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2014年的国际形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包括中国国内从来没有像这一年那样谈战争谈得如此热闹。2014年也是柏林墙倒塌25周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走向结束。但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人们都在谈论新冷战是否已经开始。在中东乱局中,突然冒出了一个伊斯兰国,凶狠残忍,让世界震惊。2014年也是中国外交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一年,搞得有声有色,让世界刮目相看。2014年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太多,十分值得仔细思考,看看从中究竟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在我看来,有三点是非常突出的。
两大潮流激烈较量,是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20世纪末,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时代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这股潮流代表着21世纪人类的希望,正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1991年全球GDP为23万亿美元,2013年上升到71万亿美元。在短短的22年中,全球GDP增长了3倍,这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今天的时代是从旧时代演变过来的,代表旧时代的力量绝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出现了一股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这股潮流非常顽强,正与前一股潮流进行激烈的较量。
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的西方舆论纷纷批评俄罗斯,好像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一手造成的。其实,乌克兰危机的发生绝非偶然。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两德开始走向统一。“2 4”的机制,即美、苏、英、法四大国再加上東德、西德,共同谈判德国的统一问题,并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在谈判过程当中,西方明确承诺尊重苏联的利益。然而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后,西方并没有遵守当年对苏联的承诺。北约大肆东扩,北约的成员国从16国猛增到28国,把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欧洲加盟共和国几乎全部吸纳了进去,对俄罗斯形成了包围之势,俄罗斯深感不安。
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今天的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乌克兰境内有800万俄罗斯人,俄罗斯1/5的家庭在乌克兰有亲戚。然而,美国和西欧积极插手乌克兰内部事务,俄罗斯当然也不甘心,双方不断较量,逐渐引发了乌克兰危机。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前不久撰文称,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才是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危机根源是北约东扩,东扩背后的宏大战略是要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抱。
美国副总统拜登于2014年11月21日到访乌克兰,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同日宣布加入北约是乌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随即表示,乌克兰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加入北约,而美国也支持北约接纳新成员的开放政策。
1949年成立北约,目的就是要对付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军事联盟,这就是华沙条约国集团。今天形势变了,不仅苏联解体了,而且华沙条约国集团也垮了。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大肆地让北约东扩。指导北约东扩的思路当然是冷战的思路。一方要沿着冷战的思路往前走,另一方当然要回应。这就是今天乌克兰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爆发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在乌克兰东部,乌克兰政府军与东乌克兰民间武装的局部战争正在持续。尽管双方达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停火协议,但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制裁措施。当然,俄罗斯也采取了反制裁的措施。
显然,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对立双方,如果继续沿着对抗的思路走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思路只会把形势越搞越糟。许多明智的人士都呼吁西方与俄罗斯要进行对话,解除制裁,放弃冷战的思路,回到对话合作的思路上来。然而,这种理智的声音好像人们听不进去。围绕乌克兰危机,形势的发展是令人忧虑的。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的紧张关系,有可能长期化。
观察国际形势必须要把握大局
2014年是冷战结束后全球谈论战争最多的一年。2013年底,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首先撰文称,2014年与1914年一战前的形势很相似。2014年1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声称:今天的日中关系很像当年的英德关系。此后谈论战争的风潮风靡全球。有的国际舆论甚至认为,“东亚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区”。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人士把形势看得非常严峻,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复存在,“中美必有一战”,“中日必有一战”。我到全国各地去,人们纷纷问我:“吴大使,是不是要打仗了?”这是最近30多年以来人们第一次问我这样的问题。
对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大事做出判断,必须要把握天下大势,而把握天下大势在今形势下要抓住两条:
一、时代的主题变了。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打得最惨烈的两场战争,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世纪。战争教育了人类,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20世纪后半叶,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和平就不可能发展。不发展,人民生活不改善,贫困不能够逐步减少,那样的和平也是不可能持久。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打了两场半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加剧了地区的动荡,也给美国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战争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时代主题变化后出现的新事物。
还有一个现象没有为世人所注意,这就是西方支持的各种“颜色革命”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这是偶然的吗?这绝非偶然,根本原因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过去了。
二、环顾全球,可以看到有三个中心。 第一,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在中东和北非。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已经延续66年了。叙利亚战争死了20万人,几百万人沦为难民,内战还在继续。伊斯兰国与反伊斯兰国联盟的战争如火如荼。中东的乱局还在蔓延,并且影响着全世界,也牵引着大国外交很大的注意力。
