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企业文明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企业精神的文化沃土,是中国企业共同的 DNA。
  在新中国成立70年和全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协办的“文化自强·铸就70年工业基础,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企业文明——中外企业文化2019合肥峰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会议以“文化自强·铸就70年工业基础,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企业文明”为主题,回顾中国企业文化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自强、自信的历程,盘点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分享各个时期体现中国企业精神、中国企业智慧、中国企业力量的典型案例,交流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探寻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新时代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本次峰会内容精彩纷呈,丰富厚重,现综述如下,供读者分享。
  自强·自信:构建新时代企业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四个自信”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0年来,中国企业历经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及现在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最人性、最长效的管理。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
  在峰会开幕式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自信在我国工业领域具有深厚的基础,工业领域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传承自党的红色基因,来源于我国工业化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紧密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以发展工业文化和提高工业软实力为主线,通过强化政策指导、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工业文化业态发展、强化质量品牌工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工作,大力推进工业文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企业是工业经济的细胞,企业文化是工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交流、群策群力,为培育新时代企业文化、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而共同努力。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原主任毛一翔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中国企业文化”的讲话中指出,7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始终坚持工人阶级主体地位,崇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始终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创造、创新、奋斗的旺盛动力,推动着中国社会走向进步;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引领着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面向“两个一百年”,中国企业文化应当更加自觉、更加开放、更加坚定。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应该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职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经营者的首创精神和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应该更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应该更加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应该更加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应该更加关心职工健康幸福。
  传承·创新:企业精神丰富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企业秉承艰苦奋斗精神,锻造并涌现出了“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两参一改三结合”等优秀的企业精神,在成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诞生了“鞍钢宪法”“两弹一星”“大庆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等企业精神,不仅凝聚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也为今天的“改革创新精神”“高铁精神”“航天精神”“和谐协作精神”等谱写了壮丽的序曲,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企业最鲜明的精神标志。中铁四局集团的实践报告,开滦集团、鞍钢集团、汾酒集团的典范报告,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峰会上,中铁四局集团总经理王传霖作了题为《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报告。王传霖总经理介绍了中铁四局集团发展现状,阐释了中铁四局集团从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精神”、60到80年代的“钢人铁马精神”、90年代的“京九精神”、21世纪初的“青藏铁路精神”以及2010年左右的“高铁建设精神”,到新时代的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并从为企业文化注入幸福元素、为什么要建设幸福企业、幸福企业建设的探索三个方面分享了中铁四局集团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开滦矿工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特别能战斗”精神成为了开滦集团各个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时刻的精神支柱。开滦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雨良在会上分享“培育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 引领推进开滦全面发展”主题发言时说,在产业报国和勇于抗争中孕育诞生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形成的现代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开滦生存发展的文化根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凝结缔造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开滦基业长青的文化泉源;在新时期继承弘扬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形成的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是开滦永续发展的文化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百年开滦正高举“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旗帜,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开拓创新、奋勇前进。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发表。鞍钢宪法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鞍山钢铁公司企业管理的基本经验,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本质。在峰会上,鞍钢集团工会主席林大庆就“弘扬鞍钢宪法精神 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鞍钢集团把鞍钢宪法精神与时代进步、企业发展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改革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劳模精神,激发了全员活力,释放了发展动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汾酒具有6 000年酿造史、1 500年名酒史、1 300年蒸餾酒史、300年品牌史。