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追求卓越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独特的课程理念,学校从基础素养课程、个性选择课程和综合创新课程三个方面建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课程基地与竞赛辅导、校园生活、家庭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对课程实施进行监控与效果评估,从而打造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课程;方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7-0049-04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师资水平、地域文化等差异,决定了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路径、策略与特色。江苏省灌南高中,基于对国家教育政策与课程的理解,建构了特色化的学校课程,用“课程”追求师生的卓越。
  一、课程理念
  1.学校使命: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使命就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就是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我们追求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深厚基础。卓越与幸福是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也是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使命。我们强调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并不排斥抓升学率,只是抓升学率的方法、措施要与我们育人的价值导向一致。没有学生素质的卓越发展,就没有学校的高升学率。
  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办学使命,就有了学校办学之魂,也有了课程建构之魂。课程与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都是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2.教育思想:滋养教育——“汇融百川,滋养万物”。
  滋养教育从核心层面上讲,是基于人性的教育,基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理念,“滋”是滋润,“养”是涵养和培养。滋养教育是一种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是润泽而非灌输,是渐进而非速成;滋养教育也是心灵教育、自我教育,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内省智慧;滋养教育也是开放教育,契合“汇融百川,滋养万物”的灌河精神,滋养自己,进而滋养他人;滋养教育更是一种教育文化,力争成为学校的思想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生活文化。
  在滋养教育思想理念下,我们提出了情感德育思想,确立了“价值引领、情境体验、真诚沟通、自我反思、悉心关爱”的20字方针,明确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德育目标,为学校课程建构厘清了价值取向。
  3.课程愿景: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卓越发展。
  (1)培养“卓越素养、精英气质”的学生。“卓越素养,精英气质”表现在具有高层情感、高端思维、高效习惯的高创造力素养与气质。我们提出了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是“高层情感、高端思维、高效习惯”。21世纪是“高科技与高情感相平衡的时代”,博爱、尊重、感恩等都是人类的高层情感,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联想思维都是高端思维方式,高效习惯也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史蒂芬孙·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同样适合中学生,我们归类整理灌南高级中学学生十个高效习惯,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2)锻造“人格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我们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人格素养有:爱心与尊重、责任与敬业、公平与公正、快乐与幸福感。教艺精湛是教师的教学本领。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师能,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3)打造“文化立魂、质量一流”的名校。文化立魂,就是要把学校办成是学生永远的精神家园,2015届高三2班学生毕业时赠给我的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了“三年领航,一生不迷茫”的语句。质量一流,是全面的质量,“卓越素养,精英气质”就是全面质量观,追求卓越的质量观。“文化立魂、质量一流”的具体表述是:把学校建成人文精神浓郁、具有国际化元素的现代化、高质量品牌学校。
  4.课程目标:构筑学生终身卓越与幸福发展的轨道。
  课程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卓越与幸福,内容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层次情感、高端思维、高效习惯。用卓越文化培养学生高层情感,提升思想境界,滋养精神;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高端思维,提升智力水平,滋养智慧;用严格管理培养学生高效习惯,提升综合效能,滋养仪采。其“三高”理念,不仅是指向了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也是提高高考升学率的有效途径。
  课程的目标力求成为学生提高升学率的阶梯与平台,终身卓越发展与幸福人生的轨道。
  二、课程建构
  1.课程结构。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以及学校的课程理念,灌南高中的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素养课程、个性选择课程和综合创新课程三类建构与设置。
  (1)基础素养课程。它是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素养要求,国家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是基础素养课程,这是高中学生必须具有的基础素养。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十类基础素养课程:生涯规划类,生活礼仪类,地方文化类,校园文化类,经典诵读类,国防教育类,创新思维类,高效习惯类,心理教育类,体育健康类。
  强化经典诵读课程,是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历史已经证明,民族经典文化的缺失,就少了根脉,公民的文明水准就会下降,民族复兴首先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强化价值文化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层情感,让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用卓越文化引领学生人生方向。强化创新思维类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高端思维,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高效习惯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提升综合效能。
  (2)个性选择课程。它是为学生的优势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的选择性课程。学校主要提供了七类学生选择性课程:国家选修课程,竞赛辅导课程,艺术特长课程,人文考察课程,经典选读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大学先修课程。
  (3)综合创新课程。主要是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课程、主题仪式课程以及相关的社团活动等,学生是这些课程创造者和受益者。   2.实施方案。
  学校用滋养教育的理念统领课程的实施,在实施空间上分为三个维度,即课堂、校园生活、家庭与社会实践。
