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批判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蕴意

来源 :东北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层叠加的社会生产关系包裹.产品内分工阶段,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取用与改造,推动了新的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中,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到分工经济对地理的改造中,实现了国家对空间的再生产,控制空间生产资料功能的获得,决定未来分工发展空间形态,推动不平衡发展的再现.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介入分工经济“地理—经济”过程的创新方式,其本质是一项为推动分工发展而团结海陆国家以创造新地理基础的计划.它凭借解决分工经济两难冲突的新方案、立足正确地理观的空间设计以及对空间矛盾的精准定位和有效修正,超越以往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一个能够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地理优化更新,并促使两者良性循环的崭新空间.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劳动教育历经多次变革与发展,劳动教育政策的功能定位也在悄然间发生改变.通过回顾、审视和总结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推动我国劳动教育的长远发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宣示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多年来,青海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的民族事务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客观来看,不论从治理层级结构和治理效能来看,还是从治理方法路径来看,短板问题还十分突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势在必行.
迅速迈入人口老龄社会的现状使得现行的养老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财产管理需求.意定监护与民事信托的结合是老人人身和财产管理的重要选择模式.应当借鉴域外法意定财产监护、生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实践经验,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和课税制度,解决受托人资质准入及其职责终止后相关问题,确定民事信托监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进民事信托与意定监护相结合,设立强制信托制度.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东亚海洋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目前领土与海洋权益等问题阻碍着东亚区域海洋传统安全合作,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介入和域内国家海洋能力的差异等因素也影响着东亚海洋安全合作的开展,为此需要引入信任机制.信任是国家间达成合作的基础,长期的利益互惠有助于信任的构建与维系.东亚区域发达的海洋贸易合作、对航道运输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多领域的非传统海洋安全合作为其构建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可以从利益、制度与情感层面入手,构建起海洋安全信任机制框架,深化海洋安全合作,从而维护东亚海洋的和平与稳定.
外交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落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中国发展积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利益交融不断扩大,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共同推动的RCEP,历经8年曲折谈判后终于尘埃落定.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口产品关税也将得到大幅削减,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以及便利的海关通关手续将进一步提高中日贸易便利化水平.未来,RCEP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中日韩FTA推进、供应链产业链一体化、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将带来多方面影响,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新旧世界秩序交替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影响,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其中,既有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有中长期的课题,需要从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立场出发加强加深认识并做出应对,增进和确保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和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
从犯处罚问题的难点和焦点在于减轻处罚后可能导致的罪刑不均衡,更具象来说,是通过减轻处罚调整到下一量刑幅度后仍旧可能存在的刑罚畸重、罪刑难称问题.除此之外,学界对主从犯处罚时的比照问题、对“下一量刑幅度”(即“法定刑”)如何界定、对管制刑和单一量刑幅度如何减轻处罚等问题尚存争议.所以,在罪刑均衡原则下运用解释学原理,通过引入特别减轻处罚制度和发掘相关条文的实质内涵,是解决上述疑难的合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