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大统一”的,社会格局。室内装饰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室内装饰艺术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追求“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装饰手法,在这一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主要建筑界面及构件的装饰主要是壁画。特别注重壁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是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的一个重要方法。对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壁画艺术作品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既有利于营造空间氛围,又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艺术
一、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随着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儒学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为秦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手工业、建筑技术由弱转强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装饰材料,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书画陈设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重要方法。秦汉时期在宫殿、祠堂的室内界面装饰及构件主要运用壁画进行装饰。陵墓室内界面则以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进行装饰。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装饰艺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满为美
“以多为美”从图像和文献资料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构件的造型“以多为美”的审美体现在建筑室内的造型和室内的陈设上。汉代的斗拱的造型上,就有画像石线摹图作为例证。如江苏铜山檀山集画像石中出现一根柱上四重拱组合,说明当时人们追求斗拱造型以多重为美意愿。从何晏的《景福殿赋》中记述了“来拱夭蠕而交结”,以及《西京赋》曾记载了这类重拱“结重架以相承。”的情景来看,这种多重拱的设计在大型的建筑中也可能己经实现。
以大为美秦皇汉武以大体量的建筑形态来彰显皇威。通过建筑技术进步来实现室内空间的最大化。1.大力发展木结构建筑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来任意增减在进深方向也出现多开间殿堂、辟雍等建筑。2.通过提高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通透性,来实现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最大化。增加木构的技术手段来扩大室内的空间的。即減少或取消“间”与“间”之间厚重的版筑隔墙,用木结构的列柱取而代之,不仅节省大量的室内空间,也提高了室内空间的通透性。
“以满为美”,秦汉时期,天子诸侯的宫殿和豪门贵族的府邸,这类建筑的室内环境的装饰特点就是一个“满”字。地面抹泥涂朱和铺饰地砖,在铺装的砖石上表饰朱漆。墙面装饰,或满涂白色,张挂锦绣,缀以璧婴或以壁画装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天花藻井,彻上明造,雕饰图绘。梁柱等大木构件则雕缕彩画。室内界面装饰形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的“满”,这种“满”的装饰形式这一时期室内的装饰风格。
壁画是秦汉时期宫殿、府邸等建筑室内采用的装饰方法之一。通过墓室壁画在墙壁及顶面的布局,用以表达“大空间”的意向。如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汉墓壁画的布局方式,是“满”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构图方式更为精妙,通过一条长条带状车马图的构图,给观者以由近及远的空间感。如洛阳朱村东汉晚期墓室壁画的构图。在墓室建筑的室内的出现,通过在建筑构件上雕饰刻画不同的题材,及以“满”为特点构图形式,使有限的墓室空间扩展到无限空间。在汉画像砖石中的装饰题材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三、立象尽意·境生象外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称发现壁画,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规整而又多样化,风格雄健,具有相当高的造诣,显示了秦文化的艺术特色”。据文献记载,汉代宫殿壁画很多,其内容大都画圣贤、功臣及象征祥瑞的神仙海灵等。汉代诸侯效仿朝廷,营造宫室,绘制壁画。王延寿在他的《鲁灵光殿赋》中对壁画的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壁画构图讲究平面效果,多以横带形式,上远下近排列以示时间顺序,内容丰富。色彩虽不多,形成节奏,显得丰富、华丽。汉墓壁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具有装饰性,以装饰性统一画面,使天、地、古、今统一。汉代画像石构图满,以线造型,形象质朴拙气。画像砖为模制,以线造型,以形装饰,线形结合,形象夸张变形。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并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立象尽意。绘画丰富了室内空间结构,拓展了室内空间的审美视野和情趣。使室内空间营造充满意境之美。
四、飞动之美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与室内陈设物的装饰所表现出来“动象”的特征。能够反映出气化说对装饰艺术影响,主要表现为构图的形态上,通过构图使得图案中形成并充满内在流动的“气”,“气”的存在使画面生动而富有韵律。秦朝时期装饰图案的组织以“重叠”的构图方式来表现前后之间空间关系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资料,中国历代装饰用“对称”平衡动态的画面,使左右呼应的构图更富有装饰意味用“穿插”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生命存在的方式。用曲线和色彩表现生命的“动势”。从秦汉时期室内的陈设器物的装饰构图和器物造型上,以汉代墓室壁画,都可以看出绘画者运用曲线和色彩的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动感。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刚柔强弱、轻重缓急、浓淡干湿、转折顿挫,表现出各种物象与饰纹的体形与质感。如漆器装饰图案多是巧妙地运用了曲线的变化来表现的气韵灵动画面。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猫纹漆盘”。
五、结语
