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案例
苏太太和苏先生刚结婚3个月,目前被动分居。苏先生在国外工作,大概得明年底回国,回国后公司给安排在上海工作;而苏太太在天津工作。夫妇二人要在一地生活就得有一个人辞职,但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经济危机,哪儿都不好找工作。
资产分析
1、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苏太太目前现金及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基金市值及房产共141.9万元,负债主要是房屋按揭贷款。偿付比率=净资产/资产=609000/1419000=0.43;负债收入比=负债/收入=700000/448400=1.57;储蓄比例=盈余/收入=94400/448400=0.21;流动比率=流动性资产/每年支出=209000/354000=0.59。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苏太太负债比较适中,偿付能力一般,流动性比率较低,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家庭财务风险;储蓄比例也较低,每年可用于财富积累的资金不多。
2、收支情况分析
夫妻二人均从事金融行业工作,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但行业性质决定了二人收入都相对稳定。支出主要用于按揭贷款、房租及家庭日常开销,年支出收入比例为354000/448400=0.79。表明支出占比较大,可用于财富积累的部分只占21%,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难以应对未来的家庭财务支出。建议审时度势,控制支出,提高储蓄和投资比例,加强财富积累。
3、其它财务情况分析
房产情况:按揭贷款购房,贷款余额70万元。月供3300元,月供款占总收入的9%,扣除生活支出之后月供款占比30%,该比例适中。目前正处于降息通道,建议继续选择月供方式还款。建议苏太太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选择回父母家住,暂时过度一下,省下一笔房租费。
保险情况:夫妻二人均为金融行业从业者,各种保险及年金等都比较齐全,二人暂时不需要购买大病保险及终身寿险。建议购买期缴型分红险,强制储蓄,作为未来孩子的出生、教育等储备金。
投资情况:在最高点购买了基金,市值缩水70%以上,市值仅9000元。该笔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很小,建议继续持有,静待市场回暖。
总之,苏太太家庭负债比率比较正常,支出占比较大,家庭可用于财富积累的资金较少。
理财目标
1、短期目标:7月份苏太太休假去国外,签证相关费用约3000元,机票还不知道;想有个自己的生意,书店、咖啡店那种。
2、中期目标:苏太太明年开始考MBA;打算3年后要小孩,希望能给其幸福的生活。
3、中长期目标:想再买套房子给苏太太爸妈住,他们一直住郊区,很希望能和苏先生夫妇住得近些;想5年后换个大房子自住,能自己好好装修,弄得漂亮。老公5年后要在国外读MBA。
理财建议
1、开源节流,增加财富积累。
节流方面:建议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如逛街看电影等。另外,苏太太目前有私家车,父母家离工作单位25公里,开车仅需30分钟左右,没必要继续租房,建议选择回父母家合住,省下一笔租金,该笔钱足够用于7月份休假出国办理签证及机票的费用。在不过多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建议苏太太全年的生活开销控制在5万元左右。
开源方面:经济危机环境下,很难在薪水上获得大的突破,至于分居问题,建议暂时接受现状。不要盲目辞职。如果有好的想法和点子,在计划周密的情况下,选择二次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那样可有效提高资本的增值能力,加快财富积累。
通过调节收支,每年大概能积累资金约246000元。一部分可用于投资银行理财、国债、债券等低风险产品;一部分可用于购买期缴型分红险,强制储蓄,获得额外保障的同时还有稳定的收益。如中航三星的家旺系列,产品期限4-7年,每年保底收益2.5%,月月复利,支取灵活。
2、留足紧急备用金,以备家庭出现意外时的需要。
一般应准备3-6个月的固定开支比较合适。约为40000元。该部分资金存放形式可以为:通知存款、货币基金或银行超短期高流动性理财等。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享受较高的收益。自动通知存款,分为1天通知和7天通知两种,目前大部分银行均有此项业务。存够一定天数就自动结息,复利计息循环收益。
3、二次创业计划。
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大多数人群会缩减娱乐休闲支出,增加智力投入,以蓄积力量,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建议苏太太可以考虑开一家以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为主题的书店,启动及运营资金可以动用银行定期存款。可选择非主城区但人流较大的地段,如地铁终端附近,书店约30平米,租金加水电等费用约为每月3500元。按照平均每天销售100本书,每本利润3元计算,每月除去租金、人工费等之外净利润约为5000元,每年可以积累资金约6万元。如果父母身体健朗,还可以请他们帮忙,省去部分人工费。该部分节余资金可投资指数型基金。它目前市场点位相对较低,市场正处于底部震荡阶段,提前布局可获取未来几年资本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4、苏太太教育金及孩子储备金计划。
经过收支的调整和资产的重新分配投资,3年后苏太太家庭将可积累资金约100万元,苏太太考国内MBA两年共花费约15万元,生孩子备用金约需30万元,除去该部分支出,家庭3年后还有约55万元继续投资积累。
5、购房及苏先生教育金计划。
经过前期积累,5年后苏太太家庭财富大约130万元。
购房:苏太太家庭已购买一套90平米房子,市中心黄金地段,精装。该处房产待交房后可作为自住。5年后,苏太太可选择将父母郊区房产出售,出售房款用于还清90平米房子贷款,让父母住进市区这套90平米房子。然后自己在附近首付60万元左右,贷款重新购买一套总价约130万元的相对大些的毛坯房,贷款额70万元,每月月供还是保持在3300元左右,装修后用于自住。通过以房换房,苏太太完全可以实现父母在市中心居住且离自己近,而自己也住上大房子的理想。
苏先生教育金计划:苏先生计划5年后考国外MBA,每年预计花费35万元,两年70万元。经过前期积累和以房换房,苏太太家庭此时结余资金约70万元,正好可用于苏先生攻读MBA学位之用。
选基金二法则
如何把握好机会选择好基金品种,找到一种平民化的定性分析方法,重点分析基金的将来或者说可能表现呢?
