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行政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南京市浦口区涌现出的大量大学生“村官”典型事例,为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想扎根难、工作深入难、能力提高难、推动发展难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12-0035-04
  收稿日期:2011-08-15
  课题负责人:叶芬梅,成员:刘磊、赵广琪、曾军,执笔人:刘磊。
  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如: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政策效果如何、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镇村干部以及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有何看法、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与完善、应当如何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南京市浦口区委党校成立了南京市浦口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与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研,深入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为获得第一手研究素材,课题组针对区组织人事干部、镇街和村(居)干部、普通村(居)民、大学生“村官”四类群体共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和四份座谈(访谈)提纲。课题组在大学生“村官”中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为84.95%,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为24.97岁,其中男性37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6.80%;女性42例,占53.20%。随机抽取四个镇街的64名镇街、村(居)干部进行座谈,并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达100%,其中镇街干部13例,占调查总人数的20.30%,村(居)干部51例,占调查总人数的79.70%。此外,课题组对区组织人事部门干部以及普通村(居)居民还进行了个别走访和访谈。
  一、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成效
  浦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央及省市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十二字方针,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业带富水平,因而涌现了一批被镇街和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⒈因地制宜创业典型。江浦街道差田村大学生“村官”辛明伦深入村里的11个村民小组,熟悉全村的地理、生产、建设情况,并成立了南京新广天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带动3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使该村年人均增收约3000元,成为南京大学生“村官”创业第一人,获得了全省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大赛三等奖,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其事迹在《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上报道。大学生“村官”王亮和张雅婷等6人成立南京农可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小村官”系列农产品品牌。永宁镇张圩村大学生“村官”陈礼松成立南京张圩劳务工程有限公司,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为该村增收约20万元。
  ⒉发挥特长服务典型。盘城街道大学生“村官”蔡成洪,利用计算机专业的特长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服务。在申请高效葡萄园项目时,他协助社区申请到市、区专项经费150万元。用GPS定位仪器测量大棚面积,把关工程质量,并帮助村里做好项目包装,将产品推向市场。江浦街道大学生“村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印制了为民服务卡,满足了村民们的不同服务需求。永宁镇园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孙进存,实地调查苗木品种、规格、数量,通过自身的人脉资源帮农户找市场,一年多来帮助30户农户销售了12.5万元的苗木,户均增收4000余元。2011年初他还成立了南京艺景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更好地带动了农民致富。
  ⒊脚踏实地勤干典型。沿江街道京新社区大学生“村官”鲍业娟,跑遍了社区20—35岁年轻人的家,成立了80多个居民参加的舞蹈社团、20多人的篮球协会和一支由社区本土大学生、驻地大学生和小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有效地帮助了社区凝聚群众工作的开展。桥林街道12名大学生“村官”被抽调到街道的7个拆迁组后,不怕吃苦,积极完成拆迁中的各项任务,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大学生“村官”积极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2008年以来,大学生“村官”就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近200条,输出劳动力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
  二、浦口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浦口区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经济扶持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打造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典型,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进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推进工作亦面临如下难题。
  ⒈思想扎根难。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在问到“当初为什么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时,选择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村官”占69.62%,在所有原因中位居第一。不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为了解决就业。
  此外,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离开农村。调查显示,在任期满后准备“续聘”的大学生“村官”占46.84%,而准备学历深造、考公务员、重新择业的占50.63%,这表明,任期满后将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离开“村官”队伍的意向。由此折射出大学生们在选择当“村官”时的 “走一步、看一步”之无奈心态以及将大学生“村官”作为职业发展跳板的现实想法。
  ⒉工作深入难。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面临多重困难与障碍。首先,村民和镇村干部未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少数镇村干部和村民对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认识不足。在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对大学生‘村官’存在哪些争议”时,48.4%的镇村干部选择了“大学生‘村官’是来‘镀金’的,不可能扎根农村”,在所有争议选项中排在首位。这种看法无疑会影响镇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程度。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村民只是听说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但对于“为什么来”,“来干什么”等问题则一无所知。其次,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现象较突出。调查中有54.43%的大学生“村官”感到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对农村工作“偶尔用到,作用不大”或“完全用不到”。有44.3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学知识用不上”是自己从事农村工作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最后,从结果而言,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意见较难获得认可。当被问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是否被经常采纳时,“偶尔被采纳”的占82.28%,“没有被采纳过”和“没有提意见和建议的机会”的占8.86%,“经常被采纳”的仅占8.86%。