秦汉时期无论是绘画或是装饰图案,色彩的变化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这一时期色彩的应用对比强烈,以红黑二色对比应用最为常见,强烈的色差对比产生视觉上的不稳定感,使观者视觉游走与画面之上,是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秦朝汉代用色有所不同,从出土漆器装饰图案的用色可以看出这些差异,前者多以黑为底色,用红、赫石二色绘制图案。汉代用色更丰富些,如蓝紫、绿、粉绿等色都出现在汉以后的画面上。
作者简介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毛兰芳,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艺术
一、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艺术的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随着中央集权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儒学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为秦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手工业、建筑技术由弱转强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装饰材料,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书画陈设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重要方法。秦汉时期在宫殿、祠堂的室内界面装饰及构件主要运用壁画进行装饰。陵墓室内界面则以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进行装饰。秦汉时期室内设计装饰艺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满为美
“以多为美”从图像和文献资料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构件的造型“以多为美”的审美体现在建筑室内的造型和室内的陈设上。汉代的斗拱的造型上,就有画像石线摹图作为例证。如江苏铜山檀山集画像石中出现一根柱上四重拱组合,说明当时人们追求斗拱造型以多重为美意愿。从何晏的《景福殿赋》中记述了“来拱夭蠕而交结”,以及《西京赋》曾记载了这类重拱“结重架以相承。”的情景来看,这种多重拱的设计在大型的建筑中也可能己经实现。
以大为美秦皇汉武以大体量的建筑形态来彰显皇威。通过建筑技术进步来实现室内空间的最大化。1.大力发展木结构建筑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来任意增减在进深方向也出现多开间殿堂、辟雍等建筑。2.通过提高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通透性,来实现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最大化。增加木构的技术手段来扩大室内的空间的。即減少或取消“间”与“间”之间厚重的版筑隔墙,用木结构的列柱取而代之,不仅节省大量的室内空间,也提高了室内空间的通透性。
“以满为美”,秦汉时期,天子诸侯的宫殿和豪门贵族的府邸,这类建筑的室内环境的装饰特点就是一个“满”字。地面抹泥涂朱和铺饰地砖,在铺装的砖石上表饰朱漆。墙面装饰,或满涂白色,张挂锦绣,缀以璧婴或以壁画装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天花藻井,彻上明造,雕饰图绘。梁柱等大木构件则雕缕彩画。室内界面装饰形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的“满”,这种“满”的装饰形式这一时期室内的装饰风格。
壁画是秦汉时期宫殿、府邸等建筑室内采用的装饰方法之一。通过墓室壁画在墙壁及顶面的布局,用以表达“大空间”的意向。如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汉墓壁画的布局方式,是“满”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构图方式更为精妙,通过一条长条带状车马图的构图,给观者以由近及远的空间感。如洛阳朱村东汉晚期墓室壁画的构图。在墓室建筑的室内的出现,通过在建筑构件上雕饰刻画不同的题材,及以“满”为特点构图形式,使有限的墓室空间扩展到无限空间。在汉画像砖石中的装饰题材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三、立象尽意·境生象外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称发现壁画,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规整而又多样化,风格雄健,具有相当高的造诣,显示了秦文化的艺术特色”。据文献记载,汉代宫殿壁画很多,其内容大都画圣贤、功臣及象征祥瑞的神仙海灵等。汉代诸侯效仿朝廷,营造宫室,绘制壁画。王延寿在他的《鲁灵光殿赋》中对壁画的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壁画构图讲究平面效果,多以横带形式,上远下近排列以示时间顺序,内容丰富。色彩虽不多,形成节奏,显得丰富、华丽。汉墓壁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具有装饰性,以装饰性统一画面,使天、地、古、今统一。汉代画像石构图满,以线造型,形象质朴拙气。画像砖为模制,以线造型,以形装饰,线形结合,形象夸张变形。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并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立象尽意。绘画丰富了室内空间结构,拓展了室内空间的审美视野和情趣。使室内空间营造充满意境之美。
四、飞动之美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与室内陈设物的装饰所表现出来“动象”的特征。能够反映出气化说对装饰艺术影响,主要表现为构图的形态上,通过构图使得图案中形成并充满内在流动的“气”,“气”的存在使画面生动而富有韵律。秦朝时期装饰图案的组织以“重叠”的构图方式来表现前后之间空间关系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资料,中国历代装饰用“对称”平衡动态的画面,使左右呼应的构图更富有装饰意味用“穿插”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生命存在的方式。用曲线和色彩表现生命的“动势”。从秦汉时期室内的陈设器物的装饰构图和器物造型上,以汉代墓室壁画,都可以看出绘画者运用曲线和色彩的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动感。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刚柔强弱、轻重缓急、浓淡干湿、转折顿挫,表现出各种物象与饰纹的体形与质感。如漆器装饰图案多是巧妙地运用了曲线的变化来表现的气韵灵动画面。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猫纹漆盘”。
五、结语
秦汉时期无论是绘画或是装饰图案,色彩的变化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这一时期色彩的应用对比强烈,以红黑二色对比应用最为常见,强烈的色差对比产生视觉上的不稳定感,使观者视觉游走与画面之上,是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秦朝汉代用色有所不同,从出土漆器装饰图案的用色可以看出这些差异,前者多以黑为底色,用红、赫石二色绘制图案。汉代用色更丰富些,如蓝紫、绿、粉绿等色都出现在汉以后的画面上。
作者简介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毛兰芳,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