山、李宇春等等消费文化明星被各家名牌大学争相聘请为名誉教授或邀请他们作演讲,这也是消费文化与商业逻辑对于大学精神的严重扭曲。
  
  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影响
  
  我国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尖端创新人才的任务,而重点大学则主要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也就是精英教育。但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国民知识结构,自1999年以来,中国每年都在扩大大学及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许多重点大学也出于政府政令的颁布和自身增加收入的考虑,大举扩招,其结果就是使大学的入学率直线上升,许多成绩不是十分突出的学生也能够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但大学也自然而然的从精英人才的培育逐渐转化为大众的教育基地,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势不再突出,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境地。虽然中国的教育界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强调重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还是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他们有些只是把大学看作是一个获得学位的机构,而非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学费的增长。虽然高额学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资金紧张的困难,却使许多人丧失了入校学习的机会。杨东平先生在《重建大学制度》中写道:“高昂的学费造就了庞大的贫困生阶层,正在改变着农村学生的升学意愿;严重的人才流失仍没有停止,甫出校门的大学生,却面临着就业还是失业的巨大压力,以‘研究高深学问’为总旨的大学,弥漫着浓重的官气,为上是从,跑‘部’前进,充满了跃进式的豪迈和各种各样的高指标,运行着官,产,学,商各不相同的机制;屡禁不止的教育腐朽,学术腐败,使学校终于失去了‘净土’之誉,被诟病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大学在这股大众化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不自觉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也随之远去。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肖雪慧.质疑“教育产业化”.山西发展盗宝,2000.1.18.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在目前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政府执行力培训、政策执行链上各部门的配合和对政策执行各环节的监督,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对加快海西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本文利用非参数方法DEA的超效率模型,对2004~2007年福建省9个地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福建各地市的科技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科技投入产出规模以及效率
近年来国内外所采用的各种学习环境设计模式主要有两种倾向性.通过对这两种倾向的典型设计的比较,找出一种适合基于网络的综合学习环境设计的有效模式,即采用"目标志向"和"技
近年来,我省各级团组织结合各地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建立社区团组织为切入点,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为载体,以构建社区青少年双向服务体系为手段,以形成社会化工作机制为保障,
酵母样真菌孢子及菌丝检查的方法卢廷山,张联璧,杨仁洪(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江苏苏州215006)关键词酵母样真菌,孢子,菌丝,培养临床检验酵母样真菌时一般根据菌落、孢子、菌丝、色素、芽管等
寻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寻租活动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可以说是对寻租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寻租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对政府寻租行为进行分析,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语言交际能力之外,非语言交际能力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
用变色酸作色原可排除还原物质对酶法测定HDL-C的干扰孙明洪(新余钢铁公司第一医院,江西新余336513)酶法测定胆固醇多采用Trinder反应系统。Trinder反应受高浓度的胆红素、尿酸、Vc等还原物质的严重干扰,特别
本文以检测血清铁蛋白为例,比较了ELISA法各个孵育阶段分别处于静止态孵育和振动态孵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