第二,欧洲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金融危机2008年首先在美国爆发,后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逐步转移到了欧洲。欧洲人与危机已经苦斗了6年,现在危机尚未过去。国际舆论认为,欧洲可能会丧失10年宝贵的时间,这绝非危言耸听。乌克兰危机对于欧洲人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是十分不幸的。
第三,亚洲,特别是东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过去几十年,亚洲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全世界需要的,美国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靠增长,欧洲摆脱衰退需要靠增长,全球有28亿的贫困人群,减少贫困需要靠增长。因此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把破坏亚洲经济增长的势头作为自己的国策。相反,大家都希望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下去,这是亚洲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大势把握住了,那些声称“东亚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区”,什么“必有一战”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安宁,中国当然在国力增长的同时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这是不言自明的。
顺应时代潮流,路会越走越宽广
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习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引用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千真万确的。
2014年11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作为东道国,与各个国家一道,使APEC会议的成果斐然,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启动建设亚太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找到了支撑亚太经济发展的五大新支柱。
奥巴马总统利用前来出席北京APEC会议的机会,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長达10多个小时的会晤。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受到了中美双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近两年来由于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紧张,然而在2014年11月7日,中日双方达成了4点共识,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会晤,这是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两国首脑第一次会晤。
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成功,为亚太各国之间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有效地缓解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肯定与赞扬。国际上有些评论认为2014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成功的一年。中国外交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功?关键是中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纵观全局,尽管国际形势动荡,但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好的。21世纪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是中国需要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的战略机遇期,中央这个大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
我相信我们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与世界各国扩大利益的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基础越来越牢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贡献。
两大潮流激烈较量,是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20世纪末,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时代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这股潮流代表着21世纪人类的希望,正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1991年全球GDP为23万亿美元,2013年上升到71万亿美元。在短短的22年中,全球GDP增长了3倍,这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今天的时代是从旧时代演变过来的,代表旧时代的力量绝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出现了一股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这股潮流非常顽强,正与前一股潮流进行激烈的较量。
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的西方舆论纷纷批评俄罗斯,好像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一手造成的。其实,乌克兰危机的发生绝非偶然。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两德开始走向统一。“2 4”的机制,即美、苏、英、法四大国再加上東德、西德,共同谈判德国的统一问题,并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在谈判过程当中,西方明确承诺尊重苏联的利益。然而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后,西方并没有遵守当年对苏联的承诺。北约大肆东扩,北约的成员国从16国猛增到28国,把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欧洲加盟共和国几乎全部吸纳了进去,对俄罗斯形成了包围之势,俄罗斯深感不安。
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今天的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乌克兰境内有800万俄罗斯人,俄罗斯1/5的家庭在乌克兰有亲戚。然而,美国和西欧积极插手乌克兰内部事务,俄罗斯当然也不甘心,双方不断较量,逐渐引发了乌克兰危机。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前不久撰文称,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才是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危机根源是北约东扩,东扩背后的宏大战略是要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抱。
美国副总统拜登于2014年11月21日到访乌克兰,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同日宣布加入北约是乌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随即表示,乌克兰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加入北约,而美国也支持北约接纳新成员的开放政策。
1949年成立北约,目的就是要对付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军事联盟,这就是华沙条约国集团。今天形势变了,不仅苏联解体了,而且华沙条约国集团也垮了。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大肆地让北约东扩。指导北约东扩的思路当然是冷战的思路。一方要沿着冷战的思路往前走,另一方当然要回应。这就是今天乌克兰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爆发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在乌克兰东部,乌克兰政府军与东乌克兰民间武装的局部战争正在持续。尽管双方达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停火协议,但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制裁措施。当然,俄罗斯也采取了反制裁的措施。
