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有大幅度提高,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里,关心老人,研究老人的需求和行为规律,满足老年人的要求,成为居住环境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 老年人生理、生理与养老模式的选择
要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①姿势控制能力降低。②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年人极易发生跌倒。③视觉方面。老年人判断物体高差和有物体光影变化的能力减弱。因此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社会职务、年龄等变化,心理上也相应的变化。如退休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圈子缩小,有些人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或“退休综合征”,因离退休而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往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有广泛的联系,从他们之中寻求友谊、慰藉和互助。
根据我国国情,国家老龄委提出实行“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四结合的原则,采取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集居社会化养老为辅,与社区昂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针对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模式,设计结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及营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尤为重要。
2 老年人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2.1 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及相关配套的设置
中小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宜与居住区配套设置,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可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
基地应选在地质稳定、排水通畅、日照充足、远离噪声和污染源的地段;基地内不宜有过大、过于复杂的高差、交通便捷、场地周边活动安全;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人的娱乐区;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2.2 老年居住建筑设计原则
老人住宅,首先要一切从老人的居住生活行为特征出发,应很好地理解老年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身体机能、心理特征、生活结构和具体的家庭与社会养老生活形式,确定合适的设计方针。
2.2.1 要有功用性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家具、器具和设备要配置在便于老人操作的位置。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
2.2.2 要有安全性
住宅内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注意。特别是地面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坎;在厕所和浴室或协助老人用力的地点,要安装扶手,门最好改为推拉式的。要用鲜明的色彩和照明,以提醒老年人注意。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在老年人判别力、行动力减退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2.2.3 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
2.2.4 要能确保隐私性
老年人害怕孤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不断创造机会加强社会交往之外,还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当老年人和儿子夫妻同住时,既要创造一个未被疏远的感觉,同时又要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即使到了年老高寿时,也应当保留一个自己的空间,并适当保留更方便家人提供照顾的地方。
2.2.5 要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老人生理将由健壮到衰老,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
3 老年住宅产品的设计原则
由于人口比例中老年人增多,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强,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也渐渐成为过去,同时随着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更多的老年人要独自生活,因此要求有独立的住房设施。我们现行的一般设计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住房。其最大不同点之一是由于孩子们分居离开家庭或由于丧偶而造成的二人户或单人户;二是由于年老身体机能退化必须有专门的设计措施及设备。此外,某些基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则在老年人住房设计规划时也应遵守。人们上了年纪,通常并不愿割断他们与家庭和邻里的联系,而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生疏的环境里,他们不仅需要个人活动,还要求参与社区的活动。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因此,在老年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尽可能在楼内外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流、人际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环境;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4 老年住宅产品的外部环境设计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要求,主要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考虑,应做到无障碍、便于到达、容易识别等特点。
4.1 交通安全设计。
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角度考虑,人车分流是主要原则,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人本思想,而且会给老年人有亲切的感觉。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要有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这样即使在高峰期间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新书也是很高的。并且小区的出入口车道应该合理,利于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行,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4.2 休闲活动环境设计。
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环境要从人本的角度考虑,第一,安全性的规划。第二,老年人多数有记忆力下降的特点,所以应有显著的建筑外观设计,第三,关于团体的社交设施要完善。
4.3 景观的设计。
老年人的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去看的。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当的参杂水体设计也是可以的。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
4.4 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
对于正常小区的完善性要求较多,单纯的从老年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最需要的则是医疗和体育等设施的配备。其它的一些如: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尽量要配套。
5 结语
我国的老龄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设计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的民生大计的事情。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情况,规划和建设属于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雪原.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
[4]郑菲,王珊,李瑞瑞等,浅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J].室内设计,2002,2.
[5]车韬,适用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及建筑空间[J],建筑,2002,9.
[6]邓海波,郭晓君,成丽等,关注人性,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J].工业建筑,2006,36.
1 老年人生理、生理与养老模式的选择
要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①姿势控制能力降低。②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年人极易发生跌倒。③视觉方面。老年人判断物体高差和有物体光影变化的能力减弱。因此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社会职务、年龄等变化,心理上也相应的变化。如退休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圈子缩小,有些人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或“退休综合征”,因离退休而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往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有广泛的联系,从他们之中寻求友谊、慰藉和互助。
根据我国国情,国家老龄委提出实行“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四结合的原则,采取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集居社会化养老为辅,与社区昂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针对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模式,设计结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及营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尤为重要。
2 老年人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2.1 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及相关配套的设置
中小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基地选址宜与居住区配套设置,大型、特大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可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
基地应选在地质稳定、排水通畅、日照充足、远离噪声和污染源的地段;基地内不宜有过大、过于复杂的高差、交通便捷、场地周边活动安全;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人的娱乐区;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2.2 老年居住建筑设计原则
老人住宅,首先要一切从老人的居住生活行为特征出发,应很好地理解老年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身体机能、心理特征、生活结构和具体的家庭与社会养老生活形式,确定合适的设计方针。
2.2.1 要有功用性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家具、器具和设备要配置在便于老人操作的位置。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
2.2.2 要有安全性
住宅内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注意。特别是地面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坎;在厕所和浴室或协助老人用力的地点,要安装扶手,门最好改为推拉式的。要用鲜明的色彩和照明,以提醒老年人注意。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在老年人判别力、行动力减退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2.2.3 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
2.2.4 要能确保隐私性
老年人害怕孤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不断创造机会加强社会交往之外,还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当老年人和儿子夫妻同住时,既要创造一个未被疏远的感觉,同时又要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即使到了年老高寿时,也应当保留一个自己的空间,并适当保留更方便家人提供照顾的地方。
2.2.5 要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老人生理将由健壮到衰老,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
3 老年住宅产品的设计原则
由于人口比例中老年人增多,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强,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也渐渐成为过去,同时随着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更多的老年人要独自生活,因此要求有独立的住房设施。我们现行的一般设计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住房。其最大不同点之一是由于孩子们分居离开家庭或由于丧偶而造成的二人户或单人户;二是由于年老身体机能退化必须有专门的设计措施及设备。此外,某些基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则在老年人住房设计规划时也应遵守。人们上了年纪,通常并不愿割断他们与家庭和邻里的联系,而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生疏的环境里,他们不仅需要个人活动,还要求参与社区的活动。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因此,在老年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尽可能在楼内外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流、人际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环境;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4 老年住宅产品的外部环境设计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要求,主要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考虑,应做到无障碍、便于到达、容易识别等特点。
4.1 交通安全设计。
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角度考虑,人车分流是主要原则,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人本思想,而且会给老年人有亲切的感觉。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要有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这样即使在高峰期间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新书也是很高的。并且小区的出入口车道应该合理,利于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行,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4.2 休闲活动环境设计。
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环境要从人本的角度考虑,第一,安全性的规划。第二,老年人多数有记忆力下降的特点,所以应有显著的建筑外观设计,第三,关于团体的社交设施要完善。
4.3 景观的设计。
老年人的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去看的。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当的参杂水体设计也是可以的。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
4.4 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
对于正常小区的完善性要求较多,单纯的从老年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最需要的则是医疗和体育等设施的配备。其它的一些如: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尽量要配套。
5 结语
我国的老龄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设计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的民生大计的事情。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情况,规划和建设属于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雪原.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
[4]郑菲,王珊,李瑞瑞等,浅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J].室内设计,2002,2.
[5]车韬,适用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及建筑空间[J],建筑,2002,9.
[6]邓海波,郭晓君,成丽等,关注人性,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J].工业建筑,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