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在于对群文阅读材料的筛选,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重组课文或是课外文章,并提出有建设性指导策略,加深中高段小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和分析。对于明显提高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群文阅读
  前言:
  通过挖掘群文背后的价值,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中高段小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领悟,还可以让其分析、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同步得到明显促进。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去重组课文,或是加以拓展,还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让其对课文形成更深层的认知和学习,才会让群文阅读充分作用。
  一、结合教材组合同一主题课文
  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往往会有同一主题的多篇课文在同一单元,教师可以巧妙将这些课文组合在一起去落实阅读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组合同一主题的课文时,要注重突出课文的主题特点,让小学生可以快速领悟到具体的主题内容。并且,在实际指导阅读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其抓住群文的共同点,才会更好帮助小学生去比较、分析,进而对课文形成深层的见地。
  如,“我变成了一棵树”、“去年的树”这两篇以树为主题的课文,一篇以树的用途展开了描写,一篇从儿童贪玩的心理角度描写了树。将两篇课文组合到一起共同开展阅读教学,会有力补充小学生对树的了解,丰富其思想空间。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可以以“树”为链接点,将两篇课文巧妙融合在一起。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谈论“树”的话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树可以做什么呢?”。引导小学生个性去想象。一些小学生会回答:“树可以做桌椅”;一些小学生会回答:“树下可以尽情玩耍”等等。接下来,教师再说:“有两篇课文对树描写得十分全面,同学们想不想去了解一下呢?”。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再让小学生分别去阅读。并且,在小学生阅读后,教师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小鸟最后找到大树了吗?英英真的变成树了吗?”。促使小学生从课文故事情节去分析树。经过对比分析,就会让小学生对课文形成深度的解读。相比单篇课文阅读,小学生不仅丰富了阅读领域,还切实掌握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方法,对于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立足作者组合同一风格文章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独一篇,仅在教材中体现的不全面。但通常同一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具备相同的写作风格。为了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深度,教师可以在拓展作者作品的基础上,指导小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小学生在阅读多篇同类风格文章的前提下,会明显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其中的写作手法、思想表达方式等,也都会快速领会。而且,通过课外文章的拓展,会让小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更多升华,帮助他们更多积累语言。
  如,奥斯卡 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作者通過生动的童话故事揭示了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教师可以连同他的另一个作品“王子的故事”来共同开展阅读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生动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这两个童话相符的动画视频。在引入前,可以诱发小学生想象:“同学们,创设让你们到一个十分美丽的大花园中玩耍,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就会让小学生的热情迅速被点燃。当其积极回复教师后,教师再导入课文视频,并让小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对故事的见解。此后,教师再引入作者介绍:“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他还会更有趣的童话故事,同学们想想知道是什么呢?”,此时,再播放“王子的故事”这个童话。同样,让小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当小学生纷纷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小学生:“同学们,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阅读。”。就会促使小学生积极去阅读,并同时找寻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启发小学生思考:“两篇童话,是否每一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分别是什么道理呢?”。当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准确回答后,同时也会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以情感为导线组合相同课文
  情感是一篇课文的灵魂,教师将同一情感的课文组合到一起,让小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感悟,会更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波动,并让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互碰撞。与此同时,也会让小学生的感情更加浓厚,会推进其更主动去阅读和学习课文,主动去分析其中的情节。对于深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等,也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鼓励小学生将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才会进一步促进群文阅读的深度。
  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三篇课文的情感,都是对故人的怀念。教师就可以将三篇课文以情感为主线进行串联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启发、引导小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你们最怀念的人是谁呢?”。当小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再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并不是直接去讲明怀念某个人,而是从具体的事件方面,生动体现了对一个的怀念,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呢?”。当小学生积极答复后,教师再播放语音课件,让小学生先去聆听,此后,再引导小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文章中的具体情感,以及情感脉络,就会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其中的写作手法,及每一篇课文的核心内容。
  总结
  中高段语文教师将主题、风格、情感等相同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引导小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有更全面的了解,还会让其对课文背后的价值、语文知识,深度学习。教师要注重调动小学生积极思索,才会让其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以及更好提高综合水平。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要注重灵活去组合文章,才会更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燕红.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阅读[J].新课程,2021(38):87.
  [2]杨爱平.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8):65-66.
其他文献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0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也称为海绵状心肌、窦状心肌持续状态、以及胚胎样心肌等.主要累及左心室,常以心力衰竭,左室肥大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出现渐进性的心功能障碍、系统性血栓栓塞及心律失常.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不良.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在临床上少见,我科
期刊
准确记录外科病人的引流液量会直接影响到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尤其有些引流液要求记录非常精确,如胰腺手术后病人(胰肠引流管)要求非常高,需要精确记录到1 ml。
期刊
传统腹腔引流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瘘并腹壁缺损局部引流,传统引流一般只用于预防性目的,放置48 h多已失效,这种引流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点状或多点状引流,有效引流面有限,不可能做到与被引流区充分接触,引流依靠重力,动力有限,引流管裸露于引流区内,容易堵塞,引流口与外界相通,有发生逆行感染的可能,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我科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消化道瘘并腹壁缺损的局部处理,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生命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起点,也是维系精神内核的纽带与介质,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么个体的存在也会失去衬托和载体。生命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其灵魂也是值得探究和分析的。因此,本文也将以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为切入点,从生命教育的渗透出发,分析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构建更为生动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渗透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为医疗工作的液体、血液制品、营养物资、药物的输入,血液动力学监测,采血及急救通道的维持提供了可靠途径,但它往往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期刊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急诊透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行MHD的2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6年开始对患者实施CBT,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行MHD的23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发生急诊透析的原因、两组患者非常规透析时间来医院急诊透析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透析间期体重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因其为盐酸头孢替安加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制成的无菌结晶状粉末,故在药物的溶解前,注射瓶内是负压,而药物在溶解后会产生大量的CO2,注射瓶内的压力特别大。
期刊
胶囊内镜检查技术,是当今对消化道某些疾病最先进的检查方法之一.患者吞服一次性的智能胶囊,借助胃肠蠕动向前运动,最后由肛门自然排出.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盲区的空白,是一种无痛、无创、无导线的全消化道检查新方法[1]。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去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后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于今后的语文写作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小组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老年血液透析患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实验组由实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患者于入院后及出院前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