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本关键句切入 促进学生语文课堂深度思维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很重要,好的课堂导入应该体现在课堂深处、文本深处,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那么,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如何设计呢?方法固然很多,但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和核心句进行课堂切入,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思考文本,促进学生深度思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一、用文本关键句切入的两个课例
  优秀的教学设计精彩纷呈,导入路径也各不相同。如在教读鲁迅先生的《社戏》时,笔者认为,在众多的课堂导入中最能抓住文本重点、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方法就是文章最后的一段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要把学生带进深度思维的王国,可以把这段话分成两个话题进行探究:一是“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二是“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就第一个话题而言,应提出的核心追问是:那夜的罗汉豆真的好吃吗?这个设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方面,如果说那夜的罗汉豆真的很好吃,但文中并没有任何描述,“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寥寥数语,仅仅是轻描淡写了吃豆的过程,而对罗汉豆的色香味只字未提,对吃豆的美好享受更是没有谈及。另一方面,如果说那夜的罗汉豆并不怎么好吃,又显得不妥,因为文中有两处佐证:一处是第二天“我”吃了六一公公送来的豆子后,“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另一处是文末那句“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学生只有通过有深度的思维才能破解这个难题:在文中,罗汉豆的味道已然不重要,“我”怀念的定然不是罗汉豆本身有多美味,而是“我”与小伙伴们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生活,以及小伙伴们那种热情好客、善良淳朴、聪明机灵的美好品质。这里的罗汉豆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美好生活、美好情怀、美好回忆的载体,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愫和一种象征。
  第一个话题研究透彻之后,第二个话题就变得简单了。一方面,文中多处表明,那夜的社戏其实并不好看。如“铁头老生并不翻筋斗”“晚上看客少”侧面反映了戏并不精彩,还有“我”最愿意看的“扮蛇精”“跳老虎”,等了好久都不见……既然那夜的社戏并不好看,为什么还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为什么“我”对那晚的戏如此怀念?通过学生的深度思维不难明确,“我”怀念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去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包括看戏前、看戏途中以及看戏后的美好感受,是“我”对平桥村优美自然风光的怀念,对平桥村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怀念,对平桥村自由快乐的美好生活的怀念。而且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深度追问,就能将文章的所有内容串起来,包括看戏前的两次波折、看戏途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以及看戏后在归航中偷豆,实则都与文章的中心密切相关,都是作者精心构思、严密布局的体现。
  可见,教读《社戏》,不拘一格地用关键句切入课堂,不仅可以直击文章的重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思维。如果把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几处美好情愫比作糖葫芦的话,那么,做课堂切入的这段话就是将糖葫芦串起来的竹签,这根竹签深入了每个糖葫芦的内核。
  再如,教读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也可以抓住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话切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围绕这句话走进文本,不仅能将文章核心内容完整地“拎”出来,也能促进学生思考,把握文本深度。
  二、用文本关键句切入课堂的几点好处
  从上述课例来看,用文本的关键句切入课堂,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可以直击文本重点。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能够抓住文本的重点。在日常的文本解读中,教师常常会为文本重难点的取舍而纠结,有时甚至会对文本的解读剑走偏锋。而文本中的关键句,就是作者的情感或想法的真实流露、真切表达,只要紧扣这些句子,自然不会偏离文本的重点。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在阅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水平的高度决定了他们理解文本的高度,学生的思维深度决定了他们对文本探究的深度。如果教师能抓住关键句,循序渐进地以问题驱动来推进课堂教学,就比较容易将学生带进文本深处。
  三是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让课堂精彩纷呈。传统的语文课堂,总习惯于按照不同的体裁,遵循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来梳理文本,展开研读。而以关键句切入走进文本,会使教学内容灵活多样,课堂结构减少一些割裂之感,变得严谨自然、浑然一体。
  四是可以让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来。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都进入了课堂,语文课一度成为其他学科的拼盘,德育、美育等内容掩盖了语文本身的味道。而以文章的关键句切入,让学生在有深度的思维中品析文本,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美好情感,语文学习就在课堂中真正发生了,“语文味”也就有了。
  三、如何锁定文本中的关键句
  准确锁定文本中的关键句很重要,它关系到能不能扣住文本的重点,能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是从在文中出现的部位来看。关键句多见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的态度,点明主旨,总领全文,奠定文本的感情基调;有的文章在结尾部分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收束全文。当然,还有少数文章的核心句在行文的中间出现,在作者的文字“流淌”过程中悄然“绽放”。
  二是从表达方式来看。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而在记叙、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往往就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和对客观事物的真切见解或主张,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三是从内容来看。关键句必须指向文本内核,紧紧围绕文章的核心话题与核心情感来进行阐述,这样才有利于课堂切入时问题的预设,才有利于问题指向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深度思维的目的。
  当然,语文课堂切入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用文本关键句切入课堂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却一定是能将学生带进文本精彩之处的、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能让语文课有“语文味”的方法。
  (責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交往是人与人进行合作以及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重要,加上当前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往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探索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模式,让师生从枯燥无趣的文言文学习苦恼中走出来,是现如今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正在研究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我国教育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越来越注重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个人自我综合能力的建设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然而就我国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
“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也就是说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点滴的认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学生情感。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在现今教育体制下,数学学习从功利的角度看是最能帮助学生考取名校的一门学科,但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而是学生智力和思维方式的开发手段。因此研究性学习则必然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极力想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理,要求过分的独立,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成长埋下隐患。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则是人民群众的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多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