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数字意识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新课改的提出已有一些时间了,不少地区的老师们也都在积极尝试新课改。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有老师说,遇到问题不怕,就怕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困难,怎么才能最有效地达到新课改的目标。鉴于此,我们开设了“hold住新课程”这个栏目,此栏目中的内容,不仅会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也会接触到整个课改的前沿问题,并会从国家教育目标的高度,提出新的思考方向,且引导中小学教师进行前瞻性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希望能给大家最有用的启迪,能将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也许这个概念太新,也许这个概念太小,心理学家对“数字意识”还没来得及解读,或者以为不屑于费心费力,所以,至今也很难找到一个权威的解释。没办法,我只好妄自称大再来一次杜撰。窃以为,数字意识就是以数字表述的方式,呈现出的对环境及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这种表述,不仅突出了结果的数字性,而且也凸显了手段的数字化特色。显然,数字意识是信息社会里人们最重要的意识,是以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最重要的内力源。而置身于上层建筑的新课改,同样不能脱离这种时代感极强的意识,不然,设计得再好的新课改,同样会穿着“新鞋”重新步入 “旧路”。
  ● 遗憾之根
  记得前不久,我走进了层峦叠嶂里的那个教学点,就在我跨进校门的一刹那,心就被强烈震撼了。不是因为那四时如春的云光树色,而是一块巴掌大的操场上51个学生和6位教师(其中年龄最小的58岁)的惊异。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知道,这里已经好久没来过生人了。而那节音乐课,更是让我难忘。仅40分钟的“在线课堂”,就因教师的技术不熟而被中断了4次。影像的断断续续,引发了教室里一阵阵唏嘘。在这些缺少活性素质的教师面前,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折磨着……
  这种情形,只是偶发的个案?
  什么是活性素质?这也是我生造的一个概念,意指那些在短期里就能激发出来运用于实践,并提高工作效率的素质。
  无论谁都不否认,教师是有素质的人,尤其是老教师。可是,面对着新设备和新技术,任何人都能发现他们缺少必要的活性素质。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饱经风霜的教坛宿将才在使用“在线课堂”时处处捉襟见肘,时时“掉线”。
  不能否认“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是个好项目,可是当教学点上没有这种消费能力时,这个项目的“好”就大打了折扣。望着这平均年龄在59.5岁的教师,盯住一双双颤抖着伸向微机的手,你还忍心去指责?可是,我那阵阵发酸的心里还是涌出了一问,是哪些人的数字意识淡漠,才造就了眼下这种窘境?新课改的福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泽被老少边穷地区的所有学校?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记得许多专家都说这是从数字意识出发提出的新问题。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平面化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今天数字原住民的学习愿望,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适宜于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而他们的兴趣、参与过程、使用的方法与人生体验,比记住那些死知识更为重要。我们也看到,由于高中,乃至大学教育已近普及,教育的功能早已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已被越来越高涨的大众教育浪潮“拍在沙滩上”。高中教育不再只是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更多地是在培养学生(当然也包括贫困地区的孩子)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种改革,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也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积极响应。自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首先开展课改以来,激起的社会反响十分强烈,也的确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然而,当十年后我们爬上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再回望时,不禁发现走过的道路上,依然撒下了许多遗憾。而其中最大的莫过于人们课改的数字意识不足。
  记得新课改还在进行顶层设计时,社会就对其产生了巨大的期盼。人们期盼新的课程教育能走出“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阴影,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期盼课程结构相对均衡合理,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期盼课程内容改变“繁、难、偏、旧”,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期盼将“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期盼教育评价不再那么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期盼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逐步走向和谐。不能说这些期盼不好,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期盼,才聚集了社会上许多热衷于教育的正能量。但是,与社会的热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数字意识不足造成了大量改革滞后的严峻现实。只要不是讳疾忌医的人一眼就能发现,当下的教学还不能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还不能走进水灵灵的生活,尤其是在那些老少边穷地区。