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年堂末路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塑年堂之前,朱旭东有过“力天”、“新发明”、“新发现”、“发密旺”、“九华山”、“曹教授”,经营主业都是生发黑发,模式都是广泛加盟、疯狂吸金、迅速扩张,“夸张宣传-迅速崛起-遭遇投诉-被查处没落”的轨迹也是惊人的一致。
  塑年堂终于没有成为投资人的现金流永动机。
  6月11日,苏州公安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塑年堂主要犯罪嫌疑人朱旭东、范晚霞等正式提请苏州金阊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随后,这家号称“全国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治疗脱发、白发的连锁服务机构”100多家门店一夜之间关闭。
  “上海黑发堂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去年秋让苏州一家叫塑年堂的公司收购,染发单价从80元涨到218元,我对店长说:你们店好像在抢钱!我敢打赌,你们公司要不了两年肯定倒闭!昨天去染发,真的倒闭了!我刚买的2880元卡只用了一次啊!我可是与他相伴了12年啊……”某消费者在微博上哭诉道。
  有部分受害者甚至向有关部门请愿,要求释放朱旭东,声称朱旭东被抓,自己的钱就真的没希望了。
  愿赌不服输的投资者“杯具”了,因为朱旭东可能要进去10年。
  朱旭东的“大事记”
  慈溪界牌村有自己的工业,加上自有土地,当地村民的生活都比较殷实。朱旭东就出生在这里。 “那小子从小就非常机灵,打架都不会吃亏的。”村民反映。
  朱旭东的父亲朱元开当过兵,退伍回到家乡后,在慈溪当地一家知名的打火机厂做到中层,朱元开的妻子平时打打零活,夫妻俩就朱旭东一个孩子。 朱元开说,朱旭东反应快,数学尤其好,很坚强,很少哭,初中老师曾经评价说阿东适合做地下工作。
  1996年,17岁的朱旭东只身一人来到宁波就读技校,“刚开始他填报的是船舶专业,后来被调剂成五金了。”朱元开说,朱旭东从来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毕业工作没多久就辞职回家。
  回到慈溪,朱旭东开起了一家化妆品店,其间还参与了“完美”保健品的推销,练就好口才。看到儿子创业艰辛,50岁不到的朱元开提前退休了,帮儿子一起打理生意。但一个小小的门店发展速度,让朱旭东并不满足,同时他还埋怨父亲的加入。“他意思是因为有我在,他就放不开,发挥不了。”
  当时朱旭东常看的一本杂志叫《商界》,有一期封面人物名叫何光,是贵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朱旭东说要去找他,因为他觉得能上杂志封面的都是成功的人,他要向何光学习。”
  2001年,朱旭东南下贵州。没想到,没多久,何光还跟着朱旭东一起来了趟慈溪,并和朱元开称兄道弟。“他认旭东为外甥,跟我说,旭东头脑很灵光,但强调我要管严一点。”朱元开叹道。
  但朱旭东的野心却没有被约束住,因为2003年在衢州朱旭东找到了做大的突破口: 加盟。 模式有两种,一是朱旭东手头号称有几百种美容产品,投资人只要出四五万元就可以代理其中一种,那么这种产品之后在各家美容院的销售额,投资人都能提成。另一种模式就是直接加盟开美容店,利润分成。他的这两种“合作”方式,将自身的扩大经营的投入全部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而朱旭东做生意的第二个技巧是,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投放。
  这种形式下,“力天”在衢州迅速扩张,力天的加盟者张青说:“当时人们简直就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争着抢着要拿朱旭东美容产品的代理。”要参与投资的人络绎不绝,到2004年底,也就是仅仅一年时间,朱旭东已经在衢州地区发展了28家美容连锁店。
  但随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朱旭东在衢州消失,随后又有了“九华山”在宁波迅速崛起,“九华山”被查后,又有了“塑年堂”。
  托管加盟与高分红谎言
  不得不承认,朱旭东是个人才,他是个懂得轻资产运营奥妙的人。
  一无核心产品为纽带,二无品牌管理输出的加盟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人入局?