第一,三个角度选择基金公司
股权结构方面,力求控股股东实力足够强大,能够为基金公司的投研带来正面影响的基金公司 至于是选择一元制、二元制还是多元制的股东结构,先要区分特点,通常是一元制善断,二元制博弈,多元制制衡
对于经营决策方面,基金公司的经营决策层最好是搞投资研究出生,以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因为大多数基金公司总经理兼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投资理念方面,基金公司的投资团队不要固守甚至狭隘理解价值或是趋势投资 开口闭口巴菲特、彼得林奇无疑是机械主义的囚徒,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正的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都应该做到风控、选时、选股三位一体的统一研究团队应当秉持前瞻性、独立性、服务性并重的理念,坚持研究为投资服务,不是投研两张皮。
第二,三个角度选择具体基金。
基金产品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投资策略的介绍部分股票投资范围宽泛、投资标的多样、投资策略强调“变”的基金,更能适应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相反,采用某种固定投资风格、始终维持权益类投资的高仓位、僵化狭隘执行某种投资哲学的基金毫无出路。
基金持有人状况暗藏玄机,关联方持有份额、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持有份额、机构持有占比等详细数据值得仔细解读、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可以说是最了解基金公司情况的,他们持有份额的多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公司对待该只基金的态度或者倾向。
可以这样讲,基金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基金经理的人选,而以基金经理为首的投研团队反过来作用于基金业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些从业经验丰富,历经牛熊考验的投资总监或者首席基金经理,不仅得到了基金公司本身的认可,其长期投资业绩的表现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
苏太太和苏先生刚结婚3个月,目前被动分居。苏先生在国外工作,大概得明年底回国,回国后公司给安排在上海工作;而苏太太在天津工作。夫妇二人要在一地生活就得有一个人辞职,但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经济危机,哪儿都不好找工作。
资产分析
1、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苏太太目前现金及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基金市值及房产共141.9万元,负债主要是房屋按揭贷款。偿付比率=净资产/资产=609000/1419000=0.43;负债收入比=负债/收入=700000/448400=1.57;储蓄比例=盈余/收入=94400/448400=0.21;流动比率=流动性资产/每年支出=209000/354000=0.59。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苏太太负债比较适中,偿付能力一般,流动性比率较低,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家庭财务风险;储蓄比例也较低,每年可用于财富积累的资金不多。
2、收支情况分析
夫妻二人均从事金融行业工作,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但行业性质决定了二人收入都相对稳定。支出主要用于按揭贷款、房租及家庭日常开销,年支出收入比例为354000/448400=0.79。表明支出占比较大,可用于财富积累的部分只占21%,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难以应对未来的家庭财务支出。建议审时度势,控制支出,提高储蓄和投资比例,加强财富积累。
3、其它财务情况分析
房产情况:按揭贷款购房,贷款余额70万元。月供3300元,月供款占总收入的9%,扣除生活支出之后月供款占比30%,该比例适中。目前正处于降息通道,建议继续选择月供方式还款。建议苏太太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选择回父母家住,暂时过度一下,省下一笔房租费。
保险情况:夫妻二人均为金融行业从业者,各种保险及年金等都比较齐全,二人暂时不需要购买大病保险及终身寿险。建议购买期缴型分红险,强制储蓄,作为未来孩子的出生、教育等储备金。
投资情况:在最高点购买了基金,市值缩水70%以上,市值仅9000元。该笔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很小,建议继续持有,静待市场回暖。
总之,苏太太家庭负债比率比较正常,支出占比较大,家庭可用于财富积累的资金较少。
理财目标
1、短期目标:7月份苏太太休假去国外,签证相关费用约3000元,机票还不知道;想有个自己的生意,书店、咖啡店那种。
2、中期目标:苏太太明年开始考MBA;打算3年后要小孩,希望能给其幸福的生活。
3、中长期目标:想再买套房子给苏太太爸妈住,他们一直住郊区,很希望能和苏先生夫妇住得近些;想5年后换个大房子自住,能自己好好装修,弄得漂亮。老公5年后要在国外读MBA。
理财建议
1、开源节流,增加财富积累。
节流方面:建议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如逛街看电影等。另外,苏太太目前有私家车,父母家离工作单位25公里,开车仅需30分钟左右,没必要继续租房,建议选择回父母家合住,省下一笔租金,该笔钱足够用于7月份休假出国办理签证及机票的费用。在不过多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建议苏太太全年的生活开销控制在5万元左右。
