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贵州安顺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瀑布毛峰”茶园土壤为供试样品,通过样品测试与理化分析,对CK处理(0 kg/hm2)、A处理(600 kg/hm2)、B处理(750 kg/hm2)和C处理(900 kg/hm2)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进行探讨.结果 表明:不同土壤调理粉剂处理下,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r、Hg、Pb、Cu、Zn、Ni、As和Cd的变异程度各异,且土壤中这8种重金属含量也各不相同,其中pH、Cr、Pb和Ni含量在C处理中最高,As、Hg和Cd含量在A处理中最高,Cu和Zn含量在B处理中最高;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Ni与Pb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者之间的同源性极高,其余元素之间相关性特征不明显;由综合污染指数(P综)得出A处理为轻度污染,CK处理、B处理和C处理均为中度污染,不同处理土壤中Cr均在国家Ⅱ级标准(GB 15618-2008)规定范围内,样点达标率为100%,在所选定的污染评价因子中,Cu的贡献率最高,为土壤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Cd和Ni;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中Hg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96.79,总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Hg对RI的贡献率最大,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2020年5月上旬高温、强光照天气对红心猕猴桃幼果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贵州西部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其红心猕猴桃主要种植区的发耳、杨梅、猴场等19个基地2020年5月上旬高温、强光照天气过程中的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实时气象资料,分析高温、强光照天气对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幼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表明,5月3-9日,持续高温、强光照天气,导致红心猕猴桃果实日灼病严重,以都格基地红心猕猴桃果实被高温、强光照灼伤率33.3%为最高,其次是龙河、新窑两基地,其果实灼伤率在27%以上,再
针对设施栽培粗网类型网纹甜瓜施氮不合理的问题,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00、200 kg/hm2,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纵横径和坐果节位比较植株长势;测定伸蔓期、结果期、网纹形成期和果实成熟期的顶3叶叶片纵横径、叶色、SPAD值和叶片氮含量;以及甜瓜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 表明:粗网网纹甜瓜的施氮量为100 kg/hm2时品质最佳,产量虽略低于200 kg/hm2的处理,但商品果率最高;顶3叶的叶色、叶片纵横径和SPAD值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均表现出相关性,初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作用.根据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属性,把风景园林研究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分为智能随机优化类、机器学习类和人工生命类;分析了不同类型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运用动态;指出了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各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局限性;建立混合智能系统模型是风景园林研究向智能化、数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土壤耕作调控土壤结构创造良好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是良好土壤结构形成和根系健康生长的“桥梁”,将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关系结合起来,起着非常重要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析了CT技术在土壤结构和根系结构上的应用,展望了东北农田黑土区土壤结构和作物根系互作关系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一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原状土体和团聚体结构特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磷肥适宜用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效益问题,以江苏水稻\'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磷肥用量方法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施磷3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了11781.15 kg/hm2.磷肥用量在37.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水稻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施磷37.5 kg/hm2磷肥效率均最高.增施磷肥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稻经济
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是评价茶园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的重要依据.以代表性古茶山森林、现代茶园和古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18S rDNA区段测序,结合土壤养分水平分析,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养分状况的关联性.结果 表明: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壶菌和球囊菌5个门的相对丰度占真菌群落的97.17%~99.67%,Cryptococcus、Archaeorhizomyces和Mortierella3个属在森林和茶园土壤中分布广泛;土壤真菌
为探讨不同因素对尾菜发酵过程中养分的影响,设计尾菜静态发酵实验,并对发酵前后的养分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发酵后,尾菜的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及粗纤维均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初始含水率显著影响水分及全磷的损失率.碳氮比显著影响水分、全磷及全钾的损失率.剪切长度显著影响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全钾的损失率.从发酵温度和养分损失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最优发酵因素为碳氮比25∶1、含水率65%、剪切长度1 cm.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0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果蔬行业迅速发展,垃圾产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其不当处置对环境产生的各类负面影响.常规的果蔬垃圾处理方式包括热处理、填埋、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从综合处理效果、成本及工艺稳定性等角度对以上处理技术进行评价,得到好氧堆肥与厌氧消化处理效果最佳.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提取、饲料、生物燃料、生物塑料、酶和胞外多糖的制造.未来应研究高效且低能的分离制造技术,将脱水后的果蔬垃圾固体部分采取新型发酵技术,液体部分则采取生化处理、膜技术或人工湿地处理,以实
为更好地防控柑橘溃疡病,全面了解柑橘溃疡病的病原、寄主的抗病机制及防控技术,本文对柑橘溃疡病的病原及寄主抗病机制进行归纳,并从检验检疫、抗病品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杀菌剂、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方面,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控技术进行概述.目前,柑橘溃疡病在国内的发生呈蔓延趋势,其病原为柑橘黄单胞杆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病原菌主要从气孔、伤口等处侵入植株,叶片气孔密度及表层蜡质与植株抗性之间存在相关性.病害防控技术研究集中在化学防治、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及植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