  “口才太了得了,而且他的宣传抓住了一大批工薪阶层以及四五十岁人的普遍心理,想创业可苦于没时间、没有项目,而朱旭东画出的饼就是只要投资,就能坐享其成”。一位曾经追随过朱旭东的人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据悉,塑年堂早期的会员顾客,大都是抱着生发黑发的目的,来店消费。可塑年堂很快就推出加盟分红的政策:投资30万起步,一般三四个投资者就可以开一个加盟店,然后每个投资者享受当年利润的20%作为“分红”。
  此前有媒体称,塑年堂对外宣称其店面全部为直营店,但事实上都是加盟店,且不对外招募,而是在各门店的消费者中直接推广,如苏州的加盟费为25-30万元,南京地区的加盟费为35-40万元,上海及浙江地区的加盟费为40-50万元,加盟者一次性支付加盟费后,另需承担每年加盟店的房租。
  但是,投资协议到了2010年下半年发生了变化,首先“门槛”没了,“介绍我投资的那个店长,他跟我说塑年堂要在全国开千家店,问我要不要投,而且投资起步价已经降到10万元了,甚至5万也行。”而投资回报率,从当年“利润”的20%居然变成了“投资额”的20%,甚至30%。
  从利润的20%到投资额的20%,这一微小差异显示塑年堂已经变质,开始成为托管加盟,并且这个托管加盟所承诺的利润率远远超过大多数行业的利润率。换句话说,这个投资回报变成不管塑年堂赚不赚钱,20%都是稳赚不赔,于是大批会员因此追加投资。
  记者采访了一些化妆品行业的人,证实化妆品行业的净利润率确实很高,能达到20%,但是这仅对于货真价实、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产品而言。而对于以护发素冒充生发黑发产品的塑年堂而言,肯定是无法恒久保持这一盈利水平的。
  这就成了一个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最常用手法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也是朱旭东的惯用手法。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因为产品没效果,老顾客质疑,也影响了新顾客加入,渐渐地,头发生意也就淡了下来。”原塑年堂无锡店店长回忆说,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总部下发给分店的销售任务不再局限在头发上。
  2010年12月,塑年堂杭州各门店推出一项活动:凡办会员“钻石卡”,将免费获赠A类翡翠一枚。   刚收到翡翠,杭州市民马女士又发现塑年堂开始推销养生了。“每次去做头发,服务员就会在你耳边不停地唠叨,说养生是未来很有前景的行业,让我们投资”。
  资料显示,2011年11月25日,塑年堂引进了一个自称抗衰老产品——SOD。
  同时,塑年堂还推出养生保健项目——雷火养生法,自称通过独家专制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穴位上熏熨,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2011年12月29日,塑年堂再次推出养生保健圣品——冬虫夏草。
  另外,在塑年堂之前,朱旭东有过“力天”、“新发明”、“新发现”、“发密旺”、“九华山”、“曹教授”,经营主业都是生发黑发,模式都是广泛加盟、疯狂吸金、迅速扩张。但它们“夸张宣传-迅速崛起-遭遇投诉-被查处没落”,轨迹惊人一致。只是处于不同区域而已,有的在衢州,有的在宁波。
  这就是朱旭东的“精明”之处。一个品牌完了,还有另一个品牌支撑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也造成了信息的区隔,加盟者肯定不知道这么多品牌的背后,站着同一个人。
  
  成也媒体 败也媒体
  名人代言、明星助阵、广告轰炸,这不是朱旭东的发明,这是本世纪初江浙制造业如安踏、利郎等的造牌手法,但朱旭东将它用在了“加盟事业”上了。
  塑年堂能够在短时间内赢得消费者、投资者的信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塑年堂不惜花重金,聘请名人代言。
  塑年堂进入浙江地区的营销方式十分高调,初期在地方都市类纸媒上密集投放整版广告,华丽包装身世,编造秘方。其在地方主要媒体上大篇幅的广告投放,持续时间达数月之久,广告篇幅多达上百个版面。在长期的广告轰炸下,该产品开始被消费者接受。而被媒体曝光后,更多的纸媒、电视媒体、电视主持人加入了对该产品的正面宣传。
  甚至于后来塑年堂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曾向仲兴乡张巷小学捐赠100万元。
  这种手法在民间资本充裕又渐渐无处可去的的江浙确实效果显著。仅以杭州为例,塑年堂自2009年11月进入以来,3个月就密集开店30家以上,从选址、装修、开张、营业,平均一个月开张10家。
  塑年堂的发展速度令人诧异,一位从事连锁经营业10多年的王先生连说“不可思议,哪怕是开连锁奶茶小铺也没这个速度”。
  朱旭东的父亲朱元开曾说,朱旭东反应快、数学尤其好。但数学好的朱旭东为何没算出破产的大概率事件呢?这让人疑惑。
  其实玩庞氏骗局的朱旭东,显然也给自己留了一手。
  所有投资者,都会签订一份合同,但合同另一方并非塑年堂,而是一家名叫“苏州银进鼎昊”的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记者通过工商登记查询得知:该公司法人代表就是朱旭东,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因为是“有限责任公司”,万一发生客户索赔,注册的10万元是最高赔付额度。
  如果没有央视2011年的3·15晚会,塑年堂的庞氏骗局还可能继续玩下去。因为黑发生发产品以及塑年堂的其他产品,大都具有很大的“高科技”性质,投诉对它们而言往往不是致命的,而加盟者并不靠利润分成,而是靠投资额分成。
  在央视3·15晚会上,塑年堂所谓的“高科技”,所谓的“白发变黑”,全部被赤裸裸地曝光在世人面前。如果说,此前的投诉还大多是势单力薄的消费者,3·15晚会之后的投诉发起人很多就是投资人、加盟者了,他们掀起了排山倒海之势,将塑年堂送上了没落之路。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塑年堂的门店开始大规模缩减。据苏州公安局金阊分局通报,塑年堂在全国的门店最多时为160家,而2012年5月歇业前,塑年堂在江浙沪只剩下74家门店,主要集中在苏州、杭州等地。
  “塑年堂事件”被查处已有些时日,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未消除。广告虽不能等同于新闻宣传,但也有价值导向问题。主持人代言企业广告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更不能违反有关政策法规,误导消费者。“塑年堂事件” 拷问媒体公信力,也给主持人代言广告敲响警钟。
