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想到:过程曲折,结果美好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今年进杂志社工作的记者有所感,她说:“今年就业难啊。”
  记者研究生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在的班共29人,从2012年11月开始,同学们就着急找工作,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患上了“就业焦虑”。
  晚上,3个小时上网搜索求职信息,是他们每天必备的功课。
  记者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面试。
  她的同学们,有的如她一样留在了北京,还有近一半的回家乡上班了。回忆自己的求职经历,她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她说:“过程曲折,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美好的。”
  她反复强调,这句话是她最愿意与新一届毕业生们分享的。
  近期,我们收集和阅读了诸多关于就业的资料,它们来自国内外调研机构,其中有:自2007年就调研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并每年出具《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麦可思研究院;
  聚焦中国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分析《关乎2500亿美元:把握中国高速增长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
  撰写《The summer surge in college unemployment: why it happens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夏季高校失业猛增:为什么会这样?你该怎么办?)
  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展望权威机构——乔治敦大学教育和人力中心;
  每年都统计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发布《Destinations of Leavers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英国大学生毕业去向)的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
  这些资料都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有的从非失业率或就业率角度分析各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的展望未来十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景……
  No.1没想到
  ——非失业率和就业率的纠结
  有必要解释名词:非失业率和就业率。
  大学毕业后,有的人找工作,有的国内外读研,高职高专毕业生有的还专升本。计算非失业率时,包含国内外读研和专升本的人群,把他们视为非失业,即高校毕业生的非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数 国内外读研和专升本人数)/毕业生总数;而就业率则不计算这一人群,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校毕业生数。
  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时,非失业率往往比就业率稍高点。比如,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非“211”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3%,其非失业率为92%,非失业率比就业率高0.7个百分点。中国各高校的“一次就业率”是按非失业率统计的,国际上也有不少国家用非失业率统计高校毕业生的去向。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HESA)在《英国2012届大学生毕业去向》中采用就业指数(Employment indicator),并注明包括继续深造人群(further study),即非失业率。
  不难看出,用非失业率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其科学性,毕竟留学或深造的毕业生人群在总体毕业生中不是一个小数字,英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至少有12.8%的人继续深造。为了能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去向,不能不计算读研和专升本等深造人群,即非失业率。
  没想到No.12
  没想到No.13 分
  No.2没想到
  ——高校扩招不影响就业
  左边的数据是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06~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高职高专)的非失业率;右边的数据反映的是2006~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非失业率却逐年趋于平稳,这说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就业情况。在2006~2012年中,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幅最大的是2007年,它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涨幅19.85%;而2007年的非失业率仅比上一年增加了3.3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6~2012年非失业率中幅动最大的。
  No.3没想到
  ——永远存在的Summer Surge(夏季高校失业猛增)
  在校期间深感“就业难”,这也不仅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科毕业生也经历类似的遭遇。美国乔治敦大学教育和人力中心2013年8月发布了报告《The summer surge in college unemployment: why it happens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夏季高校失业猛增:为什么会这样?你该怎么办?),报告分析:每个夏天都如此——本科毕业生失业人数上升,引发了媒体对毕业生们悲惨前途担忧的报道洪流。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孰不知,本科毕业生找工作存在周期性,即夏天离校时失业人数上升,但到了秋季,这些毕业生找到工作,失业人数便直线下降,如下图:
  简而言之,美国本科生毕业后,每年的秋季是找工作的转折点,这时本科毕业生开始陆续找到工作,这一趋势将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此时失业率降至最低点。在美国,绝大多数本科生五六月份毕业,极少数是1月份毕业的。从8月到第二年的4月,美国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周期约为8个月。
  夏天美国本科毕业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的Summer Surge,并不是个别年份现象,报告指出,不论经济形势如何,每年的夏天都会出现Summer Surge。 2006年,美国经济形势大好,总失业率在5%以下,同样发生了Summer Surge;2001年,美国的经济与衰退抗争,也发生了Summer Surge;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只是这次的周期更长些,2008届本科毕业生失业率一直上升,刚刚回落,2009届本科生就毕业了,直到2010年4月就业情况才缓和。   No.4没想到
  ——衡量就业率要看6个月后
  每年,美国本科毕业生五六月离开学校,到八九月面临找工作的高峰,两者相差约三个月。所以,在统计高校毕业生非失业率/就业率时,很多机构以每3个月为一个单位,统计毕业3个月后、半年后、9个月后,乃至1年后的就业情况。在这四个时间结点中,更多的采用半年后,也许它正介于八九月至第二年的4月之间,即在毕业生就业率最低和最高点之间。
  这一时间点的统计方法不但在美国盛行,也被很多国家的统计机构采用。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在统计英国2012届高校毕业生去向数据时,明确规定毕业半年后再收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163所英国高校毕业生的信息。《英国2012届高校毕业去向》指出,2012届英国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0.8%,其中,找到全职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占55.1%。麦可思研究院在统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时,也以半年后为时间点,它得出结论:2012届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全职工作人数占81.3%,这一数字比英国的高出26.2%。
  2006~2012年,麦可思研究院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个月后非失业率/就业率数据平稳,从中可以推断——中国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也需要周期,不能苛求一毕业就工作。倘若不承认这个事实,就会出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同声音;也能想象高校相关部门在统计“一次就业率”(非失业率)时承受的压力,有的高校甚至被逼造假数据而遭到质疑;更让大四生和毕业生面对就业而产生各种负面心理压力……
  No.5没想到
  ——有如此多岗位没有人达到要求
  在《夏季高校失业猛增:为什么会这样?你该怎么办?》中,未来十年,乔治敦大学教育和人力中心乐观地看待美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未来十年就业市场将给四年制本科生提供1940万个岗位,按2013年170万本科毕业生计算,本科生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供稍大于求。在1940个岗位中,1070万个工作岗位是新生的,而870万个岗位是美国退休者提供的。
  那么,中国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如何呢?
