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语文学风营造魅力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语文学风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他依附于校风,存在于个体,有着人格的魅力,是一种难得的潜在的教育力量。但目前,应试的实际又悖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出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学风的培养,应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把学生放在一个大语文的环境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学风,进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科学预习,重视积累;二、精心导入,兴味盎然;三、个性解读,精彩纷呈:四、适度拓展,综合提升:
  【关键词】语文 学风 培养
  良好的语文学风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他依附于校风,存在于个体,有着人格的魅力,是一种难得的潜在的教育力量。但是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和许多学校处于安全的考虑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教师跟班制,严重的制约了语文学风的培养。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刚刚踏进初中的门槛时便开始了应试训练,以大量的试题代替语文学习,把灵动的课堂变成竞技演练场。有的班主任把名家经典视为闲书严禁在教室出现。我觉得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人手,把学生放在一个大语文的环境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学风,进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科学预习,重视积累
  语文的积累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一种兴趣和经验的积累。好多学生习惯于预习就是把教辅书上的现成资料搬上笔记本,有的学生虽然把作者资料查得非常详细,但对资料缺乏起码的鉴别,不知道哪些该识记,哪些了解就行,哪些必须掌握,眉毛胡子一把抓,资料中出现的生字也概不理睬,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没读,自然连生字词的位置也不知道。更何况现在的教辅读物泥沙俱下,错误百出,有时还会误导学生。这样的拷贝式预习耗时且低效,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要求加以引导,使学生的预习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漫无边际。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调动已有的经验,引起探究的兴趣。如在对待生字上不妨学学朱湘先生的做法,引导学生想象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既有趣味性,还有文化内涵,学生做惯了这样的想象,每遇到一个生字就会查字典,就会联想到一种情景,就想追根溯源。
  二、精心导入,兴味盎然
  课堂导人语的“精心”二字,一方面体现在语言表达的精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内容设置的精心上,更重要的是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的寻找,我认为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段,了解其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导入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识接受层面上:还有就是作为语文课的导入,必须根据内容特点体现足够的地域特色或文化魅力。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教师精心设置了导语,神采飞扬地导入,其结果却是学生神情木然的面对,这样的导入没把学生导人,反而把教师”导出”了。记得我校一位老师在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先是打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口号“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然后发问:罗布泊在哪里,它的过去与现在各是怎样的呢?关注了焦点,很快就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产生了深沉的忧患,一下子就切合了课文的重点。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无形中把课堂延伸到了生活中。
  三、个性解读,精彩纷呈
  现在许多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课件上语文课,融音乐、美术、语文于一炉,加之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课堂显得热热闹闹,“精彩纷呈”。但我以为语文课真正的精彩不仅于此,不是学生不拘泥于教师的预设水到渠成的解决教师想让学生知道的问题,而是在教师抛出的问题之外做更多的“旁逸斜出”的解读;在文字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想象,抓住课堂上灵光一闪的瞬间(因为灵感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教师让学生想象学生就一下子进入了想象的状态):在个性解读基础上的自由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给了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契机,也打破了教师日渐定势的思维。师生会在45分中之外静下心来做更多的思考,甚至会搜集更多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无形中扩大了课堂的外延。
  四、适度拓展,综合提升
  中学语文课堂着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所以在个性解读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书面表达,在解读课内文章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应唤起学生的认同感,内化和提升自己的人格。记得在看了钱梦龙先生执教的《睡美人》课堂实录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钱老在课堂上沉稳的等待,其次便是知识的迁移和人格的提升。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最大的收获就是人格的提升,学生能够把课堂上获得的感动真正的内化成一种行为,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格。
  总之,语文学风是学生主体的语文能力、语文兴趣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主体的教法教风的集中体现,同时是一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一种体现。要培养一种良好的语文学风,必须打破许多陈旧的观念,必须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必须多方配合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合力,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最近,经常听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互联网等信息平台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诱因增多,使一部分学生在兴趣上产生迁移。但我认为,学生厌学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
期刊
在电力通信领域,近年来骨干传输网承载的业务量不断增多,传统的SDH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电网业务的带宽要求。而OTN技术不仅支持大带宽业务,同时利于维护管理和灵活组网,随着OTN
入了新的活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发挥生物教学的[]对学生实行隐性分层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生物
【摘要】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把我们的教学空间拓展得海阔天空。但一定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拿来”就用,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效率 教学  信息技术誉为“人类文明的第三个里程碑”;它是“人类走出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的确,由于有了计算机、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信息技术无处不介入我
丰富生活实践,培养想象情趣;利用课文范例,展开想象训练;创设情境,科学命题,拓开想象空间.
期刊
科学课程改革给科学教师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部分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迷失了方向.既不像传统自然课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在科学课中落实新课程的精
期刊
【摘要】开展课题实验,是“教科研育师、教科研兴校”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和形式上的误区,教师有诸多歪理远离课题,农村教育科研在走出误区的同时要让教师搞清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只有教师真正成为探索者、研究者,才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课题 研究 误区  教育课题实验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一、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美育因素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把孩子从重复的读写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和学生都告别那种“枯燥的工作”?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达到是字的目的?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所得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动力,对于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作
期刊
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完成大量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精心设计精细化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