开源方面:经济危机环境下,很难在薪水上获得大的突破,至于分居问题,建议暂时接受现状。不要盲目辞职。如果有好的想法和点子,在计划周密的情况下,选择二次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那样可有效提高资本的增值能力,加快财富积累。
通过调节收支,每年大概能积累资金约246000元。一部分可用于投资银行理财、国债、债券等低风险产品;一部分可用于购买期缴型分红险,强制储蓄,获得额外保障的同时还有稳定的收益。如中航三星的家旺系列,产品期限4-7年,每年保底收益2.5%,月月复利,支取灵活。
2、留足紧急备用金,以备家庭出现意外时的需要。
一般应准备3-6个月的固定开支比较合适。约为40000元。该部分资金存放形式可以为:通知存款、货币基金或银行超短期高流动性理财等。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享受较高的收益。自动通知存款,分为1天通知和7天通知两种,目前大部分银行均有此项业务。存够一定天数就自动结息,复利计息循环收益。
3、二次创业计划。
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大多数人群会缩减娱乐休闲支出,增加智力投入,以蓄积力量,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建议苏太太可以考虑开一家以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为主题的书店,启动及运营资金可以动用银行定期存款。可选择非主城区但人流较大的地段,如地铁终端附近,书店约30平米,租金加水电等费用约为每月3500元。按照平均每天销售100本书,每本利润3元计算,每月除去租金、人工费等之外净利润约为5000元,每年可以积累资金约6万元。如果父母身体健朗,还可以请他们帮忙,省去部分人工费。该部分节余资金可投资指数型基金。它目前市场点位相对较低,市场正处于底部震荡阶段,提前布局可获取未来几年资本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4、苏太太教育金及孩子储备金计划。
经过收支的调整和资产的重新分配投资,3年后苏太太家庭将可积累资金约100万元,苏太太考国内MBA两年共花费约15万元,生孩子备用金约需30万元,除去该部分支出,家庭3年后还有约55万元继续投资积累。
5、购房及苏先生教育金计划。
经过前期积累,5年后苏太太家庭财富大约130万元。
购房:苏太太家庭已购买一套90平米房子,市中心黄金地段,精装。该处房产待交房后可作为自住。5年后,苏太太可选择将父母郊区房产出售,出售房款用于还清90平米房子贷款,让父母住进市区这套90平米房子。然后自己在附近首付60万元左右,贷款重新购买一套总价约130万元的相对大些的毛坯房,贷款额70万元,每月月供还是保持在3300元左右,装修后用于自住。通过以房换房,苏太太完全可以实现父母在市中心居住且离自己近,而自己也住上大房子的理想。
苏先生教育金计划:苏先生计划5年后考国外MBA,每年预计花费35万元,两年70万元。经过前期积累和以房换房,苏太太家庭此时结余资金约70万元,正好可用于苏先生攻读MBA学位之用。
选基金二法则
如何把握好机会选择好基金品种,找到一种平民化的定性分析方法,重点分析基金的将来或者说可能表现呢?
第一,三个角度选择基金公司
股权结构方面,力求控股股东实力足够强大,能够为基金公司的投研带来正面影响的基金公司 至于是选择一元制、二元制还是多元制的股东结构,先要区分特点,通常是一元制善断,二元制博弈,多元制制衡
对于经营决策方面,基金公司的经营决策层最好是搞投资研究出生,以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因为大多数基金公司总经理兼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投资理念方面,基金公司的投资团队不要固守甚至狭隘理解价值或是趋势投资 开口闭口巴菲特、彼得林奇无疑是机械主义的囚徒,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正的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都应该做到风控、选时、选股三位一体的统一研究团队应当秉持前瞻性、独立性、服务性并重的理念,坚持研究为投资服务,不是投研两张皮。
第二,三个角度选择具体基金。
基金产品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投资策略的介绍部分股票投资范围宽泛、投资标的多样、投资策略强调“变”的基金,更能适应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相反,采用某种固定投资风格、始终维持权益类投资的高仓位、僵化狭隘执行某种投资哲学的基金毫无出路。
基金持有人状况暗藏玄机,关联方持有份额、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持有份额、机构持有占比等详细数据值得仔细解读、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可以说是最了解基金公司情况的,他们持有份额的多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公司对待该只基金的态度或者倾向。
可以这样讲,基金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基金经理的人选,而以基金经理为首的投研团队反过来作用于基金业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些从业经验丰富,历经牛熊考验的投资总监或者首席基金经理,不仅得到了基金公司本身的认可,其长期投资业绩的表现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