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京都和游览之间——鲍照《芜城赋》探析

来源 :毕节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照《芜城赋》在题材上虽与传统京都赋相近,却采用游览类赋作的笔法,以一座历史古城的兴衰来抒写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悯情怀,远远偏离了传统京都赋的儒家颂刺精神。萧统《文选》把它当作游览赋看待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而清人陈元龙《历代赋汇》视之为都邑赋,则不免拘于形迹。正确看待萧、陈二氏在此一问题上的分歧,有利于读者正确理解《芜城赋》的文体特色和创作主旨。
其他文献
<正> 现代汉语和现代维语的名词都有“数”的语法范畴。一般汉语语法著作认为:“汉语的词只在指明‘属人’的时候,才有单多数之分(人;人们)。”这就是说:在汉语中,只是指称人
指出了西南山地城镇是各民族聚居地、聚落文化多样化的蕴藏地,自然资源充裕,但由于其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也易发生工程和地质灾害。针对西南山地特有的土地资源情况,脆
流行语如同历史的镜子一般,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必定会产生与当时时代相符的语言词汇。也有在随时代变动而派生出的语言。虽然也有作为新生的新语或者流行语仅仅流行一时便过时
<正>[整理者按]本次采访在上海东海咖啡馆进行,时间是2006年7月26日晚8:30至10:30。家庭背景我爷爷在解放前是上海一家瑞士洋行的买办,开了家染料公司。抗战时期,有家洋行的
维吾尔语情态词是维吾尔语独有的特殊词类。虽然它与汉语能愿动词在语法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性质上却完全不同。本文就情态词与能愿动词的性质、特征及其异同与对应关系进行
假想防卫是行为主体因事实认识错误而实施的不当防卫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假想防卫原则上阻却犯罪故意,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可能构成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为探究儿童如何认识、理解空间环境,对儿童环境认知地图有关理论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实证研究对儿童认知地图进行解读与剖析。以小学校园及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认知草图方
籥,为古史传说时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先民所创制的一件原始簧管乐器。由于年代湮远 ,当时的实物难以留存至今 ,后人欲窥察其基本轮廓 ,只能借助和运用多学科、多角度、多层
<正> 三尺柜台,近几年不断被卷入一次次风波,使它成了社会经济问题的聚焦点之一。人们对“引厂入店”、“出租柜台”、“设立专柜”一类的做法议论纷纷。 这里记载的是发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