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的春风吹拂着改革的校园,唤醒了沉睡的课堂,带来了实验学校教学的巨变。自2009年初,我市决定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市教育局确定市十六中和外国语学校为初中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作为语文教研员,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实验工作和活动,亲眼目睹了学校师生辛勤探索、不懈追求的惊人举动以及生本教育给师生、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学观念的巨变
传统的教育观中,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课,就是传授知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心理、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主宰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之间不平等、不民主,课堂上缺乏“人”的互爱与互信,缺乏民主的、融洽的教育气氛。而生本教育下的教学观是大力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原则,教师更加关注的是以生为本,更加关注的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十六中的语文教师在探究初中语文教学新观念时,果敢地提出了四个崭新观念,即语文学科综合化、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把学生看作一个人,确认学生作为“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以往教学理论和实践所看到的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于是,为了解放学生,教师们首先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的改革,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鼓励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二、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变
在过去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逼迫就范。你讲我听,你说我记,你布置作业我做——课堂沉闷,学生厌学,盼望停电,盼望下课。生本教育实验启动后,实验学校首先是大刀阔斧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定学生学习主体、课堂主人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教师在实验中摸索出了五点成功做法:1.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坚持从周围生活中取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十六中探索出了三种有效的生本教育课型,第一种: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文本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并借助其他教辅资源所进行的广泛涉猎知识领域的尝试性学习。如语文,包括拓展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标画字词,准备检测内容;分析文本,梳理多元话题;联系实际,预设流程和问题;整体把握,预设语言和升华前置性学习等。通过这些方式把文本的学习和理解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填鸭式地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前置性学习不仅教会学生预习,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培养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恒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当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对现行语文教学结构的一大突破。第二种:答疑解惑课。答疑解惑课是针对前置性学习遗留下的问题而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课型。遗留的问题不是依靠老师解决,而是靠小组讨论交流、全体同学的智慧思想碰撞解答。所有问题的提出和解答都由学生完成,改变了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第三种: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课是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的一个课型。活动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千方百计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设敢学、敢辩、敢发表见解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激发潜能、开启心智的空间和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进来。展示课上,学生踊跃地发言,激烈地争论,积极地投入,争先恐后地展示,其场面激动人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3.既重视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4.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同伴互助提高。5.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
实验教师在谈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时深有体会地说:“生本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感悟、感知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师角色的巨变
教师是进行生本教育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生本教育实施中,实验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抛弃师道尊严,走下独霸的讲台,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生本教育实验中,实验教师尝试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转换:1.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教与学的合作者。如齐红阳老师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时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探究方案”制定和由此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在“小老师”的引领下,贯穿“引发学生的思维,提炼课文精华,归纳学习方法” 的设计思路,很好地实践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作法。她在总结这方面经验时,还深有感触地说:“一年前我把舞台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现在,学生的课堂常规形成模式时,在一旁聆听学生自由思考和实践得出的真理是多么美的享受。生本教育的理论与课堂给了我做老师的幸福,在教学中收获惊喜。在每节课里,学生全情投入,妙语连珠,个性张扬。精彩纷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是震撼,是如沐春风的幸福感受。我在课堂上的‘无为’,却造就了学生的精彩。”3. 由过去的课堂主演转变为积极地旁观。过去是教师主动问什么,学生被动答什么;现在是学生想知道什么,同伴给他们解答什么;过去是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答,现在是学生设计问题学生答,必要的时候老师引导解答;过去是教师主演、主导课堂,现在是学生主演,演什么由学生的需求决定。教师主要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4. 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
四、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学评价的巨变
围绕课程改革目标,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以前的教学评价,主体、项目和方式单一,片面强调量化的评定,过分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生本教育理念,实验学校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其成功的做法有:1. 减少或最终取消频繁统一考试,保护学生成长期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上进。2. 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加强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3.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4.关注评价主体,由重评教向重评学转变。齐红阳老师在谈及重视学生评价时说:以前,我在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时,是看板书是否工整、教案是否完备、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精炼、学科内容诠释得是否正确、是否启发学生与老师互动、作业布置是否合理等等,这里隐含着“教师是课堂主体”的价值判断。而在“生本教育”的理念观照下,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是否精彩,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因为一堂课是否“好”,最终只能体现在学生的收获上。现在我在评价时,特别重视观察学习“主体”——学生的表现,尤其注意在教学中:学生“想”了多少;学生“说”了多少;学生“问”了多少;学生“做”了多少;学生收获了多少。总之,教学评价在生本教育的研究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首近两年的探索历程,生本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的“低入”与目标达成的矛盾问题;学生学习的广泛开放与教师的引领调控问题;考试评价的适度运用和适时进入问题,这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进一步去探究、去解决。不过,坚冰已打破,实验已度过极其困难时期,相信生本教育的春风必将吹绿十堰教育的山川田野,在十堰教育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一、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学观念的巨变
