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石邻:长寿是种智慧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会找幸福的画家叫江石邻,江苏常熟人,生于1920年2月,今年已整整九十一高寿。今天看来,江老的高寿,当然与他会找幸福有关,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江老也是在进入老年时,才开始悟到寻找幸福的重要,而且幸福确实是可能找的。说起他的健康长寿,江老坦陈和他“会找幸福”有关。如今,江老除了耳朵稍有点背,依然中气十足唱京戏、跳迪斯科,现场他跳舞时还可以像顽童般双手叉腰,灵活地脖子扭扭、肚皮扭扭,逗得别人哈哈大笑,他呢,一点没笑,一本正经问我们:“怎么,我哪儿错了吗?”诙谐,众笑不已。他也跟着嘻嘻哈哈。家人说,老爷子的逗笑就是让你捧腹笑到笑不动。
  是的,健康长寿,人皆向往。世间还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宝贵的呢!
  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江老也不能绕过其坎坷之路,好在他很会调整情绪,接着就讲起了他的童年和家世,以及他后来成为著名国画家的曲折经过,眼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伤感。
  
  放弃崎岖路换条平坦道
  
  江老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一出生,就背负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前面交代过,江老生于1920年2月,但没有提及他出生于那年的年初一子时。原来当年在他们家乡流传着一种迷信说法,那就是大凡年初一子时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家人的命。要命的是江石邻五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了;六岁那年,父亲又染病而亡。短短两年中,父母亲相继去世,四邻八乡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投射到他幼小的身上,不时还伴着一些难听的话语,比如说他是克爷娘命的“讨饭命”。对此,幼小的江石邻根本无法理解,所以常常一脸茫然。好在伯父江锡洲收养了没爹没娘的他。伯父待他很好,衣食冷暖总想着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这重新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让他高兴的是,伯父的儿子,也就是比他整整大十七岁的堂哥江寒汀,待他如亲弟弟,陪他一起玩,有好吃好玩的尽让着他,对他呵护倍至。这段时光可以说成了江石邻对童年时代最愉快的回忆。在江石邻十一岁时,伯父也不幸病故。一些人的异样目光和难听的话语一如梦魇,又缠绕住了少年江石邻,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他懂得“讨饭命”的指向,更是痛不欲生。
  好在堂哥江寒汀不相信什么“讨饭命”小鬼这类迷信,依然满腔关爱,让他感到慰藉和丝丝暖意。江寒汀擅长国画,此时已经小有名气,江石邻就看堂哥作画,看着看着入了迷,眼前豁然开朗,压抑的心也在画的世界中得到了舒展。谈起这些往事,江老不由动情地说,与国画结缘,并成为画家,最早的启蒙老师就是堂哥江寒汀。更重要的是画画给他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门。
  自从伯父故世以后,整个家庭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堂哥身上。看着堂哥每天劳累的身影,面对生活的艰辛,江石邻心里渐渐感到不安起来,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应该再依赖堂哥,于是萌发了外出谋生的想法,并告诉了堂哥。
  堂哥半是无奈,半是怜爱地看了他一眼,最后点了点头,说,石邻,你早晚总得自己去飞,也好,我有一个朋友,我请他介绍你去上海绸缎印花厂工作吧。
  也许是江石邻从小悟性好,也许是他此前经常看堂哥作画,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进厂不久,很快就熟悉了印花技术的各道工艺,并能画出独具创意的花样设计。堂哥得悉欣喜异常,加上江石邻有心且有志学习国画,于是在1943年春季,堂哥将他介绍进了一家名叫“大观园”的画社工作。
  “大观园”画社有附设的“大观艺圃”和“大观雅集”,总经理叫张中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女婿。人们多知周信芳擅长丹青,会画一手国画,但很少有人知道,周信芳学习国画,就是拜江石邻的堂哥江寒汀为师的。因了这层关系,“大观园”画社也成了文人雅士齐集的热闹之地,这些往来人中有唐云、来楚生、张石园、张大壮、吴琴木、姚虞琴、丁辅之、高野侯、钱化佛、若瓢、吴青霞、熊松泉、许徵白等,他们大多是名画家,经常雅集一堂,谈书论艺,切磋挥毫。江石邻与他们相处日久,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国画技艺亦迅速提高,那个“讨饭命”小鬼的精神桎梏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将自己的全付身心沉浸到画画中,业余时间,除了画画,就是去读夜校,或是听颜文樑等著名画家讲透视等课。
  回首往事,江老无限感慨,说:“‘讨饭命’变成‘画家命’(别人开玩笑说我),我自己亦觉得这是奇迹。客观上,我的堂兄助推了我,主观上与我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生命的方向盘其实就捏在自己的手里,你迷惘时,何不换个平坦的路走走呢。”从他的话语中我们马上悟到他的想法与“人往高处看、宽处走、平地坐”的理念不谋而合,感到长寿之道即对待生活的一种智慧。
  