  ⒊能力提高难。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较为欠缺的现象。首先,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调查 “您认为大学生‘村官’最欠缺的能力”的问题时,有75.9%的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 较少阅读有关农业、农民、农村方面的书籍,一年阅读3本以上有关“三农”书籍的大学生“村官”仅占16.46%。其次,大学生“村官”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与业绩。最后,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他们大部分直接从校园走进社会,没有或缺少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77.2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开展工作遇到困难的首要原因在于“自身经验或阅历不足”。
  ⒋推动发展难。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比较难的是在农村有所作为,要更好更快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则更加困难,主要表现为“三缺”。首先,缺乏资金项目支持。尽管浦口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但是,申报贷款的程序比较复杂,大学生“村官”要筹集资金仍有相当难度。另外,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创业中的技术性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在调查中,多数“村官”认为创业的投入资金较大,风险较多,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允许自己“冒险”。在调查中发现,87.34%的大学生“村官”与84.38%的镇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资金。其次,缺乏政策和决策的参与机会方面。个别村对大学生“村官”重视不够,多安排在村主任(书记)助理位置,做一些临时性或事务性工作,不进行具体分工,有98.73%的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一些档案、文字材料工作,有81.01%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村干部一起下村收费,宣传政策。如前论及,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只是偶尔被采纳,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未能进入决策层,在政策决策方面较难发挥自身作用,导致大学生“村官”“有想法、没办法”。最后,缺乏长期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在座谈中发现,大学生“村官”的镇级挪用现象比较普遍。在对镇街、村(居)干部问卷调查中,“村配镇用(挪用)”比例达45.3%,在大学生“村官”争议榜上排名第二位,这就大大减少了大学“村官”了解村(居)情况、思考村(居)发展、强化与村民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力量,也违背了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初衷和目的。
  三、提升大学生“村官”计划成效的对策与建议
  阻碍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众多,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村官”们沉下心、站稳脚、出佳绩,让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下村后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难,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⒈加大扶持力度,多形式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成长环境。第一,提高福利待遇,设立专项基金。调查显示,目前区内大学生“村官”因身份、年限、所处镇街的不同,各项收入和福利待遇都存在一定差异,经济发达与欠发达镇街的“村官”收入差异甚至上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动摇了其扎根农村的决心。我们建议,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应与其工作量成正比,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单独设立人才开发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与培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广泛征求意见,努力做到“村官”工资的公平、公正,否则就会出现大学生都愿意去人口少、条件好的行政村,而偏远的、经济较落后的行政村则很难招聘到大学生“村官”的现象。同时,设立创业基金协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启动与运行;也可联合银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提供免息或者低息贷款。第二,实行阶梯管理,逐级规范放权。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感觉很尴尬”,切实地讲,就是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缺少发言权和毫无实质性权力。诚然,对一个经历单纯的大学生轻易给予工作实权是不明智的,但对个别有一定工作经验、有思路、有业绩的大学生“村官”,适当地放权进行锻炼也是相当必要的。鉴此,可向大学生“村官”按 “阶梯”式逐级放权。大学生“村官”入村第1年主要是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基本不授予实权,工作满1年后,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对合格的、表现较好的大学生“村官”给予一定的自主权,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对村情、农情和民情的逐步熟悉以及大学生“村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逐步加强,可考虑逐级增加其权限。第三,创新工作方式,轮岗锻炼学习。大学生“村官”工作范围小,视野相对狭窄,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课题组建议,在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在大学生“村官”中可以试点实行交叉任职和异地挂职,即大学生“村官”在原分配村干满半年后,工作成绩、个人表现突出的,可以与相对落后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交叉任职3-6个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可创造条件到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村(居)挂职锻炼,学习发展理念,汲取发展经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针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经验与农业知识的实际,建议选拔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区级农委系统相关部门科室顶岗锻炼,加深他们对农业农村理论知识、文件精神、政策法规的理解,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农村工作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与农委系统人员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争取项目和发展农村产业。
