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入驻青岛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成功下潜至3759米,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今年7月,“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而为这台深潜器提供地面保障的国家深海基地已获国务院审批,将在青岛市所辖即墨市鳌山卫镇东南部进行建设。目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积极开展组织机构及各项制度建设,已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财务账户设立等单位组建工作,基本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深海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包括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范围的绝大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和一部分国家管辖的海域。“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这一区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等多种战略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和发现的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主要包括:总量达3万亿吨的多金属结核和占相当于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两倍的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大量尚未确定的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深海热泉区生物以及生物基因资源等。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陆地资源的开采能力有限,在不久的将来,陆地资源有被开采枯竭的可能,而深海海底是人类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其丰富的资源储量将会渐渐为人类所用。因此,资源诉求成为推动开发深海的源动力,传统意义的“陆上圈地”运动已经演变为“海底圈地”运动。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都凭借本国的实力希望更大限量地分享深海海底资源这块“蛋糕”,而进军深海也同样成为中国寻求资源储备与供给的必选课题,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海洋是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支柱,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空间的新领域。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支撑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和利用海洋。”技术及其装备和支撑平台的“三位一体”是进军深海的根本保障,深海技术发展及各类深海勘探设备研制成功催生了深海基地,这是一条由生产科学到技术、装备再到基地的发展道路,也是必然趋势。
  引领深海产业,打造“蓝色硅谷”
  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将在鳌山卫镇建设。之所以选择青岛作为深海基地的落脚点,一是由于青岛的自然条件优越;二是由于青岛的海洋科技力量雄厚。而未来的深海基地也将为青岛在深海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创造优势条件。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海基地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一期工程总投资为4.95亿元。围绕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各项主要任务设置,深海基地将建设414米引堤,280米泊位码头,建成后可具备停靠10艘千吨级大洋科考船靠泊能力。深海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是尽快形成面向深海科研服务、技术支撑能力而开展的能力建设。包括深海勘查及岸基保障,深海装备的应用技术研究、试验,信息管理中心,深海装备模拟培训设施,深海技术产业化转化和作业服务以及深海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基本建设。第二项是码头及附属设施建设。第三项是工作母船及相应配套设备的制造和购置。
  深海基地的建设标志着中国深海科学和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深海科技创新方面,深海基地将立足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一批涉及海洋的关键技术,积极促进海洋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中国深海重大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开始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把发展海洋技术和开发海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正在打造大型装备(比如大飞机项目、深海采油)的生产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所谓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其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其明确指出,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青岛是这个核心区域的龙头。
  天然滨海的青岛,综合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更重要的是,青岛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无出其右。由“浅蓝”变为“深蓝”是青岛的头等大事,青岛要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建设海洋科学城,不遗余力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未来国家深海基地的发展将吸引一大批海洋科技高端人才聚集青岛,为海洋经济发展扩大人才队伍,储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同时,将为青岛在海底观测监测、深海探测作业、深海运载器、深水油气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勘查、深海生物资源利用、海上新能源发电等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从而引领一个新兴的高端产业,为青岛“蓝色硅谷”建设提供保障平台。
  接轨国际,展望未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竞相投入巨资研发深海高技术装备。这些国家借助深海基地的有力支撑,在深海资源的勘探、开采和运输等高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已经具备商业化开采的技术条件,形成了资源开发的强劲优势。
  1964年,美国成功研制4500米级“阿尔文”号深潜器,同时还拥有6000米水下遥控机器人、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深海水下拖曳观测系统等。其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为依托,建设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深度潜水器基地,拥有潜器母船,维护、保养车间和码头。俄罗斯深海科学考察活动主要以希尔索夫海洋研究所作为其技术依托,并在波罗的海的加里宁格勒建立了潜水器基地。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和平一号”抵达4261米深的北冰洋海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这是人类首次进入北冰洋洋底。法国于1985年成功研制6000米“鹦鹉螺”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其位于地中海的土伦基地为法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平台,使法国一跃进入世界深海技术发达国家行列。从1985年开始,日本自成功研制“深海2000”和“深海6500”号载人潜水器后,又相继研制了10000米无人遥控深潜器和多台无人遥控深潜器等多种深海装备。日本深海科学考察活动主要以日本海洋科技中心(JAMSTEC)为主,该中心在日本6个城市设立了8个研究中心和1个办公室,还在华盛顿设立办公机构。研究中心涉及深海科学研究、深海技术开发与维护保养等海洋另域。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深海新资源调查、勘探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已经具备进军深海的技术装备。中国先后成功研制出1000米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和3500米的缆控水下机器人、6000米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目前,成功研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同类潜水器中能达到最大下潜深度,能潜到世界99%的海底。此外,中国同时拥有像“大洋—号”这样具备环球航次调查能力的工作母船以及其他大型调查设备系统。由于国内没有建设深海基地的经验可供参照,国外也没有相同定位和运行模式的机构,因此,中国深海基地的建设将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同时,与国外深海科技领先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如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潜航员选拔、培训及定级标准化体系建设”等。
  展望未来,深海高技术是多种高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中国人不仅可以“上九天揽月”,也有能力“下五洋捉鳖”。国家深海基地将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其有效运行必然有利于促进中国深海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走向民族复兴之路谱写华彩乐章。而作为“蛟龙号”国家深海基地的落户城市,青岛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找到突破先机,建立一流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国家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青岛将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科学定位自身,肩负起更多的重任、承载起更多的希望。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是教学改革的亮点部分,在教学领城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小学生更是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是联系学
有那么一群女子,她们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气质非凡的;她们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真实的。更可贵的是,她们津津乐道于柴米油盐的琐碎,也始终保持清醒独立的精神世
期刊
还是那句话,青岛被世界认识或知道,除了啤酒之外,无非就是德式、日式的老房子了。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喻为是最有人情味、最富诗情画意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中秋节这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
青岛,这座年轻的海滨城市,秉承传统文化的积淀,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这里的琅琊文化、即墨文化、崂山文化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近代历史又给这座城市抹上一层浓郁的风情。上世纪
一、当前农业机械在我乡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提高土地产粮能力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对土地的深耕、施肥,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土地产
大众对艺术的追求、对文学的欣赏,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  随着市民对文化需求的提高,青岛文艺演出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蔚蓝青岛》到《蓝色畅想》,从青岛音乐节到国际小提琴比赛,从交响音乐会到茂腔柳腔,从成人小剧场到儿童亲子剧,从大师云集的书画艺术雕塑展览到大众喜闻乐见的“欢乐青岛太舞台”……它们丰富着青岛人的文化生活;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增强,从图书馆到博物馆,从音乐厅到大
月是故乡明。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便已是一湾清波,清波之上还荡着一轮盈盈的月亮……  几场秋雨,送来一个凉爽的秋。翻看日历,中秋节就在眼前了。  在中国人的眼里,中秋总和团圆美好连在一起,总和诗情感怀连在一起,因而,中秋节也便成为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  往大里说,中秋,是一个盛行千年、天涯同庆的节日;是一个诗酒添香、连通血脉的节日。  一轮月、一块饼、一首诗,承载着多少不老的情;月圆、饼圆、人圆、
第六届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的闭幕演出中,他们陶醉在乐曲中享受着快乐,似乎忘了自己正在表演,他们内心炽热的情感赋予了手中小堤琴以生命,用悠扬的琴声感动着寂静会堂里的每一个人……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将童年搁在指尖与琴弦上的琴童。  第六届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于8月19日至23日举行,国际小提琴独奏家谢尔久·施瓦兹和著名钢琴家吴迎教授应邀前来授课。作为独奏家曾与世界上200多个乐团合作的谢尔久·施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