  生命通画笔
  活力加健康
  
  小荷才露尖尖角,在江石邻二十八岁时,堂哥江寒汀特地带他去拜访了当时已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吴湖帆。吴先生无名人架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即席挥毫,赠江石邻墨竹画一幅,尤让江老难忘的是,吴湖帆先生当时还根据他的名字,题款道:“梅作友而松作朋,清风师兮石为邻。”说到这里,江老颇为得意,说他的名字即出于吴先生之笔,幸哉!
  原来江石邻在拜见吴湖帆先生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写作江石麟。麟者,麒麟也,即俗称的“四不像”,是一种仅出现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珍稀动物。吴湖帆先生对江石邻说,麒麟乃虚有之动物,而你画的画是实在的,你在画上题书落款和钤上的章也是实在的,所以你应该把麟字改一下。你名字中有石,我看不妨将麟改作邻,依石为邻,可见可触可摸,这正应合你今后实在的画艺人生。
  江老说,一字之改,虽仅是名字,但含义深远,因此吴湖帆先生此一字之改,对他而言,可谓“一字师”呵!从此后他认认真真对待画艺,脚踏实地地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躬行。吴湖帆先生为他画的这幅墨竹画,被他视若珍宝,用镜框精心镶好后,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作为其绘画的动力。如今就挂在他的画室中。
  1949年5月,上海终于迎来了解放。应该说,江石邻画艺上得以真正突飞猛进的时代到来了。当时上海文联对书画家非常重视,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创作活动。当时江石邻参加的是以著名画家陆仰非为召集人的花鸟创作小组,其成员有名传遐迩的大画家王个簃、黄幻吾、玄采薇、曹简楼、曹用平等,大家经常相聚切磋,并不时进行作品展。此间江石邻创作了一幅《云雀图》,那酣畅淋漓的笔墨韵致,形神毕现的灵动意象,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云雀图》也因此被选中参展第二届全国美展。
  1956年,江石邻进入上海市玻塘公司,在美术组从事设计工作,组长恰是岭南画家黄幻吾先生。有名师指导,加上自己的努力和悟性,江石邻开始在这里大展身手。四年后,江石邻随工厂内迁,来到山东济南,在那里一呆就是二十二年。此时,他的画艺已完全进入佳境,到济南刚两个月,当地的《大众日报》就接连刊登了他的四幅国画,引起当地美术界关注。不久便加入山东美术家协会,还被聘为济南市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又曾代表山东省美协,接待、陪同老舍夫人胡絜青、娄师白等画家,登泰山、游曲阜,边进行写生,边谈画论艺。观山川胜景开拓了他的创作视野,与高手论道提升了他的艺术境界。江老说,他的绘画生涯始于工笔,继而半工笔半写意,后来又专攻写意花鸟,应该和这样的阅历有关。
  与所有画家一样,“文革”来临,江石邻也难逃劫难。先是被剥夺画笔“靠边”,接着是一次次被批斗。不过随着运动的深入,到处都需要张挂和看到领袖画像。江石邻名声在外,所以他一下子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工厂、部队、学校,到处请他去画领袖像,对江石邻来说,能作画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所以他不无幽默地说,他的生命是和画笔通着气的,既然“文革”也没能使他放下画笔,他的生命线注定将一路绵延,“这不,转眼我已九十二岁了,应该还有得好活吧”。他的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是的,一支画笔,不但赋予江老以艺术生命,更给了江老以生命活力,他的健康长寿应该含有这一层特殊因缘。
  