显然,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对立双方,如果继续沿着对抗的思路走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思路只会把形势越搞越糟。许多明智的人士都呼吁西方与俄罗斯要进行对话,解除制裁,放弃冷战的思路,回到对话合作的思路上来。然而,这种理智的声音好像人们听不进去。围绕乌克兰危机,形势的发展是令人忧虑的。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的紧张关系,有可能长期化。
观察国际形势必须要把握大局
2014年是冷战结束后全球谈论战争最多的一年。2013年底,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首先撰文称,2014年与1914年一战前的形势很相似。2014年1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声称:今天的日中关系很像当年的英德关系。此后谈论战争的风潮风靡全球。有的国际舆论甚至认为,“东亚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区”。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人士把形势看得非常严峻,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复存在,“中美必有一战”,“中日必有一战”。我到全国各地去,人们纷纷问我:“吴大使,是不是要打仗了?”这是最近30多年以来人们第一次问我这样的问题。
对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大事做出判断,必须要把握天下大势,而把握天下大势在今形势下要抓住两条:
一、时代的主题变了。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打得最惨烈的两场战争,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世纪。战争教育了人类,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20世纪后半叶,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和平就不可能发展。不发展,人民生活不改善,贫困不能够逐步减少,那样的和平也是不可能持久。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打了两场半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加剧了地区的动荡,也给美国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战争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时代主题变化后出现的新事物。
还有一个现象没有为世人所注意,这就是西方支持的各种“颜色革命”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这是偶然的吗?这绝非偶然,根本原因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过去了。
二、环顾全球,可以看到有三个中心。 第一,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在中东和北非。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已经延续66年了。叙利亚战争死了20万人,几百万人沦为难民,内战还在继续。伊斯兰国与反伊斯兰国联盟的战争如火如荼。中东的乱局还在蔓延,并且影响着全世界,也牵引着大国外交很大的注意力。
第二,欧洲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金融危机2008年首先在美国爆发,后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逐步转移到了欧洲。欧洲人与危机已经苦斗了6年,现在危机尚未过去。国际舆论认为,欧洲可能会丧失10年宝贵的时间,这绝非危言耸听。乌克兰危机对于欧洲人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是十分不幸的。
第三,亚洲,特别是东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过去几十年,亚洲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全世界需要的,美国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靠增长,欧洲摆脱衰退需要靠增长,全球有28亿的贫困人群,减少贫困需要靠增长。因此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把破坏亚洲经济增长的势头作为自己的国策。相反,大家都希望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下去,这是亚洲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大势把握住了,那些声称“东亚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区”,什么“必有一战”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安宁,中国当然在国力增长的同时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这是不言自明的。
顺应时代潮流,路会越走越宽广
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习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引用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千真万确的。
2014年11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作为东道国,与各个国家一道,使APEC会议的成果斐然,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启动建设亚太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找到了支撑亚太经济发展的五大新支柱。
奥巴马总统利用前来出席北京APEC会议的机会,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長达10多个小时的会晤。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受到了中美双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近两年来由于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紧张,然而在2014年11月7日,中日双方达成了4点共识,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会晤,这是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两国首脑第一次会晤。
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成功,为亚太各国之间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有效地缓解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肯定与赞扬。国际上有些评论认为2014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成功的一年。中国外交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功?关键是中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纵观全局,尽管国际形势动荡,但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好的。21世纪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是中国需要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的战略机遇期,中央这个大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
我相信我们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与世界各国扩大利益的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基础越来越牢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