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活动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由于教师对动手操作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教学中仍充斥着无效的操作现象。
  动手操作活动的误区
  缺乏指导,无所适从 教师缺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无所适从,学生在操作上表现出主次不分,目标不明,甚至出现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或者由于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乱象。
  偏离重点,把握失度 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有时会对操作的重点缺乏充分的考虑,使操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剪、拼的操作活动,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多种多样的剪拼方式,让教师误认为剪拼的多样性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将操作活动的目标转向了剪拼的方法,課堂气氛很活跃,探寻结果“异彩纷呈”,极大程度上偏离了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像这样游离了教学重点的动手操作,屡见不鲜。
  只有操作,没有思考 教学中,有些活动的开展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将分数的具体操作和盘托出:将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1/2。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地模仿,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思考。我们知道,具体操作之后的思考比动手更为重要。教学中的操作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带领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索,理解所学的知识,辅助知识的掌握。弄清楚操作的依据、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操作结果的有用性、操作结果能说明什么。
  多余操作,泛滥成灾 虽然动手操作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我们看到很多多余的操作,不仅无用,且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为引出“(5×4)×3=60”和“5×(4×3)=60”这两个算式,让学生动手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宽、高分别是5、4、3厘米的长方体,计算出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从而得出需要的算式。“乘法结合律”是一种根据算式寻找运算规律的教学,而这个活动用了5分多钟,却并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规律所包含的算理。这种动手操作,不要也罢。
  动手操作活动误区的解决策略
  做好操作准备,形成操作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参与的实践活动有限,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操作前不能选择恰当的学具,倾听的效果不好,操作后也不善于交流结果。首先,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向学生清晰地展示要“做什么”,要“怎样做”,明确的指导是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前提。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演示、讲解,展现完整的操作程序,揭示其内在逻辑性。如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动手操作前,听清楚教师的要求,要令行禁止;操作中轻拿轻放,不能乱扔;操作后保留结果,讨论完再把学具推向一边,课后收拾;注意操作的秩序、纪律,控制操作的时间;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结合教学重点,设计操作过程 实际教学中,操作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及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最优化,切不可随心所欲。在操作活动中,操作程序引导并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程序混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会受阻。因此,教师应注意操作的有序性,让学生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如《圆锥体积》教学中,先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沙向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得出结论是“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接着用另一组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来做,结果不是三次刚好,而是多了一点点或者少了一点,引导讨论两次实验的差别,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构建思维平台,提高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促进学生的手脑并用。动手与动脑结合,通过折一折、摆一摆、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教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时,摆一摆:第一排摆7颗彩珠,第二排摆同样多的彩珠,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得出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彩珠数量相等,都是7颗;想一想,再摆一摆:要使第一排和第二排彩珠相差4颗,如何摆?有多少种摆法?通过操作活动和小组讨论,得出第一排添上或去掉4颗,第二排不变,第二排添上或去掉4颗,第一排不变,第一排移2颗彩珠到第二排或第二排,移2颗到第一排……
  结束语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的过程,利用生动的学习活动比被动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拓展,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也是难学的一门知识。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强,由于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进入思维的误区,从而
傅兰雅一生致力于西学教育和传播,本文探析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推广格致"、"广布西学于中国"是他教育思想的立足点和中心内容。他通过创办学校,构设了近代教育制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怎么把工匠、匠人培育出来?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道。”这就需要更多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
伴随着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不断的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不仅激发学前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大大促进了学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进行培养,使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心理测验是测量人的智力、能力倾向或个性(人格)特征个别差异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器械或实物的,也有文字或图表的。用心理测验进行测量,必须实现量化,并且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心理测验,但有丰富的心理测验思想,甚至可以说,现代心理测验都可从那里找到雏形,看到它们的影子。现代心理学家张耀翔和林传鼎两位教授,都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发掘与研究。张耀翔曾总结评论:“中国古代对于心理测验
物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糯米作为雷公山苗族社会中流动的物,其背后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就人类学视角来研究糯米成果而言,国内相对较少,而国外有关稻米的研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每一节课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让知识长时间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本文从紧扣学生的
近年来,图书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图书的平均发货折扣越来越低,而退货率又越来越高,出版社库存积压的图书越来越多。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大了出版业的风险,也降低了出版社的利润
四、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重要关系大学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这里有很多问题的处理既要有原则,又必须讲灵活.根据历次数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育,下面从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