  (1)课堂教学、课程基地与竞赛辅导等实施方案。学校按照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提出“自主开放四步循环教学模式”,根据“自主、开放”的理念和“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步循环质量控制理论,将课堂教学的结构,分为目标导学、开放教学、达标检查和总结改进四大环节。
  在滋养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提出了自主开放四步循环课堂的三高理念、三重境界,让课堂成为思想灵动的课堂,成为滋养师生身心的课堂,成为智慧生长的课堂。自主开放四步循环课堂教学要达到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建模课堂——落实自主开放四步循环课堂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启智课堂——实施内容与方法上的智慧学习;第三重境界:致合课堂——实现知识与师生精神的共鸣。
  学校还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系统地编写导学案、巩固案、课堂练习,力争在两年内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资料。
  学校的灌河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2012年通过市审批,基于灌河文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基地2013年获得省立项。课程基地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整合了历史、语文、政治、地理等文科教学资源,覆盖了学校环境文化、理念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汇融百川,滋养万物”的灌河精神,成为学校精神和滋养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了学校的人文教育特色。学校采取了轮训集中学习与平时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让全体学生到课程基地集中学习一周,其他时间分散学习,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充分利用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
  (2)丰富校园生活的实施方案。比如实施国防教育。每年8月15日开始的为期10天的国防教育活动开启了学生的高中生活,有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课程,也有生活礼仪与习惯养成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学生在10天的时间里脱胎换骨,从一个初中生,转化为高中生,确切地说转化为灌南高级中学的学生,为今后3年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一直坚持把军训的成果保持到高三毕业,有两届学生到高三时候还进行国防教育再强化训练,《国防教育》曾专门报道过我们学校的做法,称之为“回炉式”军训。另外,学校还实施生活训练,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主题仪式,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设立启智讲坛,等等。
  (3)家庭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比如开展人文考察、开展社会实践等,学校一方面利用课程基地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考察学习,另一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寒假进行家乡父老访谈,暑假进行主题社会实践。另外,学校致力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让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开通相关网站,让学生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获得新的成长体验。
  3.课程监控。
  课程是学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的教程,又是学生的学程。学校教学工作处由专人负责学校的课程管理,每学期开学初研究修改完善一次学校的课程图谱,完善实施途径与方法,编写课程计划和课程表,落实课程方案。
  学校实施“日清周结、四步循环、全员参与、五体联动”的效能管理模式。日清周结,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周结,即以周为单位总结提升。四步循环指每项工作的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步不断循环提升。课程的实施实行日检查,周总结。五体指学校共同体、学科共同体、级部共同体、班级共同体、学生共同体,这五个共同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推进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每学期结束时,教学工作处要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按级部评估,列入级部考核,保证课程的实施。
  4.效果评估。
  通过课程的优化与实施,校风、学风、教风有了大幅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加完善,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2015年高考本科提升率、名牌大学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升学目标,学校荣获市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创新奖等,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一批优秀教师快速成长。
  三、实践反思
  1.要有卓越的教育追求与价值引领。
  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教育是用未来引领现实,教育又是在现实中创造未来。有人说,理想是地平线,你前进一步,它也前进一步,你再前进一步,它又前进一步,你永远不能达到地平线,但地平线的价值在于引领你前进。我们需要理想的地平线,需要孜孜不倦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课程与教学就是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载体。有了教育的理想,才能潜心教育,才能其乐无穷。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学校的办学使命,作为校长,首先要不遗余力推进,要逐步成为大多数教职工乃至于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追求。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少数教干和部分教职工缺乏思想认同,认为与考试无关的课程是耽误学生的时间,事实上正因为看起来与考试无关的课程,才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反而更能提高升学率。我们无须所有教职工也不可能所有教职工都有教育理想与情怀,但每个学校的关键实施者必须具有教育的理想情怀,要有教育理想的坚守者和引领者。
  2.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规范。
  学校是育人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环境,进入学校的资源就转化为课程资源,必然会对学生心灵和思想产生影响,形成学生的课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是对广义课程最为通俗的解释。课程必须具有教育性、审美性、卓越性,这也就是我校把后勤服务人员称为生活老师的原因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同样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工作风采也是学校课程内容。当我们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学校教育时,对校园环境、学风、教风、校风以及全体师生的文明举止就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我们力求唤醒每位教职工的课程意识,要有“你是别人的环境”,“你就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思想,对师生行为与校园生活提高到课程规范的角度认识与管理,才能切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3.要有开放的课程思想与教学方式。
