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手机充电神器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时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关键时刻手机没电了,而又没有地方可以及时充电。于是乎,如何让手机便捷快速地充电成了很多人研究的课题,五花八门环保又便捷的手机充电神器也应运而生,手机贴膜、迷你风车、鞋、足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发明家做不到的。
  神器一:手机充电贴膜
  发明地:广东工业大学
  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用电的同时也是在充电,相当符合辩证法。
  这是一款神奇的充电贴膜,将其贴在手机屏幕上,进行触摸操作时就能产生电能,膜的底部有一个充电接口,和手机相连就能实现随用随充。
  据设计者蔡锦波介绍,手机充电贴膜中有两层特殊的膜,一层用来发电,另一层则吸收电量。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这种能量贴膜可随时补充耗电量的4成左右,发电量能占使用电量的30%~40%。
  神器二:迷你发电风车
  发明地:美国得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原理:风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空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即使空气质量不好也不会影响其使用。
  忘掉手摇式充电器和太阳能充电器吧,解决经常存在的手机没电问题的最新方法是利用空气的流动。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微小的迷你发电风车,其直径只有1.8毫米,能把风能转化成电能。负责这项设计的科研组称,一个手机外壳上可安装好几百个这种镍合金装置,用户只要在空中挥舞手机,让风车旋转起来,就能给手机充电。每个风车均由柔性镍合金制成,即使强风也不会使扇叶折断。
  神器三:边走路边充电的鞋
  发明地:肯尼亚
  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边走路边充电,希望不会硌脚。
  24岁的肯尼亚小伙Anthony Mutua发明了一种新技术——通过你的鞋边走路边对手机充电。只要把一种超薄芯片晶体置于鞋底,用户行走时就可瞬间产生电能。此时你可以用一根非常细的充电线把手机与鞋连接起来进行充电,也可不连接,因为该设备可存储电能,待存储足够电量后再给手机充电。
  除了浴室拖鞋外,这种芯片可以嵌入所有的鞋里,即使鞋坏了,你也可以将其转移到新的鞋里。同时,该芯片拥有两年半的保质期,支持几乎所有的手机。
  神器四:手机没电了?撒泡尿吧
  发明地:英国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
  原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典型的废物利用!
  手机没电了?撒泡尿吧。英国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以尿液为原料发电的方法,已制成世界首个手机使用的(尿液)微生物燃料电池,并称之为“废物利用的终极产品”。
  据悉,这些电池中包含的细小微生物可以通过消耗和代谢产生少量的能量,而科学家们则用一个转化系统将这些能量收集到电容器中,由少积多,最终电池存储的电量就可以为一部智能手机充电了。
  如果在卫生间安装这种电池,通过尿液发电,还可以实现照明、淋浴等的自给自足。
  神器五:WiFi信号充电技术
  发明地:美国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
  原理:电磁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既省流量又省电费。
  两名美国大学生发明了一项WiFi信号充电技术,可以让智能手机一边连接WiFi上网,一边给手机充电,了不起吧!确切地说,这是一项把WiFi信号转化为电流的技术,缺陷是设备体积有点大。如果能把这种装置做得足够小,以至于能装在手机里,那就更好了!
  其原理是通过一个小型五单元列阵,从空气中无处不在的微电波中提取7V左右的电压。要知道,手机适配器提供的充电输出电压只有5V,如果你想给笔记本充电,那也没问题,只需要在五单元列阵中再加入一个单元即可。
  希望两位同学能继续研究,给这个装置“减减肥”,让它小到能装进手机。真的很期待哦!
  神器六:结实耐用的充电足球
  发明地:美国纽约一家公司
  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娱乐、充电、泄愤……一举多得!
  这款充电足球只要玩家踢它,它里面的摆锤就会摆动,而摆锤的摇摆又会促使一个与可充电电池相连的发电机旋转。通过内置USB端口,被储存下来的能量可以给手机、小电灯等小家用电器充电。
  充电足球被连续踢半小时大约可提供小家用电器3个小时的电能。这种足球是用泡沫和皮革制成的,因此不用充气。研发公司表示,充电足球非常结实耐用,踢球并不会损坏它的内部结构。现在这款足球已在南非、墨西哥和巴西的一些贫穷地区进行测试,并成为这些贫穷少电地区的理想之选。
  神器七:太阳能工装裤
  发明地:日本
  原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机器人”现身!