为什么国家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天网、地网,不能让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收获那份应有的效益?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人网”的积极配合。为什么“人网”不主动配合?就因为没有在课改之前就应起步,最迟也该同时起步的数字意识教育,特别是对教育管理干部的数字意识教育缺乏。毛泽东主席曾说,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新课改的路线确立之后,决定其成败的干部队伍却还没有成长起来,尤其是他们数字意识根本就不在“服务区”。仔细分析新课改的各种阻滞,几乎处处都能找到他们没有数字意识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传统课堂才颠倒不了,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大运动量训练依然走俏,“空中课堂”难进教室……从这一角度看,那些在新课改启动多年之后,依然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主要指标的地方,绝不能简单地视为学校乃至教师的作茧自缚。高位推进教育均衡的阻力,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学校硬件配置的差别,而是人际之差,是干部头脑里的理念之差,是教师之间的活性素质之别。几年前许多地方抛出的“45岁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免考”的政策,也不是头头脑脑们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出于对自身懒惰的放纵。就因为这种放纵,才造成了今天新课改数字化不足的巨大潴留;而且这种潴留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一大批中老年教师还在边缘化。于是,我们看到了杏坛上的种种怪诞,其中之一就是:一边为农村学校缺乏教师“站岗”,一边为城区大量教师提前“退养”。   数字意识缺位的短板效应,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着水波式的扩展。沿着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发现平面教育资源依然统治着讲台,而且随着“导学案”的风行越来越盛;充斥整个学期的各种检查,依然捧着厚厚的纸质文本;以互动见长的电子白板只是简单地替代了黑板;各种教学光盘仅有0.4%的使用率而实际上被束之高阁;空中课堂在不断死机中沉寂;课程整合遭遇技术不足;校本课程难产……尤其是具备强大规范功能的教育督导,依然还死守着原有的三老:老人、老套路、老标准。
  不错,教育是引导人的。可是,教育也需要人引导啊。靠谁来引导?自然要靠改革的先导,靠过程中的督导。而当这两“导”都缺乏数字意识时,你还指望新课改能撬动杏坛乃至世界?
  ● 小趋势
  全球顶级分析家马克·佩恩在他的著作《小趋势》中指出:世界并非一定沿着大趋势规划的方向前进,事实证明,当下人们普遍的想法往往是错误和过时的。社会不再是一个大熔炉,而被分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那些小的、新的、热情的群体,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那些小的、新的、有生命力的事物,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不仅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还可以开始一场新的运动。带着这样的眼光,再看时下的新课改时,我们的眼里对那些正在勃起的各种小趋势,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与铺天盖地的导学案相比,“课堂补丁”只是一种小趋势。谁都记得,过去的学生要是没有听懂,就只有依靠当面请教老师来弥补了,一旦学生不敢面问,这个“没懂”就会沉淀下来,慢慢积累成后续学习的障碍。而那些学习的弱势群体就是这样多次耽误形成的。在新课改中老师们发现,若将教学重点、难点,分别制成许多“课堂补丁”,发到网上,挂在博客里,让学生进行移动补漏(包括使用翼学通、掌上电脑、微信……)很有好处。虽然眼下许多学校小班化了,但并非学生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实际上,学生中兴趣不一样的群体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兴趣还并非都统一指向课程学习,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教育的难度就越变越大,公众的意见也越来越多。站在功利性的角度上看,老师也就越来越难当了。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就是看到了平面化课堂教学一刀切的这种弊端,创造性地采用了“课堂补丁”制,不仅推进了班内的均衡教育,化解了师生互动的困难,实现了课堂高效,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微班会”也是一种小趋势。剖析微班会,我们发现它同样是一种微课,不同的是,它是以“近‘小’亲‘实’”为原则,展开的是靠近学生的校园德育。微班会有自己的“学习单”,以此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任务,向邻近的领域自主探索,拓展讨论,迁移所学。新课改本来是将德育与课程学习绑定设计的,但是在应试压力下,不少学校以种种理由将主题班会撤下了讲台。然而,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是离不开班会教育的,微班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小趋势。
  新课改的浪潮里还有一个小趋势,那就是“班级博客”。10年前,一些教师舞动时髦,开始撰写网络日志。随后,许多班级博客登上了虚拟班级的舞台。这种班级博客,不仅如实记录了现实中班级组建、发展的脚步,而且彰显着自己的文化个性,将班级、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在相应的实践中糅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教育味十足的虚拟平台,这样做,不仅聚集了社会上的关注,而且催生了崭新的“在线班级”,引导班主任教育沿着“品质—品牌—品位”分层递进的方向前行。也就因为这种小趋势,虚拟的班级文化与现实班级教育开始了理性整合,揭开了班级文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的新篇章。