  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3年6月的报告《关乎2500亿美元:把握中国高速增长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中有所担心,但它并不是担心中国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是预测到2020年中国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其中缺口2400万。如果中国到2020年不能填补这一缺口,麦肯锡预测,中国的GDP将减少2500亿美元的增长(约为GDP的2.3%),这个数量相当于以色列GDP的经济总量。
  麦肯锡分析,中国正从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从世界的制造车间逐步升级为服务航母,这将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其中,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最为强劲。麦肯锡预测,制造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10%增长至2030年的20%以上。
  但是,工作岗位如此之多,并不意味着容易找工作。麦肯锡曾做过不同的调查,结果一致显示,用人单位对新近招聘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满意、不管是本科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抱怨主要集中在缺乏技术培训、英语能力不够,以及团队合作、逻辑思考和创新精神等软技能不足。2013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1/3称很难找到高技能人才,61%的企业将此归因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就业训练。
  No.6没想到
  ——近半毕业生就职于19大城市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7%在直辖市就业,29%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4%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分析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分布,可以发现近半大学毕业生留在了大城市这一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大家都知道,副省级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
  (No6~11的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No.8没想到
  ——名不见经传的专业就业率最高
  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给水排水工程(97.5%)、汽车服务工程(96.9%)和矿物资源工程(96.7%)。高职高专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学前教育(97%)、铁道交通运营管理(96.8%)和电气化铁道技术(96.5%)。
  No.9没想到
  ——毕业3年后收入那么高
  毕业工作了3年,2009届本科毕业生有8.9%的人月收入达到了10000元以上;高职高专生毕业3年后有4%的人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在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6%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超过5000元。
  No.10没想到
  ——高职生更易升迁
  2009届大学生毕业3年内,有54%的人获得职位晋升,其中本科生的这一比例为52%,比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低4个百分点(56%)。在本科生的晋升中,管理学类获得的职位晋升比例最高,为57%;医学类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低,仅为34%。高职高专从事轻纺食品的毕业生3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67%,医药卫生类最低,仅为38%。
  本科毕业生认为,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48%)、扩大社会人脉(38%)对职位晋升最有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则认为,扩大社会人脉关系(45%)、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39%)最有帮助。
  No.11没想到
  ——创业也集中行业
  2009届本科生毕业3年后,创业集中于:中小学教育机构(5.1%)、建筑装修业(4.5%)、服装零售业(3.1%)、教育辅助服务业(3.1%)、其他个人服务业(3.1%)。对于高职高专生而言,毕业3年后的创业机会集中于其他个人服务业(5.5%)、建筑装修业(4.4%)、服装零售业(3.7%)、电子产品和电器用品零售业(3.4%)。
  本科创者人认为创业最重要的5项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协调安排、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高职高专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理解他人、谈判技能和协调安排最为重要。
  No.12没想到
  ——小城市也有春天
  麦肯锡指出,由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极具诱惑力,结果不可避免:大城市高技能人才富余,而中小城市又捉襟见肘。预计在未来二十年,曾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前40大城市将不再是主要的增长引擎,代之的是数以百计的较小城市。
  No.13没想到
  ——2013就业景象并不黑暗
  最后再重复一下新来的记者和她的同学们的感受:求职时焦虑重重,但最终我们都找到了较满意的工作。以后,无论外界或媒体再嚷嚷就业多么难时,同学们要相信:结果终旧是美好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重型脓毒症(SS)病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及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12例严重腹腔感染致SS病人术后第2 d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大承气颗粒,对
夏季母猪受胎率明显低于其它季节,产仔数量减少,弱胎、死胎增多,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有机集成,构成日常生活中视觉和听觉并用的视听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和积极思维
(一) 班长走上讲台说:“后天期中考试……”全班上下平静得像不起一点儿波澜的湖面。其实对于在火线上拼杀的战友们来说,考试不过是呼啸乱窜的毫无杀伤力的子弹,早已千疮百孔
期刊
《三峡》选自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它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本文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而《朝发白帝城》的作者
期刊
防晒品包括日光防护、晒后护理品以及美黑产品,而全球美黑产品市场呈现下降趋势,属于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目前,随着人们对预防日光UVA和UVB射线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防晒品的
2016年(第十四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ICSD2016)于2016年4月27—29日在上海国丰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和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主办,中国日用化学工
介绍了应用烯烃氧化法、烯烃过硼酸盐氧化法、环氧烷烃与水加成法、有机酸溴代水解法、环状碳酸酯水解法等合成烷基邻位二醇的工艺特点,并对二醇类新型防腐剂的国内市场需求
平山县位于石家庄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648km2,其中耕地面积30133.33hm2。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589hm2。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2006~2008年进行了全县范围内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监测,土壤钾素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清朝人刘世馨撰写的《粤屑》,记载了一件明代在广东新兴县发生的奇案。新来的李知县出城,看见一个坟堆前有一个盛装女子在哭丧。再定睛细看,却是穿着丧服。问随从,随从都说老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