其他文献
“成立联盟可以为各个酒店提供更加专业的人员和经营培训,集中采购等方式又可以为酒店节约开支,最终帮助非星级酒店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非星级酒店联盟主席姜海星这样说。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酒店产业自身的进一步提升,酒店客源不断细分,而酒店客源不同的消费诉求决定了其对酒店产品的选择。2002年以来,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快速扩张,一星级、二星级酒店开始没落,大有被经济型酒店取代之
期刊
王彩霞  《中国连锁》杂志社高级编辑    一眨眼,3·15晚会已经办了22年,做观众已经做到没感觉。  倒是第二天“一个平头百姓”的诸多“想不通”,很触动人的神经:为什么记者都能发现的问题,执法部门就发现不了?为什么只有晚会曝光以后,各路人马才都出来?22年的3·15晚会究竟达到多少目的?拿着纳税人钱的人为什么不做该做的事情?这位“平头百姓”甚至建议:工商执法部门与记者交换工作,发扬舆论优势来管
期刊
餐饮企业太多太杂,小而散。餐饮业不仅仅提供温饱服务,还需要用感情投入,做出精品。中国餐饮产业需要大品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大品牌。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饮食习惯各异、餐饮产品丰富多样。我们国家的餐饮企业也非常多,但是拳头企业不多,很多老板说餐饮是现金流很好的生意,但历史证明,没有好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没有好的股权结构,是做不大的。  中国餐饮业品牌众多,而国际化的大品牌不多,上市公司
期刊
程锋  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    大浪淘沙开始了。  2012年年初,曾经豪言要挑战淘宝网的品聚网宣布暂停公司业务;奢侈品购物网站尚品网因资金链断裂最终停止运营,此时,距其正式开通不足一年。  其实,在经历了2010年至2011年疯狂扩张之后,中国电子商务2011年年终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多家网络零售企业频现亏损、倒闭或调整事件。  团购方面,前期疯狂扩张的拉手网、窝窝团也遭遇资金困难。据领
期刊
加盟商缺乏自有资金,但总部害怕承担风险,不愿提供品牌背书,连锁贷仍处于纠结中。不仅如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连锁贷,很多都是普通贷款包装出来的,是不接地气的所谓连锁贷。  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负责人陆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中国连锁》:由于交易成本的原因,银行一般都喜欢大企业,浙商银行是怎么看待小微企业的机会的?  陆征:我们对小微企业是有严格界定的,对我们来说,贷款
期刊
洗衣行业可以说是连锁贷的突破口,福奈特、北京荣昌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已经建立了内部融资平台。对洗衣行业而言,设备是主要的投资,这也直接促进了由总部担保的融资租赁模式的诞生。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奈特的副总经理于涛。    《中国连锁》:福奈特现在的内部融资平台发展得怎么样?  于涛:我们现在的内部融资仍处于第一个阶段,即主要为已经在合作的系统内的加盟商开二店或者设备更新提供融资支持。我们主要是想稳妥
期刊
以最相宜的价钱提供切合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高度重视地区市场的特性,兼顾各地习俗和文化的独特需要,这或许就是屈臣氏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商业巨擘李嘉诚已经年逾八十,尽管他一再声称身体很好,但毫无疑问,他真正的敌人是时间。年事已高的他,最近终于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  不出众人所料,长子李泽钜获得其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属于未来守业人。而有小超
期刊
标识作为企业的名片,反映企业的形象,然而现实中企业却经常“变脸”。日前,针对企业品牌换标和多品牌的问题,《中国连锁》杂志社记者采访了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中国广告主协会媒体委员会肖明超先生。  《中国连锁》:我们看到这两年有很多企业在改换标识,请问您了解到了情况是怎样的?  肖明超:2010年6月30日,李宁启动了新标识,将其“L”型标识更换为“人”字形,“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也被“Make
期刊
与国产葡萄酒大量通过批发以及酒店、商超终端等传统渠道走货不同,进口葡萄酒更钟情于以专卖店为特征的市场推广模式,比如酒窖、红酒屋、进口红酒连锁专卖店等,来吸引资金、聚集行业资源。  习惯的改变往往取决于环境,当中国加入WTO之后,关税的逐步降低,给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大发展创造了一次良好契机,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红酒,喜爱红酒,新的红酒销售模式也逐渐在市场中成型。  近年来,中国红酒市
期刊
有为了区分定位而将名称更改的企业,但也有将名称改回来的。  2012年5月,万达集团内部传出消息,公司旗下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百货品牌万千百货,将于2012年7月起统一正式更名为“万达百货”,相关品牌标志、形象设计、商标注册等各项工作都在积极筹备中。  据万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是出于商业层面考虑,万千百货品牌辨识度较低,更名后的万达百货将借势万达品牌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此次更名是服从集团品牌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