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区常见蚕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常州市金坛区中肠性脓病、细菌性败血病、血液型脓病、白僵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等常见蚕病的发生与防治,以期为蚕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蚕病;发生;防治;江苏常州;金坛区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45-01
  江苏常州金坛蚕桑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金坛的薛埠、社头、建昌以及茅山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金坛原为县级市——金坛市,现名常州市金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管辖范围。金坛于2015年4月撤市设区,全区幅员面积975.46 km2,其中陆地面积781.27 km2。金坛地处江苏省南部,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界茅山,与江苏省句容市接壤。金坛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为丘陵山区,最高山峰茅山大茅峰海拔372.5 m,东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金坛区的乡镇如薛埠、社头、建昌以及茅山地区特别适合培植桑树,发展养蚕业。本文结合常州市金坛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蚕病的发病条件、发生症状,并提出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蚕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中肠性脓病
  1.1 发生条件
  中肠性脓病在小蚕期和起蚕易感病,夏秋蚕天气闷热更易发病[1]。
  1.2 发生症状
  整批蚕群体大小开差大,眠起不齐,发育缓慢;病蚕体色灰黄,出现空头、起缩、下痢等症状,常呆伏于蚕座四周,蚕体没有弹性;病蚕排乳白色或微绿色黏粪;病蚕临死时吐肠液,有污液痕迹出现在死后尸体周围的蚕座上;撕破病蚕,中肠后半段可见乳白色肿胀,多横皱。
  1.3 防治措施
  一是及时隔离弱小蚕、病态蚕,防止传染感病。二是严格提青分批,杜绝病蚕、健康蚕混育。三是蚕体蚕座经常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的其中1种进行消毒。四是改善饲养条件,加强良桑饱食,勤除沙,防止闷热环境下饲育。五是从发病时起,每天用氯霉素添食1次。用量为每1支氯霉素加冷开水0.5 kg,喷洒5 kg桑叶后喂蚕[2]。
  2 细菌性败血病
  2.1 发生症状
  败血病蚕在发病死亡前无明显症状,但初死时的尸体较特殊,主要是头尾翘起,体形胸部膨大,腹部向腹面拱出,腹足后倾,各腹节间由于紧缩而向中央鼓起,有暂尸僵现象,之后,体皮松弛,体躯伸直,头胸伸出,尸体变化而变色。因寄生的细菌种类不一,尸体的变化也不一致。有墨绿色病斑出现在黑胸败血病尸体的胸部,最后全身变黑腐烂,有黑褐色臭液流出。青头败血病的病蚕死后,胸部出現绿色泡状尸斑。灵菌败血病病蚕尸体稍缩短,体表出现褐色小斑点,全身变红褐色腐败状,流出红色臭液。
  2.2 防治措施
  一是消灭病原。凡在本病发生地,应在养蚕前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毒消散熏烟消毒,杀灭病菌。二是蚕期中,精心喂养,力求操作轻快,不伤蚕体,防止创伤感染,并做到蚕座内蚕儿稀放,以防蚕儿相互抓伤感染本病。三是加强桑叶的贮藏保管,保持贮桑室清洁卫生,避免湿叶堆放,减少传染病源。四是生产中发现病蚕应及时投入消毒缸内,防止乱丢。
  3 血液型脓病
  3.1 发生症状
  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病、脓病。春蚕和秋蚕发病较多,大蚕以伤口传染为主,小蚕以食下传染为主。各龄都可发生本病,但以3龄以后,特别是5龄中为多。迟眠蚕中有皮肤紧张发亮,不吃桑叶,爬行不停,不能入眠的不眠蚕;蚕体色乳白,节间膜处高高突起,尸体发黑腐烂;将病蚕尾角或腹足剪去,流出的血液呈混浊乳白色则可判定为本病[3]。
  3.2 防治措施
  一是隔离病源,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养蚕中对迟眠蚕严加观察,发现病蚕立即淘汰,防治病源扩散,蚕期中一旦发生病蚕,每日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1~2次。对于病蚕不能乱丢,要集中烧掉。二是精心喂养,减少蚕体创伤机会,防止创伤传染。三是养蚕前要做好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并把消毒防病工作贯彻养蚕全过程。
  4 白僵病
  4.1 发生症状
  白僵病可发在各个养蚕季节,特别是多湿地区多湿季节发生更多。小蚕期常仅能在蚕沙中看到白米样的僵蚕,大蚕期蚕体上有油渍状及暗褐色病斑,临死前头胸部向前突伸平伏在蚕座内死去。初死时,蚕体柔软,略有弹性,不久变硬,并显桃红色,最后全身长满白毛和白粉[4]。
  4.2 防治措施
  一是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环境严格消毒。运用402抗菌剂消毒,效果较好。二是蚕期中控制好温湿度,避免多变温湿的环境出现,当天气多雨多湿季节,蚕座内应多撒焦糠吸湿,保持蚕座干燥。三是合理处理病蚕。一旦发现病蚕尸体要及时捡出投放在新鲜石灰粉中或烧毁,同时对病态蚕实行隔离饲养,消除蚕沙、蚕粪。四是选用药物防治。目前对白僵病有抑制杀灭的药物较多,如蚕座蚕体消毒的就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蚕安康等。另外,蚕期中用于防僵病发生,可选用无毒干净的柏枝进行蚕室熏烟消毒,一般每龄熏烟1~2次。
  5 其他蚕病
  5.1 病毒性软化病
