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在宁波卷烟厂(以下简称宁烟)安全管理上的应用与研究,提高企业基层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风险分级管控,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将安全生產防线关口前移,筑牢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卷烟厂
近年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1 双重预防机制概念辨析
双重预防机制:全称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
1.1 双重预防机制相关术语
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一般隐患又细分A级一般隐患和B级一般隐患。A级隐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般隐患,B级隐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难度相对较小的一般隐患。
1.2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到,风险分级管控识别评价的“风险单元、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2 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事故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分级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现可以由过去的被动防事故向主动防隐患转变,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 宁波卷烟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
3.1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流程
3.1.1 风险识别
宁烟组织各部门特别是卷包车间、制丝车间和动力车间等生产性部门,基于现有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法规标准及事故教训等,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确定伴随相关风险的区域、场所、设施及部位等空间、作业环境或物理实体。风险的单元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范围清晰”的原则。对于规模较大、工序较复杂的情况,针对生产设备或者车间按照供需要求或者工艺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为危险源辨识确定合适的范围。
3.1.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基于过程的风险考量,对识别与划分出的具体风险点,采用合理定量的评估方法,确定其风险等级。运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对风险点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通过对风险严重性、可能性的分析,来确定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计算风险值的公式:D = L×E×C。
式中: L——现有措施有效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能量级别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风险值,最终D 的计算结果作为下一步风险分级的依据。
3.1.3 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按风险值D分值可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低风险(蓝色)、一般风险(黄色)、较大风险(橙色)和重大风险(红色),详见表1.
截至目前,宁烟共识别1407个风险点(黄色风险32处,红色、橙色风险点目前为0),已经建立形成了107个风险单元,其中黄区单元12处。
3.1.4 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管控层级之后,对应的管控层级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点要逐项制定技术手段和预防措施;同时对应的岗位员工要进行警示教育,重点培训;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审核。此外,安全风险等级越高,其对应的管控层级也就越高;上一级管控风险,下一级必须管控。但有些时候,低等级的风险可能管控层级应当设定在职能部门,比如检测检验、能力要求和安全知识相关的风险,实现管控的措施应当有职能部门来完成;高等级风险可能应将管控层级设定在基层,如作业活动之类一旦违反规定极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的风险。
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改变现行控制措施时,按以下顺序进行选择: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等技术措施(含事故预先探测性措施和工艺技术预防性措施)>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等。
3.2 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流程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已推进十余年,是事故预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推进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宁烟对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体流程如图2 所示。
其中,隐患通报的方法主要表现为三个层级:生产车间一般通过现场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科室部门通过例会、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进行口头通报;厂级隐患汇总通过信息化平台公示通报。
宁烟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确定以后,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制,根据风险辨识、控制情况建立了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的要素包含:所在部门、风险单元、作业活动、隐患排查内容、隐患可能导致后果、隐患类别、隐患级别、排查方式、排查部门/人员、排查频次等。隐患排查清单犹如是隐患排查的字典,一旦建立后,所有的隐患检查都可以按照隐患排查清单有序进行。
截止目前,宁烟已经完成14份部门级隐患排查清单、9份部门级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根据隐患特点,确定单元、部门、岗位三级的排查方式和排查频次,划定隐患类别和级别,以便分级治理。
4. 结束语
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事故隐患”产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隐患”产生前的预防转移,对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宁烟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线进行,双重预防的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下一步,宁烟将继续以“两个零”(力争零故事、确保零报警)为安全目标,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线,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单元的划分和隐患排查清单,充分发挥隐患排查清单的“字典”作用,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 2017, 12( 07) : 36 - 38.
[2]姬文龙,李国为.煤矿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J].陕西煤炭,2017,36( 04) : 50 - 54.
[3]孙立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03):185-186,188.
[4]雷长群.安全生产领域基本概念辨析及双重预防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2):17-21.
(作者单位: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卷烟厂
近年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1 双重预防机制概念辨析
双重预防机制:全称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
1.1 双重预防机制相关术语
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一般隐患又细分A级一般隐患和B级一般隐患。A级隐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般隐患,B级隐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难度相对较小的一般隐患。
1.2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到,风险分级管控识别评价的“风险单元、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2 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事故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分级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现可以由过去的被动防事故向主动防隐患转变,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 宁波卷烟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
3.1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流程
3.1.1 风险识别
宁烟组织各部门特别是卷包车间、制丝车间和动力车间等生产性部门,基于现有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法规标准及事故教训等,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确定伴随相关风险的区域、场所、设施及部位等空间、作业环境或物理实体。风险的单元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范围清晰”的原则。对于规模较大、工序较复杂的情况,针对生产设备或者车间按照供需要求或者工艺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为危险源辨识确定合适的范围。
3.1.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基于过程的风险考量,对识别与划分出的具体风险点,采用合理定量的评估方法,确定其风险等级。运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对风险点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通过对风险严重性、可能性的分析,来确定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计算风险值的公式:D = L×E×C。
式中: L——现有措施有效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能量级别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风险值,最终D 的计算结果作为下一步风险分级的依据。
3.1.3 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按风险值D分值可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低风险(蓝色)、一般风险(黄色)、较大风险(橙色)和重大风险(红色),详见表1.
截至目前,宁烟共识别1407个风险点(黄色风险32处,红色、橙色风险点目前为0),已经建立形成了107个风险单元,其中黄区单元12处。
3.1.4 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管控层级之后,对应的管控层级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点要逐项制定技术手段和预防措施;同时对应的岗位员工要进行警示教育,重点培训;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审核。此外,安全风险等级越高,其对应的管控层级也就越高;上一级管控风险,下一级必须管控。但有些时候,低等级的风险可能管控层级应当设定在职能部门,比如检测检验、能力要求和安全知识相关的风险,实现管控的措施应当有职能部门来完成;高等级风险可能应将管控层级设定在基层,如作业活动之类一旦违反规定极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的风险。
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改变现行控制措施时,按以下顺序进行选择: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等技术措施(含事故预先探测性措施和工艺技术预防性措施)>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等。
3.2 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流程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已推进十余年,是事故预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推进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宁烟对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体流程如图2 所示。
其中,隐患通报的方法主要表现为三个层级:生产车间一般通过现场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科室部门通过例会、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进行口头通报;厂级隐患汇总通过信息化平台公示通报。
宁烟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确定以后,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制,根据风险辨识、控制情况建立了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的要素包含:所在部门、风险单元、作业活动、隐患排查内容、隐患可能导致后果、隐患类别、隐患级别、排查方式、排查部门/人员、排查频次等。隐患排查清单犹如是隐患排查的字典,一旦建立后,所有的隐患检查都可以按照隐患排查清单有序进行。
截止目前,宁烟已经完成14份部门级隐患排查清单、9份部门级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根据隐患特点,确定单元、部门、岗位三级的排查方式和排查频次,划定隐患类别和级别,以便分级治理。
4. 结束语
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事故隐患”产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隐患”产生前的预防转移,对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宁烟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线进行,双重预防的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下一步,宁烟将继续以“两个零”(力争零故事、确保零报警)为安全目标,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线,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单元的划分和隐患排查清单,充分发挥隐患排查清单的“字典”作用,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 2017, 12( 07) : 36 - 38.
[2]姬文龙,李国为.煤矿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J].陕西煤炭,2017,36( 04) : 50 - 54.
[3]孙立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03):185-186,188.
[4]雷长群.安全生产领域基本概念辨析及双重预防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2):17-21.
(作者单位: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