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朋友”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易》经:“君子以朋友讲习”。这里说的“朋友”和我们现在说的朋友不大一样,是两个概念。按照古人的解释,“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是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所谓“同志”,是指志趣相投,能合得来的人,所以这个“友”,就是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概念。
  人是群居动物,活在世上,或多或少,总会有几个朋友。其实朋友之交,也有深浅。有的是“场面朋友”“酒肉朋友”,大家可以共享熱闹、欢快,却不能分享痛苦和秘密。还有一种朋友是真正的“知己”,彼此可以达到心灵融合、心照不宣,你使一个眼神他就能会意。这种友谊少之又少,可遇而不求。大多数的朋友居于二者之间,既非酒桌之交,也非忠贞不二,大家可以交心,但是会有所保留。
  人贵相识,相熟,相知,相友,相亲。朋友之间,支持、理解、互助是基本,共同提升可以使友谊走向巩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交友,一段好的友情可如醇酒般滋味绵长,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朋友我没有过多的要求,我不是一个喜欢麻烦别人、打扰别人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肯轻易开口求人,对朋友亦是如此。有人说,朋友也是需要麻烦的,你麻烦他,意味着你看重他,每个都有“被需求”的需要,这可以满足他的存在感。对大多数而言,遇到小困难求求人可以,一般的朋友大多会在看重友谊的前提之下慷慨应允,出手相助。不过,朋友之间也最好不要谈钱,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是“谈钱伤感情”,确实如此。不求借钱或借钱有还,你们可以继续拥有忠贞、稳固的友谊,而一旦开口借钱或者借钱不还,这座友谊的城堡恐怕就要被摧毁。
  对于友谊来说和对爱情是一样的,最怕的就是“背叛和出卖”。读《追风筝的人》,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少年之间的友谊本是极其单纯的,可是种族问题一介入,便没有单纯的友谊。阿米尔少爷因为迫于内心良心的拷问,不惜诬陷他的好朋友哈桑偷窃,从而成功将哈桑赶出家园。阿米尔少爷对友谊的背叛行为令人不齿,而少年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令许多人感动,这是对友谊最忠诚的告白。
  现代社会,很多人在利益的引诱之下,不惜出卖朋友,对朋友行“不义”之事,遇到这种人,你也不必咬牙切齿,捶胸顿足,他只是暴露了他真实的面目而已。有些人一贯善于伪装,而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刻,你才可以看到他的真面目,看到了,是好事,从此疏远就好。从朋友到路人的转变是因为你洞察了人性,理解了他的恶,于是如佛教对鬼神的态度一般,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朋友之间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天天腻在一起,再好的朋友也不能掏心掏肺。保持距离是必要的,有距离才有尊重,太亲密无间反而容易产生摩擦。掏心掏肺并不理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嘴都是传播的工具,一旦你的秘密成为公开的秘密,那么受到伤害的一定是你。
  我需要朋友的适度打扰,比如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分享生命中的感动、喜悦、痛苦、烦恼,一起背上行囊远行,一起看一部电影等等,但是,这种打扰必须是适度的。因为过度的打扰会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安排,我需要更多的独处时间,比如阅读、思考和写作,有时我也喜欢一个人出门旅行,因为可以不受约束,可以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可以漫无目的,可以发呆,也可以沉默。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朋友的标准定得比较低,觉得聊得来或玩得来就可以成为朋友;中年之后,我们对朋友的要求越来越高,志趣相投,心有灵犀才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种择友态度的改变意味着我的心志逐步走向成熟,我们透过了表象走向更深刻的层面,那就是心灵层面。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爱人都不要轻易去“考验”,因为考验的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人性很复杂,因为复杂,所以很难解读。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曾说: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他这话说得很符合人性的特点,说到底还是“自私”,因为自我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朋友或爱人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你,怎么可能完全理解你的痛苦?在你这里刮过的10级狂风,在他那里不过是2级轻风。所以,当你痛苦的时候,你的朋友会在身边安慰你,你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他在尽力帮助你;当你欢乐的时候,你的朋友为你喜笑颜开,你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他是真的欣赏你。
  对朋友真诚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一个不真诚的人终究会被友谊抛弃,因为没有人可以戴着面具生活一辈子。伪装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