  病毒性软化病的病症是蚕发育不齐,空头、起缩和下痢等。起蚕时不食桑而体躯瘦小,体壁多皱体色灰黄,最后排黄褐色稀粪。大蚕期呈空头症状,体内内容物减少,胸部膨大呈半透明略带微红色,静伏蚕座,排稀粪或污液,死前吐液,死后尸体软化,有恶臭味。防治措施与中肠型脓病相似。
  5.2 微粒子病
  发生微粒子病的蚕,群体发育不齐,开差大,蚕体细小,体色暗淡,不活泼,半蜕皮蚕或不蜕而死于眠中,蚕粪形状不正;蚁蚕经过数天后不疏毛,大蚕腹面两侧或尾角顶端出现许多浓淡不一的黑褐色斑点;四眠起蚕容易大批死亡尸体不易腐烂。簇中不结茧蚕多。
  6 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6.1 重视彻底消毒
  6.1.1 蠶室及环境消毒。危害家蚕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分布于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中,分布广,生命力强,对蚕危害很大。因此,消毒中做到“六要”。一要打扫蚕室内外,确保干净、整洁。二要把蚕具洗净晒干。三要选准蚕室具消毒药物。四要把消毒药品调至目的要求浓度,喷药均匀。五要全面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六要把消毒过的蚕室蚕具妥善保管,不能堆放或装置其他没有消毒或与养蚕生产无关的物品。
  6.1.2 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根据蚕儿生长发育过程选用药物进行蚕体座消毒。尤其是传染性蚕病,随着病情进展,其病原体也不断从蚕粪、胃液、脓汁等排出体外,形成传染,感染健蚕,诱发蚕病再次发生,因而应定期对蚕体、蚕座消毒,保证蚕体安全有极为重要意义。
  6.1.3 隔离和消除病蚕。生产中认真提青分批,隔离和淘汰迟眠蚕、弱小蚕及病态蚕,减少混育感染。淘汰和捡出的病蚕不得随意抛放,更不能让鸡、鸭食用,要集中烧掉或远离蚕室挖坑深埋。
  6.2 强化养蚕管理
  首先,要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严格按要求保护;其次,养蚕中要选择优良适熟桑叶,做到良桑饱食;养蚕上的除沙、扩座匀蚕、给桑等力求轻快,不伤蚕体;再次,注意防止农药中毒,桑园防虫要注意残毒期,农作物防病虫用药要注意防污染桑叶,确保吞作安全。
  7 结语
  综上所述,蚕病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养蚕全过程中重视蚕病的发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取蚕茧丰收,促进养蚕业的快速发展。
  8 参考文献
  [1] 欧盛.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9(24):200.
  [2] 张改萍.阳城县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2011,32(4):82-84.
  [3] 崔萍,安慧.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宜州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41-143.
  [4] 安慧,崔萍.广西自治区宜州市养蚕环境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90-14491.
其他文献
摘要 依据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少、灾害种类多的农业生产特点,总结分析了近来深翻耕、浅翻间隔深松、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旱作农业;特点;机械化;耕作技术;宁夏中部干旱带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15-01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东经104°17′~104°41′,北纬36°6′~39°5′,范围包括鄂尔多斯台地南缘、
黄陵项目区是黄陵县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地区中产田改造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对黄陵项目土壤改良提出7项具体措施,并总结出该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以期为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结合近6年的气象资料,在玉米的生长期,对玉米病虫害种类,以及病虫害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院新泰市玉米上发生的主
病史摘要  患者,女,68岁,汉族。于入院前三周开始出现鼻塞、咳嗽,口唇、牙龈肿痛。两周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8.5°至39.6℃,外院就诊予头孢拉啶等抗生素治疗未
为了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对颈髓损伤颈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和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
根据5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性期及梗塞后一年内的病情演变,作者着重分析心电图中各种不同类型室内传导阻滞与发生急性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突然死亡的关系,以及心脏起搏器
期刊
目的:为探讨耳蜗及前庭放射损伤的始发部位和可能机理。方法:给予16只豚鼠耳区一次50Gy的^60Coγ-射线照射,采用耳蜗动作电位(AP)、眼震电流描记术和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辐射后豚鼠AP反应阈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