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习作能力的高低能够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水平。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习作教学观念,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习作作为一个体现个人思想情感的创造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语文的综合能力体现。但是,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对于习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多是为了应试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产生千人一面、语言雷同的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有着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语言基础知识
平时,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度过。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无法接触外界社会和人群,导致语言匮乏、见识狭窄,如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易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和知识储备量支撑表达,进而在写作时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二)缺乏读写练笔机会
在傳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读写的能力训练较少,使得学生的练笔机会也相对不足。这直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块分支相互割裂,无法达到融合。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无法达到有机统一,出现“拥有积累也无法写出来”的尴尬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缺乏指导要求过高
小学生由于积累较少,没有写作的经验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果一味地以应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式写作,感情的流露也写作的水平必然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教师要求过高,则会让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过大,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于习作拥有抵触心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地位就明确提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因为作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更是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说有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积累阅读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积累可以有效达到拓宽眼界、获取经验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读书。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和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积累自己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可以了解作品的结构框架,对于重点段落进行精细研读,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对于好的语言表达进行摘抄,用于以后的积累和习作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后还可以写读后感,哪怕读后感的语句不精美、篇幅并不长,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下来即可,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练笔能力。这样,学生既阅读了优秀作品,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进行练笔。一举多得。
(二)接触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多接触自然,参加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事,通过生活积累自己的习作原始材料,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亲身经历,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有真情实感,摆脱应试作文的呆板和平庸,实现“下笔如神”。
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因为学生不曾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回味,所以无法获得太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观察生活、人物和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细节,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和习作的兴趣,对于阅历积累、写作训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引导
教师在习作的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语言使用方法和写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课文之前先介绍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熟悉写作的具体手段,并学会和积累其中优美语句的表达。在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之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一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只是写作的方法而非内容。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主题的表达,比如句式的练习和写作手法的技巧。通过从临摹到创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理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不仅在于指导,还要在于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点评方法,而非通过简单地“好”和“坏”进行区分。表扬好的部分,纠正错的地方,关注写作过程。同时对于方法的规范应当做到严谨,评价的内容也应当更加开放和发散,并且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获得提高。
另外,评价也必须具有实用价值,避免模糊概括的点评,比如“语句不通畅”“主旨不清晰”。要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比如哪句话不通畅、为什么主旨不够清晰。通过具体到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写作自信心。
总之,习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提高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一定能在快乐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习作作为一个体现个人思想情感的创造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语文的综合能力体现。但是,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对于习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多是为了应试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产生千人一面、语言雷同的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有着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语言基础知识
平时,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度过。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无法接触外界社会和人群,导致语言匮乏、见识狭窄,如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易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和知识储备量支撑表达,进而在写作时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二)缺乏读写练笔机会
在傳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读写的能力训练较少,使得学生的练笔机会也相对不足。这直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块分支相互割裂,无法达到融合。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无法达到有机统一,出现“拥有积累也无法写出来”的尴尬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缺乏指导要求过高
小学生由于积累较少,没有写作的经验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果一味地以应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式写作,感情的流露也写作的水平必然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教师要求过高,则会让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过大,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于习作拥有抵触心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地位就明确提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因为作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更是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说有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积累阅读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积累可以有效达到拓宽眼界、获取经验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读书。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和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积累自己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可以了解作品的结构框架,对于重点段落进行精细研读,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对于好的语言表达进行摘抄,用于以后的积累和习作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后还可以写读后感,哪怕读后感的语句不精美、篇幅并不长,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下来即可,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练笔能力。这样,学生既阅读了优秀作品,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进行练笔。一举多得。
(二)接触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多接触自然,参加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事,通过生活积累自己的习作原始材料,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亲身经历,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有真情实感,摆脱应试作文的呆板和平庸,实现“下笔如神”。
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因为学生不曾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回味,所以无法获得太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观察生活、人物和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细节,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和习作的兴趣,对于阅历积累、写作训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引导
教师在习作的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语言使用方法和写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课文之前先介绍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熟悉写作的具体手段,并学会和积累其中优美语句的表达。在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之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一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只是写作的方法而非内容。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主题的表达,比如句式的练习和写作手法的技巧。通过从临摹到创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理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不仅在于指导,还要在于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点评方法,而非通过简单地“好”和“坏”进行区分。表扬好的部分,纠正错的地方,关注写作过程。同时对于方法的规范应当做到严谨,评价的内容也应当更加开放和发散,并且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获得提高。
另外,评价也必须具有实用价值,避免模糊概括的点评,比如“语句不通畅”“主旨不清晰”。要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比如哪句话不通畅、为什么主旨不够清晰。通过具体到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写作自信心。
总之,习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提高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一定能在快乐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