传统的教育观中,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课,就是传授知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心理、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主宰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之间不平等、不民主,课堂上缺乏“人”的互爱与互信,缺乏民主的、融洽的教育气氛。而生本教育下的教学观是大力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原则,教师更加关注的是以生为本,更加关注的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十六中的语文教师在探究初中语文教学新观念时,果敢地提出了四个崭新观念,即语文学科综合化、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把学生看作一个人,确认学生作为“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以往教学理论和实践所看到的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于是,为了解放学生,教师们首先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的改革,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鼓励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二、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变
在过去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逼迫就范。你讲我听,你说我记,你布置作业我做——课堂沉闷,学生厌学,盼望停电,盼望下课。生本教育实验启动后,实验学校首先是大刀阔斧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定学生学习主体、课堂主人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教师在实验中摸索出了五点成功做法:1.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坚持从周围生活中取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十六中探索出了三种有效的生本教育课型,第一种: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文本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并借助其他教辅资源所进行的广泛涉猎知识领域的尝试性学习。如语文,包括拓展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标画字词,准备检测内容;分析文本,梳理多元话题;联系实际,预设流程和问题;整体把握,预设语言和升华前置性学习等。通过这些方式把文本的学习和理解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填鸭式地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前置性学习不仅教会学生预习,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培养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恒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当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对现行语文教学结构的一大突破。第二种:答疑解惑课。答疑解惑课是针对前置性学习遗留下的问题而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课型。遗留的问题不是依靠老师解决,而是靠小组讨论交流、全体同学的智慧思想碰撞解答。所有问题的提出和解答都由学生完成,改变了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第三种: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课是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的一个课型。活动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千方百计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设敢学、敢辩、敢发表见解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激发潜能、开启心智的空间和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进来。展示课上,学生踊跃地发言,激烈地争论,积极地投入,争先恐后地展示,其场面激动人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3.既重视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4.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同伴互助提高。5.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
实验教师在谈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时深有体会地说:“生本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感悟、感知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师角色的巨变
教师是进行生本教育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生本教育实施中,实验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抛弃师道尊严,走下独霸的讲台,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生本教育实验中,实验教师尝试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转换:1.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教与学的合作者。如齐红阳老师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时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探究方案”制定和由此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在“小老师”的引领下,贯穿“引发学生的思维,提炼课文精华,归纳学习方法” 的设计思路,很好地实践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作法。她在总结这方面经验时,还深有感触地说:“一年前我把舞台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现在,学生的课堂常规形成模式时,在一旁聆听学生自由思考和实践得出的真理是多么美的享受。生本教育的理论与课堂给了我做老师的幸福,在教学中收获惊喜。在每节课里,学生全情投入,妙语连珠,个性张扬。精彩纷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是震撼,是如沐春风的幸福感受。我在课堂上的‘无为’,却造就了学生的精彩。”3. 由过去的课堂主演转变为积极地旁观。过去是教师主动问什么,学生被动答什么;现在是学生想知道什么,同伴给他们解答什么;过去是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答,现在是学生设计问题学生答,必要的时候老师引导解答;过去是教师主演、主导课堂,现在是学生主演,演什么由学生的需求决定。教师主要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4. 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
四、生本教育实验带来了教学评价的巨变
围绕课程改革目标,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以前的教学评价,主体、项目和方式单一,片面强调量化的评定,过分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生本教育理念,实验学校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其成功的做法有:1. 减少或最终取消频繁统一考试,保护学生成长期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上进。2. 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加强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3.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4.关注评价主体,由重评教向重评学转变。齐红阳老师在谈及重视学生评价时说:以前,我在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时,是看板书是否工整、教案是否完备、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精炼、学科内容诠释得是否正确、是否启发学生与老师互动、作业布置是否合理等等,这里隐含着“教师是课堂主体”的价值判断。而在“生本教育”的理念观照下,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是否精彩,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因为一堂课是否“好”,最终只能体现在学生的收获上。现在我在评价时,特别重视观察学习“主体”——学生的表现,尤其注意在教学中:学生“想”了多少;学生“说”了多少;学生“问”了多少;学生“做”了多少;学生收获了多少。总之,教学评价在生本教育的研究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首近两年的探索历程,生本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的“低入”与目标达成的矛盾问题;学生学习的广泛开放与教师的引领调控问题;考试评价的适度运用和适时进入问题,这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进一步去探究、去解决。不过,坚冰已打破,实验已度过极其困难时期,相信生本教育的春风必将吹绿十堰教育的山川田野,在十堰教育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