  ⒉加快培养速度,多方位为大学生“村官”营造成才环境。第一,推进全程培训,多方帮扶引导。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必须掌握最新的政策理论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和镇街、村(居)干部对“大学生需要哪些培训”以及“如何进行培训”这两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非常接近,群众工作方法是大学生“村官”与镇村干部最为重视的培训内容。此外,在大学生“村官”培训的方式上,镇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看法亦非常相似,他们都把进行专题培训、参观考察以及现场教学作为首选的三种培训方式。然而,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村官”培训模式尚不够系统、规范,没有建立较为明晰的逐步、逐年、逐级培训制度。因此,可按照“岗前、岗中、后期”三个阶段,形成链条式的逐步培训制度。一是在大学生“村官”到任前,充分利用党校、高等院校和其它培训机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培训资源,邀请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熟悉农村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为大学生“村官”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当地实际情况及风土人情,传授基本的农村工作方法和相关业务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二是在大学生“村官”工作过程中,通过全区统一或镇街组织的形式,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并组织创业技能培训,进行法律知识与致富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在大学生“村官”任职后期,在面临“分流”的情况下,针对需求开设考研、考公务员和创业等专题培训班,为大学生“村官”后期发展提前做好准备。第二,建立多层帮辅制度,落实绩效绑定机制。针对大学生对农村工作陌生、缺乏基层工作实战经验的问题,课题组建议通过“导师帮辅制”的形式,为每位大学生“村官”指定一名镇级领导、镇级干部、村(居)干部对其进行专门负责指导。大学生“村官”每月要向导师提交上月工作小结和本月工作计划并说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师要对工作小结进行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安排相关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且半年为大学生“村官”布置一项调研课题,使其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帮助、指导大学生“村官”,对其传授农村工作经验,使其尽快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干部考核过程中可将大学生“村官”的业绩与其帮带者的业绩直接挂钩,并制定相关奖惩措施,确保“导师帮辅制”的落实。第三,确立动态量化考核机制,突出工作激励。调查显示,一直以来,浦口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制度还停留在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阶段,干得好和干得较好、一般,没有非常明晰的量化标准。课题组建议,应尽快实行动态量化考评制度,建立相关量化指标体系,严格按照该体系进行月评、季评、半年评、最终按一定比例进行年终考评,考核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政府相关部门评分按比例相结合的模式,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村(居)干部、村民代表和乡镇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把考评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续聘留用、竞争选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个别表现落后、工作疲软、骄傲自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提醒教育,对群众意见较大、工作不胜任、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合同,确保出口畅通。同时,还应尽快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多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⒊实施分类管理,多渠道为大学生“村官”畅通流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可采用哪些方式激发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的调查中发现,有75.00%的镇村干部认为应“针对各村不同情况,统筹选派,发挥大学生‘村官’特长”。因此,对大学生“村官” 进行分类管理尤为重要。第一,续签合同,扎根农村。对于3年工作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并遵循一定比例与其续签合同。但对个别表现特别优秀、成绩突出、更适合镇街一级农村事务工作的,各级政府、镇街和相关事业单位也可根据需要,拿出部分岗位,给予大学生“村官”竞争的机会。在调查中发现,对于聘期满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希望到镇街机关工作,如果继续在村(居)工作,希望能够给予镇街事业单位编制。第二,政策倾斜,鼓励深造。基于“去留自由”的原则,政府应对任职满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生“村官”给予积极鼓励。一是考试加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公务员录用采取的是凡进必考原则,故大学生“村官”无法被直接录用,但是对于3年考核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建立适当的加分制度,具体要求及加分方法应正式成文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二是开设考研、考公务员冲刺班,邀请相关专业学者授课,免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相关指导,鼓励他们参与竞争以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愿望;三是与教育部门及高校协商,推荐部分成绩特别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高校免试就读研究生。第三,就地创业,造福农村。对创业有思想、有行动、有远见的大学生“村官”要及时进行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认真解决项目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进行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并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还要给予相关的资金支持和适当的优惠政策。目前浦口区大学生“村官”创业案例较多,这些案例涵盖劳务公司、养殖业、苗木种植等创业内容,如果这些案例最终取得成功,将可以为解决大学生“村官”后期出路问题开辟一条重要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典型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对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与智慧,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在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完善创业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优化项目服务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农村干部与农民的参与配合,更需要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有为。可以预计,在政府、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村官”必将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必将会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牟春野)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Students “Village” Services for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To Implement Pukou District Students “Village” as An Example
