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变”中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如果教师经常对抽象知识作抽象的讲解,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长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较难作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抽象的口诀。以教学“四四十六”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4根一组的4组线条,让学生数一数,可知4根的4倍是16根。以后教学“5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以此类推,从中领悟倍数增长规律。又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此外,四则运算、比例、分数、行程问题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尝试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变孤立为联系
  
  如果在教学中孤立地教学概念,学生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乘法竖式列式计算由低位到高位、由右到左;除法竖式计算由左到右、由高位到低位”。这样,学生在学习减法和除法时就不会觉得难度特别大。除了“四则运算”外,小学数学中的奇数与偶数、倍数与约数、质数与合数、整数分数与小数、虚与实、数与形等,都是互相联系的。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数学中的一切数理也都互相联系,有些数、形不仅联系得非常紧密,而且还有一定的变化系列。如方形系列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梯形,弧线形成的弧、半圆、圆、椭圆、扇形、双曲形,它们有一定的变化线索和编排顺序,教师要把握这种线索和顺序,注重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融会贯通,不必死记硬背。
  说到联系,还须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不仅能检验、巩固、加深、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变枯燥无味为兴味盎然
  
  兴趣能扬起好学的风帆,是学生乐于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其学习、记忆、探索、思考、理解、想象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趣味化,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就从《有趣的算术题》上找了一些趣味题,如“一个四位数加1就变成五位数、一个七位数减1就变成六位数,各是什么数”等,让学生开动脑筋、争着思考。学生在解决这些趣味题时,个个兴味盎然。
  
  四、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往往课堂空气沉闷,教学效率不高。但课堂教学不是不能讲,比如对新知识的传授与专题知识的介绍,就应该讲;对学生从未接触,难以理解的定义、公式、概念、道理等,就应该讲;对学生经过思考仍不理解、非讲不可的,以及教师须作交代、启示、点化的,也应该讲。讲不等于填鸭式、灌注式,当然也未必一定是启发式、诱导式。讲与不讲,要看效益质量。把某种教学方法孤立起来,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教学观念。
  不过,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兴致不高,对教师依赖性强,不愿独立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而概念化的讲解往往是对牛弹琴,教学效果特别不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像教学唱歌一样,变教师独唱为教师领唱、师生合唱。例如,配合直观演示的,教师就可提纲挈领地讲讲,或者作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推导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些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要举一反三练习的,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练一练,不宜由教师一讲到底。◆(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其他文献
在许多学校,大班额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大班额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和总结出一些应对策略。    问题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    【案例1】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篇不易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课文,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景点学习。把课文弄懂以后,再在小组成员中选出导游,带着全组的同学去浏览整个景点。小组完成以后,我再请各小组导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孩子体验快乐的主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情景促进学生乐学,以兴趣实现学生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营造快乐的小学品德课堂,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    一、“换味”课堂导语,享受“别样”快乐    俗话说:“善始者,事半成。”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    一、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条件”的过程,语文教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
A compact arrayed-waveguide grating (AWG) on the silicon-on-insulator material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with employment of waveguide-integrated tuing mirrors
期刊
The propagation of dark solitons in nonlinear media that include gain and loss described by a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direc
期刊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并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学生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以爱“激”学    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知识会不断更新,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
阅读,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被语文界公认为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语文教师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自己研究、探索的课题。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阅读考题的能力呢?在此我谈一些看法。    一、了解阅读测试要求和题型    中学对阅读能力测试主要有以下要求:学生要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能通过分析把
The quasiparticle relativistic random phase approximation (QRRPA) is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ground state in the response function forma
期刊
By using ion beam sputtering, an 85-A thick nickel layer was deposited on the Zr-Al alloy (non-evaporable getter)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ydrog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