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和农村小学都开设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但是,不少小学教师把教材所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当作选修课看待,很不重视。究其原因是这些小学教师并没有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特点和教学策略给予清楚足够的理解和把握。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参与上的主体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时空上的开放性,过程上的实践性,成果上的创新性等特点。要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1、根据学生的知识、心理水平精选题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的不同所决定的。例如,实践活动课《田园风光》就是以特定的田园风光为情境,采取游园的形式,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回归,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如果说低年级实践活动是在玩味数学,那么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味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实践活动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侧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精选题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强调学用结合。例如:实践活动课《利息》教学后,可设计一节《假如我当农村合作银行经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储蓄单、借据,学会填写单据,巩固利息计算。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再如教完某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举行模拟土地拍卖会等。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强烈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应用,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培养其应用意识、发展个性品质的平台。
3、根据时令、学区特点精选题材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教学进度与时令的差距,教材上特定的实践活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或季节特点,选择最近的、最新的,适合学生年龄、经历的鲜活的题材设计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乡村小学生测算修梯田的土方,城市小学生讨论游乐场的学问,秋季调查水果的产量,冬季比较各种羽绒服的价格等等,如此贴近学生身边的问题,哪个同学不跃跃欲试呢?
二、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1、学会制定探究计划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具备一定的深度、广度、难度,不是靠几个算式就能解决的。对于一些小的专题,要让学生学会拟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到解题时心中有数;而对于较大综合实践活动,如小课题研究,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后,应该设计了一个小研究课题:调查本村农民去年收入情况,并就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建议。该课题要求学生调查所在村组的农民去年的收入情况,如养殖、种植、劳务、商业等各类收入,进行分类统计,测算出各类收入与总收入的百分比,分析后对农民增收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引导下,同学们根据活动进程,设计了明确问题、合理分组、数据采集、统计汇总、分析反思五个步骤,他们按部就班,有序操作,圆满完成了该小课题的研究。
2、学会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必须在活动中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对于问题策略的学习,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如“你能跳多远”“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旋转与立体图形”等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运用结论去研究新的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统计——结论”、“猜测——验证——结论”、“调查——统计——结论”等多种问题策略,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3、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同样是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之一。例如实践活动课《我们去秋游》中,每人秋游的费用、集体乘车的费用以及秋游最优化方案的设计,都是开放性的、极具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境界,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4、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课堂总结中,教师常常会问:“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实际上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留些时间让学生评价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掌握情况,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分析纷繁的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指导学习生活;在反思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社会,树立应用意识;在反思中认清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结合与人交流,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产生自我完善的心理追求,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1、根据学生的知识、心理水平精选题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的不同所决定的。例如,实践活动课《田园风光》就是以特定的田园风光为情境,采取游园的形式,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回归,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如果说低年级实践活动是在玩味数学,那么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味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实践活动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侧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精选题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强调学用结合。例如:实践活动课《利息》教学后,可设计一节《假如我当农村合作银行经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储蓄单、借据,学会填写单据,巩固利息计算。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再如教完某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举行模拟土地拍卖会等。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强烈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应用,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培养其应用意识、发展个性品质的平台。
3、根据时令、学区特点精选题材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教学进度与时令的差距,教材上特定的实践活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或季节特点,选择最近的、最新的,适合学生年龄、经历的鲜活的题材设计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乡村小学生测算修梯田的土方,城市小学生讨论游乐场的学问,秋季调查水果的产量,冬季比较各种羽绒服的价格等等,如此贴近学生身边的问题,哪个同学不跃跃欲试呢?
二、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1、学会制定探究计划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具备一定的深度、广度、难度,不是靠几个算式就能解决的。对于一些小的专题,要让学生学会拟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到解题时心中有数;而对于较大综合实践活动,如小课题研究,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后,应该设计了一个小研究课题:调查本村农民去年收入情况,并就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建议。该课题要求学生调查所在村组的农民去年的收入情况,如养殖、种植、劳务、商业等各类收入,进行分类统计,测算出各类收入与总收入的百分比,分析后对农民增收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引导下,同学们根据活动进程,设计了明确问题、合理分组、数据采集、统计汇总、分析反思五个步骤,他们按部就班,有序操作,圆满完成了该小课题的研究。
2、学会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必须在活动中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对于问题策略的学习,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如“你能跳多远”“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旋转与立体图形”等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运用结论去研究新的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统计——结论”、“猜测——验证——结论”、“调查——统计——结论”等多种问题策略,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3、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同样是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之一。例如实践活动课《我们去秋游》中,每人秋游的费用、集体乘车的费用以及秋游最优化方案的设计,都是开放性的、极具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境界,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4、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课堂总结中,教师常常会问:“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实际上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留些时间让学生评价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掌握情况,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分析纷繁的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指导学习生活;在反思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社会,树立应用意识;在反思中认清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结合与人交流,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产生自我完善的心理追求,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