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qi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亟待确立、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有影响力的团队领头人缺乏、学校层面给予的支撑环境有缺失等诸多问题,必须从学校与团队两大层面着手,进行观念、机制和文化等多方面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75-0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度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本科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被作为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可见,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十分重要,而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则更为紧迫。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内涵
  “团队(Team)”是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个成员各自拥有的知识、技能、信息与其他资源,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构成要素为: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通常也被称为“5P要素”。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己被运用于教师工作领域,西方学者提出“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彼此学习,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具有4个基本特征:1)有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2)有鲜明的团队精神;3)有合理的教学梯队;4)有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应该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与建设任务,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导,以教学名师为学科带头人,以课程建设为发展平台,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合作精神、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出现的新概念,是指在地方高等教育难以满足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人才和科技与知识的大量需求的情况下,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向地市延伸后,一批地方高等专科院校通过合并或独立升格而形成的本科院校。自1999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并、合作”方针的指导下,一部分办学条件好、比较有实力的高职高专院校通过调整、合并、共建等方式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07年底,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约210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28%还多。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特点:在办学层次上是以本科为主,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共存;管理体制上是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学校分布上主要以直辖市、省会以外城市为主;在办学类型上基本属于教学型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特殊性背景,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面临更多问题。主要有:
  (一)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亟待确立,组织目标不够清晰
  教育教学理念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延伸。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走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的藩篱,确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本科教育决不是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简单地延长一年学制,增加几门课程;专科向本科的提升,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变化和教育的创新。专科教育主要教授应用专业,适当进行基础性通识教育,注重实践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以及知识的岗位性,培养专门性的应用人才或专门性的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所实施的是本科层次的通识教育(即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共同内容的教育)以及某一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本科教育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以及知识体系的学科性。毕业生除了获取专业的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取大学学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成为具有职业性、一定程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现实情况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向合格本科院校过渡期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学人员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仍或多或少存在着专科的印记,本科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尚未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与习惯,因而缺乏教学团队建设意识。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在明确本、专科教育差别的基础上,从自身找差距,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确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把本科教学目标变成团队每个成员的行为目标。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这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师生比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地方政策约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处于不足状态,加上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力量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尚未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为行政兼职人员,形成了外聘教师和兼职教师差不多与专职教师平分秋色的教学格局。而实际上,外聘教师的责任心难以保证,兼职教师用在教学上的精力与时间也不足,这些都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其二,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在传统观念里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政治说教,只要不出政治错误,什么人都可以上,甚至把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在实施教师聘任制改革中对上不了专业课的教师的一种分流措施,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正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和适应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其三,知识结构老化,学缘结构不够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忙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缺少机会外出进修学习,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区位劣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取向,对具有前沿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不具有吸引力,造成缺乏各种学术风格的交流,教师队伍学术思想不活跃,教学缺乏深度。
  (三)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团队领头人
  其一,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本身基础薄,工作条件差,科研氛围不浓,福利待遇偏低,引进高层次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难度很大,而培养又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见效。其二,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以前重点要求搞好专业建设,不强调搞学科建设,学术意识和学科意识比较淡薄,在业务上能拔尖,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能担任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还不多,特别是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有影响力的带头人十分缺乏。其三,由于新升格本科院校大都面临老专业改造和新设专业的问题,同时为了取得办学的规模效益,扩招迅速,于是为弥补教师数量不足的缺陷,被迫大量引进人才(主要是硕士毕业生和一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出现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队伍断层现象明显,中青年教师成长缓慢,缺乏合理的教学梯队。对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来说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四)学校层面给予的支撑环境有缺失,有待改善
  其一,在管理理念上,重科研团队建设,轻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弊病。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前的科研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升格后急于赶上其他本科院校,摆脱原来专科院校的阴影,大多把重心放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科研相比教学,成果出得快,效果更明显,而且是属于院校之间横向比较的“惯用指标”和“显性指标(硬指标)”,因而,对科研的投入往往被学校视为“短平快”项目。二是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升格前的专科院校已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教学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要把教材换深了,学制改长了,加上教师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也就算过得去了。三是由于缺乏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加上新建本科院校各方面基础较低,百业待兴,因而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基本做法是把精力放在规范本科教学的常规管理上,而绝少关注教学团队的建设,认为那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束以后的事。其二,在制度措施层面上,从培训政策、激励措施、经费支持、职称评聘导向等方面,都倾向科研团队建设,而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实际扶持远远不足。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后几年都没有启动真正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上仍然是“单兵作战”的格局,抑制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管齐下,从两个层面上,在观念、机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学校层面