70年来,汾酒集团将这些深厚的精神积淀转化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35亿元的辉煌业绩。在峰会上交流发言时,汾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杨建峰说,“专注、创新、开放、诚信”的汾酒精神铸就了汾酒集团70年新辉煌,辉煌的足迹浸透着厚重的文化,体现在:专注酿造让汾酒人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将酿酒上升到了一门艺术;技术创新让汾酒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贡献奖”;开放合作促使汾酒集团成立国家级非营利组织推广制曲技术、酿酒技术;品质诚信让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白酒品牌唯一最高大奖;获得了白酒业第一个“国家质量管理奖”。   此次峰会还邀请了相关学者就中国企业文化基因溯源。复旦大学历史系原副主任、教授张海英就“中国古代文化对当代企业文化的启示”主题,从古代诸子百家主要思想与当代企业文化、古代经济和经营思想与当代企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演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周建波在峰会上以“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对当代企业文化的影响”为题进行了演讲,简述从洋务运动、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实业家精神对当代企业家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重要启示。
  变革·融合:企业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积累了宝贵的企业精神。时代变革的落脚点是企业变革,企业变革的前提和本质是文化变革。峰会邀请了3家改革开放的典型企业和2家外资企业,分享文化变革、融合和跨文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峰会上,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部副总经理邵光华以“‘奋斗+落实’精神谱写金融服务新篇章”为题进行了分享。工商银行牢牢把握“服务”这一立行之本,凝聚形成了“奋斗+落实”的工行精神,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经营实践中传承,在改革创新中发展;二是引领新时代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把“奋斗+落实”作为精神内核始终一脉相承,改革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本土到全球、由技术性破产边缘至世界金融舞台中央、由国际竞赛场上的追赶者到并行者甚至某些领域的领跑者、由经营发展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学习者到创造者和弄潮者“五个历史性跨越”。2019年工商银行位列世界500强第26位。
  重组整合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有效途径。北京金隅集团持续推进战略重组整合工作,成功实施了包括北京建材经贸集团、河北冀东发展集团等在内的60多次重组并购,重组并购后资产总额达到2 820亿元,荣登2019中国企业500强第183位。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吴东在交流发言中说,金隅集团尊重历史、尊重差异,以人为本、兼收并蓄,共同提高、注重实效,集中文化共性、融合提升金隅文化,持续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金隅“母子文化”体系,丰富了金隅文化新时代内涵,增强了金隅文化的辐射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跨国并购是实现资源全球配置、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吉利控股集团自2010年成功收购沃尔沃后,陆续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戴姆勒等国际品牌,至今已连续8年进入世界 500强。吉利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张爱群介绍说,吉利的文化主题是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今天的吉利已经是一家全球化公司,集团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所属公司更多的是依靠文化进行管理。吉利控股集团在国际并购中,主张“尊重、适应、包容、融合”的文化理念,建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命运共同体,坚持全球型企业文化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技术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来自德国的专家麦克托·本巴赫作了“文化:助力者还是变革的阻碍 ?”的主题分享,从中德合作失败的原因切入,引导出文化在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作用方式,对企业合资中的文化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来自英国的专家郭德凯就“中西方企业文化的不同及合作方式”主题进行了分享,从6个方面分享了营商及工作环境中的中西方主要文化差异,从4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策略,对“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企业在文化融合上具有一定的启迪。
  路径·成果:深度启发文化建设思路
  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会有所不同。峰会邀请了部分在创新超越文化、精益文化、自立自强文化等方面特色鲜明的企业分享文化建设成果。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2017年5月5日14时,中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大飞机梦”的历史性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此发来贺电。这项伟大事业背后的伟大精神是什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丹在分享该公司“坚持‘四个长期’ 打造中国大飞机新名片”的经典案例时介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坚持“长期奋斗”,勇担大型客机战略项目;坚持“长期攻关”,摘取“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坚持“长期吃苦”,经历多种挫折和风险考验;坚持“长期奉献”,铸成大国重器,树起大国名片。“四个长期”精神圆梦中國大飞机。
  上海医药年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680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 590亿元,位列中国医药集团综合实力排名第3位,这与实施“精益文化”管理密不可分。峰会上,上海医药集团党委副书记赵勇在分享以求索至善、追求卓越为核心的“精益文化”建设案例时介绍说,上海医药在改革发展中,通过采取规划先行——坚持与发展战略融合、上下联动——凝聚全员有效共识、加强保障——持续完善体系建设、迭代优化——复制推广建设成果等多项措施,推动精益文化建设落地,使精益文化真正成为了公司集约化与创新战略落地的助推器、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抓手、成为了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了全体员工的行为自觉,真正达到了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是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的企业;2018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第116位。铜陵有色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文化的持续创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明勇分享了“自立自强‘铜’创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他说,“创造成就了铜陵有色的过去,也必将成就铜陵有色的未来”,这是铜陵有色阐述企业价值观要义之语,也是铜陵有色人的坚定信念。过去,铜陵有色传承千年历史文明,弘扬时代企业精神,凭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箩筐精神”奠定了行业地位;今天,铜陵有色坚持文化引领企业,高举创新文化大旗,把企业价值观、使命、愿景变成具体的战略方向与目标,依靠“求实、创新、合作、自强”的企业精神,走出困局,为我国有色金属转型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成为行业的典范,成为世界铜冶炼的样板工厂。   趋势·规律:建设新时代企业文明
