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宣传大有可为

来源 :节能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我国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节能具有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功能优势,因此通过节能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量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
其他文献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which not only has to do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but also affects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As President Xi Jinping observed not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围绕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当今世界形成欧盟与美国两大数据保护体系。为缓解数据跨境转移的摩擦与冲突,两大体系展开一系列谈判与协调,达成了众多可互为借鉴的协议。同时,欧盟制定的《数据保护通例》开始向全球扩张,两大体系外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向欧洲模式看齐。然而,发展中经济体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且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指南,数据保护全球融合的进程严重受阻,建立国际性的数据保护公约因而成为重要选项。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借鉴、效仿欧洲制度甚多,同时存在鲜明的本国特征,但实际运作效果并不明显,局限性较为突出,因此需要在数据全球
摘 要:宣恩火腿是中国湖北恩施的地方特色产品,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四大名腿”之一,兼具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宣恩火腿在加工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理化性质的变化,形成风味物质,同时其加工工艺也赋予宣恩火腿独特的风味。本文主要综述宣恩火腿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以及宣恩火腿独特风味成因等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推动宣恩火腿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由于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特殊,组分较为复杂,其稳定性对质量有直接影响。全营养混合液中配伍制剂可能由于水相的不相容性而导致沉淀产生,这是肠外营养治疗中风险度最高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全营养混合液中水相沉淀的发生机制、水相相容性的评价方法、水相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肠外营养液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本刊讯】2021年5月13日~15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共同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承办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医医案与经方学习班”,在浙江开元萧山宾馆顺利召开。来自省内外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黄飞华研究员出席并致辞。
每天,龚雄飞都很忙碌,工作时间处理学院日常事务、参加市区的大小会议、指导重庆沙坪坝区教育改革,周末还要在全国各地开展学本教学的系统指导与专题报告。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所学校在实施“学本教学”,覆盖小初高各个学段,其中不少市、县采取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都取得了理想效果。  学本教学因指向教育理念的高位引领和教学行为的系统改进,受到广大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普遍赞誉,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田野行动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当时存在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谬论的批判,有力捍卫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其中关于民主的历史范畴、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的形态分野,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理解《国家与革命》的有关思想,对于新时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对外传播环境的客观需求,国家形象成为管理部门和传播机构的关注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形象的生成过程是针对现实而展开的基于现有符号-语言体系的建构,是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特定价值的彰显和隐匿,也为个体提供了认知、行动和情感的文化结构。因此,虽然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抽象集合,但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又是一个十分具象的过程,除了意义和价值观的直接主张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在具体的叙事实践、表述实践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完成的
《古音匯纂》是“綜音聲之流變”的首出之作,在編纂模式和目標、編排形式和面目、收録資料的性質和範圍等方面,均前無倚傍,創製之難,憤悱之苦,貫穿於二十年的編纂歷程。本文細述編者的種種斟酌考量:在注項内容上,音義互見,貫徹語境原則;在資料收録上,充分重視敦煌等處所出遺書資料、近代韻書與字書、反映方俗和時音的資料等;在文獻依據上,面對諸多缺乏研究基礎、未經校勘整理的列目書,盡量平衡内容校勘與“存舊”原則;等等。同時,由於篇幅的限制,編者不得不做出艱難的取捨,仍留下一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