  1.树立本科教育意识,把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建设一起抓。除了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外,要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升格后教学工作的简单化,把本科教育当作原来的专科教育来抓。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块一般由四大块组成,即课堂教学模块、学术讲座模块、社团活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要健全教学模块,尤其要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这两个教学模块上下工夫。二是避免只抓科研团队建设,忽视教学团队的做法。要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个方面互促进。三是避免只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顾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课,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而且课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覆盖面是10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得好,归根结蒂,对促进全校的教风学风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都有直接益处。
  2.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带头人选拔和培养机制。选择好团队带头人是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隊的关键。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团队的领军人物,这一角色的作用主要在于设定团队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操作程序和种种制度,以使新创意成为现实。因此,必须培养和选拔那些在教学和科研方而具有较高权威的专家、教授作为教学团队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必须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善于调动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调解内部矛盾,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注意合理配备和组合团队成员,注意老中青结合,把为人师表的老教师典范作为传帮带的动力源泉而纳入教学团队建设中,以便直接影响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在耳濡口染中进行自身的修养,以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克服泛行政化管理倾向,确保教学团队的学术自主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不平衡,是我国高校各级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行政权力常常大于学术权力。这种泛行政化倾向不仅在学校层面普遍存在,甚至渗透到作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室,导致小环境内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一体化,这在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明显。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时,就要在坚持“课堂授课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原则下,充分尊重教师们拥有各自的研究领域,尊重他们对个人的研究拥有自主管理的权力。克服泛行政化管理倾向,不要简单地以教研室取代教学团队,要赋予教学团队学术自主权,实现教学领域的学术权力回归。作为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为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服务者和支持者。
  4.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建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可能阻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要改变目前实行的影响教师长远发展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和竞争性评价机制,构建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淡化传统评价的甄别、选拔与奖惩的功能,关注教师的需要,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只有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提升对团队评价的分量,把对团队评价融入到对个体评价中,才能消除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才能使教师真实地表现自己,主动地接纳别人,积极地帮助他人,实现教师间的真诚合作,才能建立教学团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二)团队层面
  1.树立共同目标,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每个成员都渴望追求有意义的目标,因而,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就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愿意为它贡献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必须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核心,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为动力,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共同目标,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2.创建互信的环境,建设教学团队的和谐团队文化。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要从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授权,有效沟通等方面着手形成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信任,以畅通的沟通渠道和频繁的信息交流,及时消除团队分歧和误会,形成和谐团队文化,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要建立集体备课、听课制度,在集体研究交流中实现良好沟通,增进成员互信,创设团队的和谐氛围。
  3.培育和强化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贡献。团队精神是在团队建设和巩固中产生和培养起来的。要培养团队精神,一是提出明确的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团队及其成员的语言、行为、活动,为实施奖惩激励提供依据,使所有成员形成为有机整体,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奋斗;三是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时消除和化解团队内部成员的分歧;四是正确引导和满足团队成员需要,使人人都感受到团队的温馨,愿意为团队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实现成员个体追求与团队群体目标的良好契合,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刘世钰.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2).
  [2]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陈世平,彭瑶,谭伟.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
  [4]陈嘉.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及措施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萧军以“文”步入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萧军又因“文”罹难获罪,成为现代中国最早受难的左翼知识分子之一,其荣辱皆与“文”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社会话语中,萧军此时期的杂文强调广泛而有原则的“一切为了爱”的朴素人道主义思想,时时流露出不合时宜的思想,“不合时宜”的根源即在于他为文的“五四”话语方式与时代主流话语的冲突。  关键词:萧军;延安时期;
期刊
摘 要:篮球活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明显的体育运动项目。裁判员作为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通过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对篮球裁判员在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心里能力、手势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把微格教学引入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过程有直观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微格教学;篮球;裁判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8.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它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理论品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005
期刊
摘要:自21世纪初,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尤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工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城市融入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之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研究成果则有限。本文以笔者在对苏州,无锡等地的调查为经验材料和叙述蓝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649文
期刊
摘要:当今俄罗斯与20世纪以前相比,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日趋下降和减弱。为此,以塔·托尔斯泰娅为代表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在创作中以"解构"和"重构"的方式阐释出俄罗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对其长篇小说《野猫精》的分析解读,力图透视出后现代作家视野中的俄罗斯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后现代;重构;文化传承;普希金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理性主义禁锢了人的情感,艺术审美作为理性桎梏的消解力量,历来备受人们肯定。而德国现代文学家托马斯·曼在其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中却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当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审美的时候,很难抵御本能欲望的诱惑;当艺术家在审美中抛弃道德伦理的时候,必将堕落甚至毁灭。这是艺术家在现实层面不得不面对的审美困境。  关键词:艺术家;审美困境;理性;欲望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本土经典之作,作者在《再版序言》中提到,“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社会描写,而是从具体的社会中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发挥
期刊
摘要:向西方学习是一股贯穿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社会变革思潮,它从林则徐开始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仿效西方的政治体制,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过程,从而使中国找到了一条走上独立自主的必由之路。历史告诉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学习西方应注意将爱国主义与理性认识相统一;学习西方必须结合国情,不断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学习1西方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  关键词:近代中国;
期刊
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55-01    马莉博士的专著《现代性视阈下民国政府宗教政策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出版,全书二十一万多字,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民国政府关于佛教道教的政策、关于伊斯兰教的政策、关于基督教的政策、关于民间宗教的政策以及思考与建议等六大部分。该书作为专门系统研究民国时期政府宗教政策的著作,在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