  “Q研Q训”也是不得不提的小趋势。传统的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那种只在寒暑假集中培训的常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们突破学校围墙开展域本教研,吸取职业营养的需要。原本以散题漫话聊天为主要功能的QQ群,被那些慧眼独具的草根教育家们,开发成了专题探究、教学互动、培训教师的民间虚拟温床,诸如“全国学校人格教育研究”、“班主任尖峰论坛”、“凝聚教育精英”等一大批QQ群,成了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最爱。这不仅弥补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救助机制,解决了不少学校、不少教师临时出现的专业发展中的困难。
  “足迹化石”是一种正在预热的小趋势。什么是“足迹化石”?就是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将教育实践中的具体环节“是怎样思考的”、“怎样操作的”、“怎样评估的”、“怎样改进的”……一项一项,借助信息技术以自积累的方式,在网上沉淀下来,成为随时可以开发、研究的资源“化石”。这种开发和研究,显然是第三方教育督导的前奏,也是今后改革教育督导机制的必然。
  ……
  综观这些层出不穷的小趋势,我们看到,尽管它们还不是撬动新课改的主力,但是,强烈的数字意识以及颇富朝气的数字化行动,已经给教师、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打下了足以影响未来的信息化烙印,让新课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反思,重建自己的数字意识,显化与最新科技的整合。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一旦有了某种意识,就一定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教师的数字意识也一样。这就是意识文化的规律。新课改,需要这种数字意识,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化需要它来加砖添瓦;也不仅是新课改需要它来与世界接轨;而且还因为教师的数字意识,是点燃学生数字意识的火种;教师践行数字意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字意识和信息素养最好的教育资源。不能想象,我们的学生正在走进数字地球时代时却没有相应的数字意识和相应的信息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信息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讨,笔者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电力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了课程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本文针对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男生班网络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男生班网络实训课程的特点与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男生班网络实训课程的定
农村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提高河北省农村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农村文化软
为提高甘蔗的产量以及含糖量,增加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推品种“新台糖20号”为材料,研究“碧霖”牌植物抗旱剂对甘蔗糖分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该抗旱剂后甘蔗
学校基本情况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建于1988年,2003年评为重庆市示范小学,2004年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2009年评为重庆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12年评为重庆市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学校由实小本部和锦天分校两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42673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1359平方米。学校现有52个小学教学班,2个特殊教育班,学生2600余人,在编在岗教师138人。学校建有校园双向播控系统、校园网、校
摘 要: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当代科技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教育 科技 多媒体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41-02  教育是国之大本,民之所望。我国教育大家蔡元培曾经说过“
摘要:案例教学法常常被用于医学、法学、机械等领域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向学生以真实案例情境展现问题,让学生处身于其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阐述了案例教学法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
鉴于Java EE课程具有的工程实践性、项目驱动性和知识整合性,本研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建设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主流Java Web开发模型/框架(即经典MVC模型、SSH轻量级框架以及基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民是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的社会转型也对农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农村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农民教
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带,气候冷凉,海拔在2600-3200m,露地不宜种植耐热蔬菜,日光温室冬春季生产以耐寒的叶菜类为主,春季市场缺少精细蔬菜,辣椒作为精细蔬菜之一,营养价值高,市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