  朋友的存在是好的,人生在世,我们总需要一些真诚的朋友。挚友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不同的自己。
其他文献
阿母在我眼里不一般。  四十九岁学佛以前,阿母真名鲜少人知。村里人只呼她外号:阿咔。因阿母从小爱“咔咔咔”地笑,长大后沾了酒更甚的缘故。  早些年,阿母正月初二回娘家,每与我大舅妈二舅妈三舅妈二姨妈三姨妈以及外公等人落桌成宴,觥筹交错,酣饮畅笑,阿母的“咔咔咔……”不绝乎耳。其时我小,以为大人真无趣,喝个酒何以欢乐如此。时过境迁,阿母如今皈依三宝,戒酒持斋。我,倒成了往日里“无趣的大人”,时而感怀
期刊
这几年,我专注于探究阳明地域文化,所以很早就知道在县内安厚镇有一座合祀朱熹、王阳明的文祠,也经过查阅相关史料,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却因琐事缠身,或因“近溪搭无船”的心态作祟,一直未能实地考察。年初,因筹办、举办县里的“2020年三下乡启动仪式”而下乡到该镇,终于两度谒访安厚文祠。尽管现存的文祠只留下后进一幢面阔三间、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还有门前几块卧地而躺的残碑。这些古屋、断碑与周围一幢幢的现代新构相
期刊
在县城,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基本是年轻人。乡村或者街头哪个小区到了年末的时候倒是不时上映电影,但那更多的是“社戏”的成分,看的人并不太多,完全没有小时候看电影的激情和热闹。  在记忆中,乡村里放映电影是很奢侈的事情,有可能十天半个月前就成为热议的话题,颇有如今的重大活动倒计时一般。在哪村放映电影,东道主的感觉很明显,亲戚之间是要通气邀请来看电影的,否则就是没有人情味,说不定影响了以后亲戚的来往走动和感
期刊
2001年,我来到福州的一家酒店上班,不经意间爱上一个叫秀的女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燃起的爱火。尽管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经历过多么刻骨铭心、缠绵悱恻、生死离别的爱情我始终忘不了她。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从旧书摊买了一袋书走回酒店宿舍,突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飞奔起来,手中的袋子却破裂了,书散落一地。这时有个女孩撑着伞,停留在我的身边,当我捡完最后的一本书,才发现眼前的女孩竟如此美丽,我呆呆
期刊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歌,每个人心中流淌的旋律,无不打上时代和青春的印记。  我上大学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之初,那时电视机还是稀罕之物,交谊舞、迪斯科还在半路上,课余娱乐主要是读小说和看电影。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告别了十年动乱,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学作品井喷式地出现,文学思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如饥似渴,读了能找到的所有的书:《伤痕》《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
期刊
思念故乡  冬季 压抑得让我麻木  我的神经 如光秃的树枝  缺乏生机  故乡 以一种什么方式让我思念  我收到 来自故乡的特快专递  里面装满 故乡春的信息  圆山脚下 水仙花如凌波仙子  婀娜开放 清香裹带着九龙江水  流进我干涸的心田  碧湖公园 一声声“啾啾”鸟鸣  如鸣唱一首协奏曲  悠悠扬扬 抒情得让人陶醉  柔风掠过 湖水泛起涟漪  桃红柳绿 燕子呢喃  春天的脚步 离我越来越近  
期刊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这是唐代诗人张彤的吟柑橘诗句,写出了果农采摘柑橘的动人美景。这不由令人想起2002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那大片丰收的橘园灿若红火,不时回放在我记忆的屏幕。  漳州和台湾(以下简称“漳台”)人惯将“橘”写为“桔”;柑,也习称为“大吉”(大桔)。因而,柑桔更成为象征吉祥如意,人见人喜的热门水果。在“四时不断瓜果,八节长青花卉
期刊
一  我妈妈是个可怜的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没见过她爸爸,据说,当年我外公被抓壮丁去了,至今还生死不明。  我妈妈和外婆相依为命,在农村里,家里没个男人受尽了欺负,所以早早地就招了个上门女婿,在她25岁时,已生下了我们姐弟五个。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特别辛苦,外婆在我小弟弟刚5岁时就过世了,家里家外全靠我妈妈,那时还是公社化,不能搞副业,我爸为了一家子有口饭吃,经常偷偷做点小生意,一家人本来劳力就少,
期刊
如今漳州古城里的那些老店铺,它们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正风采依旧地向游人述说着往日的故事。百年老店承载着古城的商业灵魂,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基因与精神暖流。走进它,也就走进了古城的文化核心。  天益寿药店  “北有同仁堂,南有天益寿”。天益寿药店是台湾路的点睛之作,是漳州古城里少数仍每天准时开门营业的百年老字号。来到那条曾叫“府前街”或叫“雨伞街”的台湾路,天益寿是一处不可绕过的百年老店和人文景观
期刊
最美的浪漫莫过于心爱的人为你留下的一行行话语,或熨烫你的心,或温柔你的眼。记得一位友人曾经在我面前小小地炫耀她和爱人的书信,他们年轻时曾分居两地,靠的是鸿雁来往,柔情蜜意全在小小的信纸上,当他们终于在一起,这些信成了最珍贵的爱的见证。友人是个低调的朴实人,跟我分享时眉眼却全是幸福的模样,那一瞬间我都被迷住了,心里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攒这样的情书。  那年的春雨来得特别漫长,我们都戏称开学的日子够“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