  峰会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作了题为《立足未来与世界 弘扬中国企业精神 建设新时代企业文化》的总结报告。孟凡驰总结了70年工业发展历程、文化發展脉络,概括了文化自强铸就70年工业基础的历史价值,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新作为。孟凡驰表示,文化自强,筑就了70年工业基础;新中国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支持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但依靠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初步建立了工业基础;依靠不怕艰难、一往直前的精神,开创了新中国建设的速度;依靠主人翁的精神,一砖一瓦建起新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依靠“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精神,使管理理念走在世界前列;依靠“大庆精神”,甩掉了贫油帽子;依靠勇于争先、挑战极限的精神,使中国有了“两弹一星”、高铁、青藏铁路和珠港澳大桥。孟凡驰提出,以人为中心,落实以人为本,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创造家文化,建设幸福企业。他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源与流、文化与文明、文化自发与文化自觉、企业文化的变与不变及快变和慢变、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组织管理的结构协调和文化协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文化的需求等8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学在题为《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企业文明》的学术交流中,分析了新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形势,用案例佐证了文化是变革的原动力,不利环境与强大使命倒逼形成企业的强大精神;明确了新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重塑商业文明、重构企业文明的路径和方法。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原副巡视员李世华在峰会上发布了研究会在2017年至2019年间研究的《新时代企业党组织引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价值观转化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跨文化管理案例研究》三项成果。
  会议组织与会嘉宾和代表参观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承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在建的合安高铁庐江轨道板场,并进行了现场交流学习。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康楣生在致辞中结合山西省企业文化研究,从国家治理与企业治理、企业文化与中国特色、“武化”与文化三个方面在会上进行了分享。
  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共计600余人参加了会议。(责任编辑:若 妍)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27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成都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城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智慧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及领导有
期刊
自1982年组建至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走过了一条创业、立业、兴业的发展之路,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过300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排名中央企业前列。从2006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如今已排名第24位,实现了“每10年环比增长10倍”的快速发展目标,刻画出一条不断跨越的绚丽曲线。  2016年,中国建筑面对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贯
期刊
新时代呼唤新人才,新人才成就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任务,国有企业更是责无旁贷,更应自觉担当,努力锻造一支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队伍。  坚定信念,引
期刊
今年国庆节前夕,一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铁路货车创业35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文艺汇演在中国兵器一机集团文化宫上演。由北方创业公司职工自编自演的晚会以铁路车辆创业发展历程为蓝本,集中展现了北方创业公司35年经营改革发展的壮丽图景,这图景是“立足新时代、建设新一机”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巨大成就的具体体现。  35年风雨兼程,35年弹指一挥。3
期刊
2017年12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来年经济工作的“定星盘”与“指南针”。会议的主题词是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推动我国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找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就是找到了会议精神的“根”与“魂”。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保增长”,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期叠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主题就是复兴,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一大批不忘初心、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建设者、奋斗者、创造者。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有企业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培养和
期刊
我第一次走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堂,是在2011年11月10日,应邀为清华学子讲授心力管理。从此以后,我俨然成为高校讲堂上的常客,在经营企业之余,经常客串到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开设企业管理讲座,还多次到省内外的企事业单位无偿传授心力管理。  有人说我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被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我的公司是中国化工行业的明星企业,与3M、汉高等多家世界500强企
期刊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公司改革和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构建党建工作闭环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构建党建工作闭环管理体系,是落实上级党组织要求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要求国有企
期刊
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作工作报告。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了2018年重点任务。  国资央企5年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坚持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截至2017年底,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掀起了建设智慧党建平台的热潮。本文以中国五矿智慧党建APP建设情况为例,探讨基层单位如何将平台建设得更加完善、运营得更加顺畅、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三个一”体系  党建信息化工作是大势所趋。当前,很多企业都在结合自身实际搭建智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