  人们常说生活的外延等于教育的外延,我们已经进入地球村的信息化时代,迈进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必须具备世界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思想。当我们确立这样的开放思想,课程资源就会滚滚而来,课程也会百花齐放。我校凸显管理是开放视野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建构基础素养课程、个性选择课程、综合创新课程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倡导自主开放四步循环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汇融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教育资源,贯通课堂、校园生活与家庭与社会教育空间,体现时代特色多样化教学方式,不断总结、完善提升。否则我们课程必然是狭隘的,片面的,不能体现全面而个性化的育人课程与方式。
  4.要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的芯片,是学校特色化路径。有了完备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才有学校发展清晰蓝图,才能为学生的成长铺设卓越发展轨道。学校的平庸往往是因为课程与教学思想的混乱,体系的松散,层次的低下;反之,学校的卓越必须是教育理念的先进,课程与教学的卓越。我校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仅是粗线条轮廓,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课程与教学体系也是刚刚开始起步,还很不完善,科学性、有序性不足,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课程与教学的升级,才有学校的整体转型升级。
  5.要有健全的监控体系与推进措施。
  再好的方案,不落实等于零。我校把课程实施方案分解到教学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信息中心、工会等处室和年级部,落实到所有教职工,我们所有职工都为老师,都是课程的实施者,诸如宿舍与餐厅的职工,他们就是生活老师,他们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力求做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了“631”课堂研修机制,赛课式公开课、编著式导学案、论坛式集体备课等制度,每学期的教学资源展评活动,一年一度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这些在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的监控体系还不完善,有的措施落实不能到位,缺少的是严格的奖惩措施,缺少的是强力的推进力度。
其他文献
管理,总是与效益相连的。没有课堂管理就没有课堂的有效,有效性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的课堂管理充斥着伪管理。之所以是“伪”,是因为没有触及到课堂的内涵和本质。  要孩子手伏在桌子上,或别在背后,认真听讲;对那些插嘴者无端训斥;要求孩子整齐划一地听课、训练;在学案盛行的时代,用一张“试卷”规范课堂秩序:比这个稍微高明一点的是对课堂结构进行划分,规定学生要自学多少分钟,教师只能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加之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在语言行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方式。一所学校必然处于一个区域,因此学校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融合当地的区域特色。就盐城市第三小学而言,自“少年新四军军校”成立以来,学校坚持以“感恩·传承·有为”为宗旨,以盐阜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浴血事迹为区域教育资源,积极开设以“探寻红色足迹,体验铁
【摘 要】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张謇;大生文化;文化立根;文化赋形;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
主持人语  所谓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封闭式管理开始风行于中小学。2000年以来,日趋严峻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催生了诸多军事化特征的“行走学校”、“封闭管理学校”、“特训学校”、“魔鬼学校”等。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军事化管理”再次成为学校管理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课程基地;创新课程;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72-02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锐意进取的办学理念,促使我们附中人勤于思考、深化改革,努力开创一条体育教育创新之路。长久以来学校坚守“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致力于打造一项造福全体师生的
【摘 要】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主张建构和实施的,徐州市云兴小学通过课程领域种类和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开放和开创,创生了“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并以“走课”的形式、过程性的评价实现了学生的“我的学习我做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文化;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7-0025-02  【作者简介】刘婷,江苏省徐州市
【设计理念】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的话题是Family life和Housework。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从Mike的视角出发,以Saturday上午和下午的时间为顺序,分场景描述了六个人物和小狗Ben所做的事情,主要语法项目是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和肯定句。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生活场景
【设计理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他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并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而真正做出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该校的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因此,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
【摘要】说理文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说理方法策略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说理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为不露痕迹地掀开说理文教学的内隐表达,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文本特点,可采用以问启思,以问促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问中,明确文体特征;在互问中,掌握文体章法;在他问中,感悟文体内涵。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以问启思;说理文教学;内隐表达  【中图
【摘 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意,同时也逐渐成为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以来实践者的共识。由于对国家课程功能认识的偏差,导致实施中有窄化课程功能的倾向;片面或肤浅理解课程实施的特色化,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忽略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的创生。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校本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