  日本一位发明家研制出一种太阳能工装裤,它不但能吸收储存能量,还能给手机充电。据悉,这条裤子的外形设计时尚,是低腰休闲裤款式,腰部有黑绳充当腰带,图案为近几年十分流行的黑色暗格。裤子采用特殊的纺织布料制成,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渍功能。其特别之处在于,裤腿两侧分别缝制了一个大口袋,每个口袋上都安装了高科技太阳能电池板。这条裤子在太阳底下连续直晒几个小时后,太阳能就会储蓄到蓄电池中。裤子口袋里设有USB接口,只要接上线就可以给手机、mp3等设备充电。
  此外,发明者还为太阳能工装裤设计了与之相搭配的太阳能外套和太阳能背心,让穿戴者从头到脚都可利用太阳能发电。
其他文献
卧谈小记  一晚,218寝室的卧谈会中,话题扯到了名字这个问题上。  诸姐妹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一直沉默不语的小范开了腔:“在所有的汉字中,我最喜欢‘黛’字,林黛玉的黛,雅致得让人心动。”上铺的赵桃桃反应得最快,马上接道:“喜欢归喜欢,幸亏你没用这个字当名,不然岂不成‘饭袋’(范黛)了?”  母鸡的年龄  老师:“阿强,你能不能说说人们是凭什么来识别母鸡年龄的?”  阿强:“凭牙齿,老师!”  
期刊
为何你的计划总是不能善始善终?一开始做计划时我们总是心潮澎湃,然而一到执行计划便开始奄奄一息,最后导致计划泡汤。这就叫“三分钟热度”。“三分钟热度”是学习的大敌,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贵在坚持。学习不是眨眼功夫,只有坚持下来才能获得成功。  ?筝EQ故事秀  在班上,毛凡一直都是好学生,可在第二课堂他却是一个既聪明又让老师头疼的人。因为不论参加什么第二课堂,一开始他总是很积极,深得老
期刊
姓名:周子怡  籍贯:江苏南通如皋市  生日: 4月4日  学校: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爱好:声乐、现代舞、肚皮舞、钢琴、爵士鼓、  主持、表演、溜冰  有个号称幼年便看新闻、一上小学就能像模像样和大人们聊天的女孩,这几年频频露脸上电视,还有媒体夸她是奇才。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们听了连连摇头表示不相信。据说,这女孩从小就是“五道杠”。街头老大爷听了说:“那要是成绩再突出一些,这孩子是不是就得成斑马
期刊
汉堡工厂的食品传送带上,一个刚被做好的加大号汉堡里,肉饼对趴在它身上的生菜说:“你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吗?”  “有蓝天,有白云,还有辽阔的土地。”生菜回答。  “我听说还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  听到它们的议论声,芥末和蕃茄也加入了进来。  肉饼听朋友们这么一说,好奇心倍增,它迫不及待地说:“我想去外面看看!”大伙一听肉饼这么说,纷纷表示赞成。肉饼请一直保护它们
期刊
在这里,《又是一年毕业季》记录了我们对母校的恋恋不舍、对新学校的无限憧憬;《跟我一起去旅游》将小记者多彩的暑假旅游生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图文并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用汗水书写幸福 今天我就是Super Star》带我们走进了武威师范附属小学,零距离感受丰富的校园生活: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百科知识大赛、校园艺术节等无一不将这所百年老校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不用怀疑,这就是专门为
期刊
那年我还很小,为了避免父母偷看我的日记,我萌生了改造汉字的念头。  我先是将最常见的几十个汉字偏旁部首转换成其他符号,例如“张”——“弓”用“G”代替,“长”用“2”代替,那么,“张”就变成了“G2”。我很激动,因为将一篇短文改造成自己的“文字”后,没有任何人能看懂。  我发明的这些符号有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字母,还有阿拉伯数字和我自创的符号,总数达180多种。这个浩大的“工程”花了我一个假期的
期刊
很小的时候,拉特利奇和许多小朋友一样有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当舞蹈家。  电视里,少儿舞蹈是拉特利奇必看的节目。只要是看过的,拉特利奇都能像模像样地模仿出来。不管身边有多少人,他都不会害羞。有人说,只要拉特利奇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舞蹈家。  父母给的零花钱,拉特利奇从来都舍不得花,都用来买舞蹈光盘了。平时只要有舞蹈演出,拉特利奇都会缠着父母带他去观看。  高中刚毕业时,拉特利奇已在当地
期刊
我的家乡甘肃武威是西北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城市东南角的生态植物园以文化生态为主,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科研于一体,风景优美,是西北最大的城区植物园。  走进生态植物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假山,假山上装有许多小喷泉,喷射出的水柱在假山下汇聚成一汪清澈的池塘。每到夏天来临,池塘里就会有成群结队的青蛙、蝌蚪和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为植物园增添了一丝灵气。  植物园内划分为梨园、桃园、
期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工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并想象的。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离家9000英里远、温度在零下50摄氏度的南极荒原当水暖工更是让人难以想象。根据前面的这些关键词,让人很难想象这竟会是一份让人争抢的工作。然而事实上,当英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发布招聘电工的广告时,竟一下子引来2000多名求职者应聘, 当时电视台公布的招聘电话简直快要被打爆了。  由于过去南极曾发生过因为取暖设备
期刊
我们每天起床,使用的第一个工具是什么?是牙刷。口腔经过一夜发酵,有点臭,该用口腔卫士——牙刷来一次彻底大扫除。  借问牙刷何处来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经过从无到有的过程,想必古时候的人大多是一嘴“黄板牙”,因为那时还没有牙刷,后来渐渐有了刷牙的工具。从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就有漱口的习惯。后来,古人又想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