  懂得去感恩幸福处处在
  
  1982年,江老退休回到上海,手中的画笔始终没有放下。1987年,他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进入晚年,江老作画旨趣已专注于大写意。对此,江老有一番夫子之道:“在我国绘画史的长河中,花鸟画大写意出现较晚,自明代徐青藤开先河,经过八大山人、石涛的发扬,传至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无一不在创新之中,使用着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透露出不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国画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割断传统。要能够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开相’。这个‘相’就是前人未曾有过的艺术面貌。在生活和艺术的漫长岁月里,画内功力的磨练和画外功夫的涵养结合,以情感运动的笔势入画,让一切变化统一于似不经意的笔歌墨舞之中,这就是大写意的精髓。”说到这里,江老忽然起身,指着挂在画室墙上一幅两米来长,一米多宽的大幅花鸟画说,前不久完成这幅画,是他近来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
  江老一生画了无数画,作品入选过全国美展,还出版过数种画册,何以独独说画这幅画有一种幸福感呢?
  原来前不久,也已成为画家的江老的小侄女江圣行携其已故父亲,即江老堂哥江寒汀的未完成画稿来请江老续成。这就是今天挂在江老画室墙上的那幅花鸟画。不过当时画稿上只画着六只惟妙惟肖的鸟,它们或展翅或栖憩枝头,或依偎,或对鸣,相互嬉戏,各显姿态,非常可爱。但除此之外皆是空白。原来这是江寒汀的未完成画稿。而在江圣行看来,最有功力,且最有资格为江寒汀续画的,非江氏传人江石邻莫属。对此,江老也深感责无旁贷。为此,他足足酝酿了十来天后才蓄势动笔。经他生花妙笔添石绘树加枝落款一气呵成后,顿时使六只可爱的鸟一下子灵动起来,也激活了整幅画的盎然意趣。
  联想起江老的人生,尤其是创作生涯,我突然明白他为何能和已故堂哥江寒汀“合作完成”这幅画而感到幸福了。
  是呵,江老是一位知道感恩的画家。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他就能处处感受到幸福。一个人有此幸福观,想不长寿似乎也难。当我问起江老的养生之道,江老的一番回答颇为精彩:“人总是要老的,但要看你老了的时候是否拥有幸福,是否拥有只有时光才能给你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荣华富贵、金钱地位能买来的,而是只有几十年一如既往的付出和经营才能得到。”
  诚哉斯言。
  
  (作者单位为上海市档案局)
  责任编辑张 鑫
其他文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曾亲赴印度、缅甸进行采访。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来谈谈中国驻印军蓝姆伽整训营的有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史迪威将军在第一次缅战
<正> 今年是实施新《保险法》的第一 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是充满机遇和竞争的一年。产险费率的放开,保险代理机构可以代理多于一家的保险产品,这些都是让保险公司期待已久
在祖国大西北植树造林,是胡耀邦从青年时代起到晚年仍萦绕于怀的情结。1956年3月,由他倡导和组织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此后在全国青年中掀起了一场声势浩
<正>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保险业在“入世”的压力下,面临着与国际惯例接轨、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现实。随着国际银行保险一体化的趋势,加上当前国内
关于江青(1914~1991)1934年5月至10月从北平到上海浦东女工夜校当教员一事(并在那段时间被捕),不少公开出版的书籍、杂志及史料文献中都有记载,但书中所用的化名却不尽相同。  最早记载江青在浦东女工夜校任教的是1960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战斗的五十年》一书。该书也是上海卷烟一厂(前身为成立于1902年的陆家嘴英美烟一厂)厂史,书中《永远割不断的联系》一节中,当年就读于夜校的老年女
近期因丹麦《日尔兰邮报》在2005年9月刊登有关侮辱穆罕默德的漫画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穆斯林的抗议热潮,其余波似乎尚未完全平息,中国香港的穆斯林都上街游行示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也发表严正声明,愤怒谴责欧洲部分国家一些新闻媒介刊登这些侮辱伊斯兰教的漫画和向穆斯林寻衅的恶劣行径。  宗教信仰是信徒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寄托,它能够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极大的慰藉作用;宗教本身的一切,更有着信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
为解决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刀盘系统由于掘进过程中工况不确定性造成的载荷不确定和动态特性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工况不确定性的动力学分析方法。首先,对4种典型掘进
杨刚是中国20世纪著名女记者,如果她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政治,或许会成为一个极出色的女诗人、散文家,因为诗的光彩、文学的色泽,早在她年轻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但是杨刚没有这样。建国之后,她先后任职于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和中宣部,于1955年初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成为《人民日报》编委中唯一的女性。更使人没有想到的是,1957年反右正处于高峰,副总编辑杨刚突然自杀。留
会议时间过长、会议效率不高是会风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难题。科研院完成科研任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发展必然离不开会议决策
王宠惠(1881—1958),是清末民初的第一代法学家的杰出代表,近代中国为数不多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学家。1921年他当选为设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首届法官并于1930年连选连任。他还是1948年联合国国际法院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的五十位法学家之一。王宠惠不仅致力于法学研究,亦以“法学与外交兼通”的面目,驰骋于民国外交界。在卢沟桥事变前夕,他受召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抗战最为艰难的头四年,他主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