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探究的教学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实验”栏目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实验的一部分,结合“课外实验”栏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课外实验”栏目有效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及做好“课外实验”栏目教学、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义务教育化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资料、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形式呈现在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而教科书中“课外实验”栏目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部分,趣味性强,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此栏目教材设计注意了实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们必须重视“课外实验”栏目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积极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课外实验”栏目教学现状分析
   (一)评价机制影响课外实验的开展
   由于当前的评价机制侧重于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实验操作考核还没有真正纳入中考的计分范围。在一些学校教师的意识中,仍然认为中考不考实验实际操作,做不做实验一个样。教学中一味赶进度,忙于复习,很少顾及“课外实验”的教学,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是教师的讲实验或演示实验代替了课外实验。大多数学生课后忙于知识的巩固练习,加之多数老师不检查“课外实验”的落实情况,学生根本顾及不到课外实验,忽视了课外实验对自身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
   (二)客观条件的限制影响课外实验的落实
   课外实验本该是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找不到书本上列举的课外实验所需的材料。现行人教版教科书中提供了8个课外实验内容,但有些实验材料,如制作净水器的活性炭、自制汽水的柠檬酸和小苏打、制作叶脉书签的10%NaOH溶液,以上材料都是学生不能轻易得到的材料,学生往往会因为实验材料的缺乏而束手无策,进而挫伤了实验的积极性,使得课外实验不能落到实处。
   二、实施“课外实验”栏目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确保实验任务的完成到位
   教材中共列举了8个“课外实验”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究。
   1.集中动员
   如何进行课外实验,初三学生对此很陌生,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讲座的形式给同学启发引导,让学生知道做好“课外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通过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的要求。
   2.组建实验小组
   为确保完成课外实验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化学学习的差异,兼顾学生成绩、家庭距离、动手能力均衡组建实验小组,一般每组2至4人。实验小组成立后,由组内成员推荐一名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做好实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如实记载实验记录表以及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
   3.制定实验方案
   为了使课外实验能够顺利完成,教师要全面布置、检查、落实课外实验的要求。实验之前应向学生明确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重点以及完成实验的时间和实验成果的呈现方式。要求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用品、步骤等),指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
   4.分享实验成果
   各小组完成课外实验内容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认真审核,评定学生的实验情况。同时展示实验成果,如学生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制取的白糖晶体、叶脉书签等成果,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全体同学和老师参与评议。再次,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反思,感悟实验中的收获,鼓励学生根据家庭小实验撰写化学小论文。
   (二)保证实验用品的落实到位
   实验用品是学生完成课外实验所必备的物质条件,没有最基本的实验用品,课外实验就不能落到实处。
   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化学药品,如食盐、食醋、蔗糖、白酒、食品级的碳酸钠、柠檬酸、鸡蛋壳、蜡烛、铁钉、钢丝、铅笔芯(石墨)、废干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以及厕所清洁剂(PH约为1)、厨房洗涤剂(PH约为13)等都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药品。
   启发学生寻找化学仪器代用品,如用水杯代替烧杯,塑料饮料瓶作为反应容器,食品用的塑料小勺代替药匙,吸管作导管,眼药水瓶子作滴管,塑料盆作水槽,矿泉水瓶上半边作漏斗,注射器作量筒、集气瓶、滴管等等。
   发放学生不易得到的实验用品,如木炭、活性炭、纯碱、明矾、胆矾、滤纸、PH试纸等。要求学生向老师借用多次使用的仪器,如试管、试管夹、漏斗等仪器。
   (三)拓宽课外实验的渠道
   1.拓宽实验内容
   除了教材上所列的8个课外实验外,教师还可以补充有关课外实验的内容。如:茶壶除水垢(用醋酸)、冰箱除异味(活性炭)、雨水PH的测定、明矾净水等,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课外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探究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实验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2]。①收集一些刚剪下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样品,分成3份,分别用线系成一束。②将3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2,静置约30min。③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测一测家中洗发液的PH值。以上探究内容可改为课外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完成。用厕所清洁剂(PH约为1)、鸡蛋清(PH约为7)、厨用洗涤剂(PH约为13)作为试液进行对比试验,如将头发样品在相同试液浸泡不同的时间,或者在不同的试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课上进行交流。
   2.优化实验内容
   对于难度较大的课外实验,我们可以尝试优化实验内容,强调实验的注意点。如: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要求用大约25g白糖放在约10mL沸水中,充分搅拌至少量白糖不再溶解,预先系好的糖的一粒小晶体吊在溶液中间,线的另一端系在筷子上,把筷子架在容器上。这样做能得到大而完整的晶体。强调以下注意点:一是容器和细线要洁净;二是实验时间可能比较长,要有耐心。经过这样的优化和提醒,实验容易成功,学生能体验探究的过程。
   3.拓宽实验途径
   对于长期寄宿在校的学生或者条件较高的实验,教师可以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开放实验室的形式来确保家庭小实验的落实。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书面向老师申请实验药品和仪器,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在实验室完成课外实验。例如制作叶脉书签,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分组共同完成。
   总之,“课外实验”栏目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基于多年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方法的反思,尝试游戏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我们提出的游戏识字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促使低年级学生自发性地产生积极的、愉悦的和浓厚兴趣的状态,为实现“识字教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采用的“识字”活动方式方法。我们的意图是,把游戏与识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合理转化,使施教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识字
摘 要:笔者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部分小学为例,通过对部分科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评价了其适应性水平,并联系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适应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追求一种和谐、均衡、更具浓厚人文关怀的新境界,体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一种新的时
摘 要:对《新标准》和《PEP》的词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两套教材的总体语言输入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两套教材的总体词汇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基本上与《新课标》的词汇一致;各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在数量上不均衡,而且在具体的选词方面存在偏差。  关键词:《新标准》;《PEP》;《英语课程标准》;词汇;对比    一、研究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
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目的,围绕着新课改突出以人为本,力求师生自主的核心价值理念,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范例,取得了很多新鲜的经验。对此,我们应积极地去学习借鉴,有效克服“水土不服”,更好地为我所用。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并非是“常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而是继承中的扬弃,是在不断夯实“常态”教学的基础上,在发展与创新中赢得教师自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成
摘 要:“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为例,就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探索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  当前社会尤其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越来越
一、沉入文本:明主旨。抓“教眼”,构主线    (一)三个“走近”明主旨  (1)走近作者。课文改编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该文刻画了一个淡泊名利、嵌崎磊落的文学家王冕的形象。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2)走近编者。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七组编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等课文,从课文和单元
一、引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它有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管如此,仍有个别学困生或胆小的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缺乏创新的勇气,作为教师该如何做呢?下面举一案例谈谈。    二、案例    笔者在教学北师大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新增的一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我们有幸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就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与各位专家商榷,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要求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
人教社崔峦老师曾说,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笔者教学国标苏教版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遵从“读法、写法、学法”三个维度,按照文章言语内容与结构特点精选内容、优化目标、简化环节,使教学在维度、深度与效度上整合统一。  板块一:巩固字词,把握内容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文中有7个生字和几个重要词语,现在来听写一下,请大家做好写字准备,要求正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拓展训练应以语用为核心,以语言运用为主线来选准语用训练内容,设计拓展训练,借“说”“写”叩问文本,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的理解;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用实践,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语言拓展的有效性。  一、以语言运用为主线设计语言拓展训练  (一)语言拓展训练——让抽象变具体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