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科技创新活动实践和学生访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且人格健全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的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
  2.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教学与改革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施。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使高校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
  3.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主体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生的青年一代,正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才。他们目睹了国家的发展,他们关心政治、关注民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创新使命感。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据资料显示,在能力方面,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受到青睐。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6年清华大学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以来,以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重大科技赛事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实际比例不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课外活动,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展开,受到资金、项目、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参与人数、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都受到较大的限制。笔者曾与部分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并不清楚科技创新活动,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不少想加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因为项目数量的限制而游离于活动之外。调查显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科技创新实际比率低,且呈现出不稳定性。
  2.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中国长期形成了灌输式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大学学习中,学生更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创新精神。虽然部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源于对科研的兴趣,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仅仅因为好奇心或新鲜感而加入,或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而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部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心态比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认真开展实验和研究。学生创新成果突击的多,长期研究的少,稍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甚至选择放弃。
  3.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与指导
  科技创新是一个全新的、有一定难度的科研实践。由于学生受到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笔者和多个获得一定成绩的科研团队成员访谈得知,他们都有得到指导教师或有经验的师长的耐心指导,使他们有力量、有信心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后走向成功。然而,“当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即使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还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和保障。”指导教师多以兼职形式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教师本身有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很难给予学生很多指导,有的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够,甚至几乎没有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4.缺乏足够的科研硬件支持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学生科研经费少、科技活动阵地缺乏,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没有充足的资金,不能购买和补充实验必须的仪器、材料,难以推进研究的深入,有些项目甚至因此被迫搁浅。有的高校配套措施不健全,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不多,虽然有开放实验室,但是均要给一线的教学任务让路。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途径的探索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2006年成立科技创新基地(自然科学类)以来,将科技创新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探索与尝试。   1.提高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建设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高校不仅仅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视为一项活动,更应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设立开放创新实验室,并有序地对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建立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制订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活动场地管理、课题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系列规章制度,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保证。
  2.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意志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大。学院注重科技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引导,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科技创新中,将科技创新与人生理想、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重要性。学院针对大学生易受同龄学生和周围学生影响的特点,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对于高年级学生,学院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需要与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产生持久的科研动力与毅力,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来。
  3.完善激励制度,搭建创新平台
  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因此,学院制定并加大相应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如设置创新学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在学生评优、教师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在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到科技创新的领域中。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中,一般分为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三个阶段。其中,项目中期检查旨在对项目的进度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和分析,起到总结和督促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检查制度,学院加大考评力度,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4.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环境熏陶。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而创新活动也为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院注重发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学院鼓励教师、学生的平等对话,鼓励各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力做好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尤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科技尖兵”,通过优秀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创新宣讲团、座谈会、学术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科技创新的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
  5年来,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累计立项124项,直接参与学生655人,学生发表独立署名的科研论文65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申请专利4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5项。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环境工程0401班彭晓兰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安全工程0502班的周彪同学带领其所在的科研团队发表科研论文11篇,并应邀参加国际安全学术会议,被媒体誉为武科大“最牛本科生”;安全工程0701班的侯龙飞同学,获得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共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EI收录1篇;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
  我们相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考评制度、形成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为鸿.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0):104-106.
  [2]刘晓云,吕勇,张榜生,曾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研与模式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自然科学类)为例.2010年度湖北省共青团调研成果二等奖.
  [3]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09,(2):56-57.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的长效机制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编号:2009176)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人口数量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源环境的容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因此,人口数量超过适度数量的话,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我国
一段时间以来.养猪业已遭遇持续性打击。相关专家预计,未来生猪价格还将继续下跌,今年的养猪业可能成为近3年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个,我国有可能像2010年那样进行多次收储调控。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市场危机中。现代企业加强危机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化
通过管理科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了适合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授课形式、教材、考试方法等,为管理科学的教学改革尤其为高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
胸腔穿刺术目的确诊疾病和进行治疗,如通过胸腔穿刺,了解胸腔内渗出物或积液的性质是浆液性、纤维素性还是出血性或化脓性的,从而确诊疾病。当发生胸膜炎、血胸等疾病时,通过穿刺
【摘要】本文针对建立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与名师档案的必要性,就收集范围、如何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等提出自I己的见解。对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业务档案 名师档案 指导意义  一、前言  教师业务档案是指教师个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在个体上,教师业务档案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在群体上则反映了师资素质、队伍结构和办学水平。教师业务档案是
网络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实施了有效的过程控制,它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及教学资源的建设环节,更体现在具体教学和评价环节。而且,过程控制是一个衡量、比较和控
近日,《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发布,报告围绕当前及今后10#-我国农产品生产、消费、市场走势进行了信息发布与预测。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主要的农产品产量将会稳中有升,其
为保证2013年秋季新学期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辽宁省日前决定在全省县(市)、区设置公益岗位,安排近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
我国的出口退税法律制度在促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调节经济结构、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推动外贸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