  Task Force of CPC Party School of Pukou District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Village” program is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a new initiative.Pukou District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Village” typical examp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Village” program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However,by analyzing investigation found pukou students “Village” program to promote the work in the ideological roots are facing difficult,hard working depth,capacity is difficult to promote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and many other problems,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tudents “Village” program;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services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政府、社会及农民在农村社会保障中既有相应的权力(利),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各自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和调整对象,本文分别基于这三个法域检视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中的政府责任,考察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中政府责任的越位和缺位,反思政府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所发挥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出在社会法视阈下政府应定位在承担法律制度构建
期刊
摘 要:法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以社会为背景作为对法考察的基准,是认识法的基本思路。从原始社会法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自觉的产物,到原始社会后期以至阶级社会至今法成为人类理性的产物,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并且形成了人类对法治的追求。同时,基于一种自然法的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直演绎着一部如何推动法实现社会正义、实现人权的历史。在人类推进社会全球化及和谐社会的未来发展
期刊
摘 要:推行电子政务是提升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吉林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政府形象,本文以吉林省政府的相关探索实践为依据,界定了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分析了吉林省推动政府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从政府组织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信息整合机制等方面对完善电子政
期刊
摘 要: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改变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传统发展模式的单一性使得各国迫切需要寻求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路径。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其独特的市场主体结构、多元的融资渠道和规范的监管体制都将为解决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机制,结合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
期刊
摘 要:虽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颁布实行,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暴力拆迁事件的发生。究其根源是地方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因此,只有明确地方政府的合理角色,分析角色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校正措施,才能解决拆迁各方的矛盾和冲突,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关 键 词:房屋拆迁;政府角色定位;偏差;校正  中图分类号:D922.1
期刊
摘 要:创业信息缺乏是制约农户创业的一个重要瓶颈。基于创业农户的信息需求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构建等视角,本文认为,以农村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创业农户提供商业信息、技术信息和资本信息,可以为农户提供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还可以扩展农村合作组织自身的信息交流能力。  关 键 词:创业农户;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村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若要从根本上消除路人现象,促进社会公共道德的重建,我国法律必须做必要的改革与完善。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之关联性规则,在体现公正、效率的价值之外,还具有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我国有必要尽早借鉴该规则的价值取向,以完善我国证据关联性规则的相关立法。  关 键 词:路人现象;证据规则;证据关联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5.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农民需求出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本文从农村社区以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入手,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及针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农村社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需求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历经7年的试行后得到了全面推行。然而,改革并非一劳永逸,制度的规范性文件、选任主体、监督程序以及监督效力等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仍然存在。在借鉴试点实践的经验和域外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确立独立的选任主体、形成正当的监督程序、强化监督的程序性效力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变迁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食品安全法》第53条确立了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地位,然而,从制度层面上看,尚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监管体制弊端明显,监管机制尚未理顺,召回体系有待细化等问题。因此,应从各方面予以完善。同时,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本文兼做述评。  关 键 词: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4.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