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养成教育一体化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践行养成教育一体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一、目标一体化,改革有方向
  目标一体化,指将养成教育融入小学教育全过程,各年级各学科协同推进,共同达成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我们制订了各年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好习惯目标。以“认真书写的习惯”为例,一、二年级目标: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会观察字帖,努力把字写好看;三、四年级目标:养成提笔练字的习惯,书写姿势正确,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有一定的速度;五、六年级目标:姿势正确,书写美观,有速度。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每一学段在前一学段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目标,学段与学段相互衔接,形成了横向相连纵向相接的网络,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其次,学校要求全校师生熟记相应的好习惯目标,每个学科都采用“习惯先行,知识能力在后”的模式,无论哪个学生、哪位教师,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好习惯的培养。每学期的开学初,我校对新入校的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清楚要培养哪些好习惯,应该怎样培养好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先培养习惯再传授知识。例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先通过家长和学校开展入学习惯训练,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后再上课。此外,我校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习惯养成月,第一周定为习惯强化训练周,让师生进一步巩固习惯要求、强化好习惯。
  二、课程一体化,改革有保障
  学校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如何让三级课程形成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呢?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设好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包括环境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科学拓展课程、体育特色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都围绕着“养成教育”的总目标进行建设。下面着重介绍其中两个课程的建设。
  1. 环境课程建设。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规划建设,打造以“养育习惯”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校园花坛中有专心阅读的孩童雕塑;东门右侧有孔子及古代四大发明浮雕的文化墙,墙面上有大字标语“好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 益终生”;进入操场有主雕塑“好习惯”——一群孩子在用积木堆词语“好习惯”,寓示着好习惯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培养好习惯要持之以恒。此外,新旧楼都有四JING(静、净、敬、竞)文化牌;教学楼各层走廊的墙壁上,都悬挂着名人名言、塑牌字画、弟子规;走廊的教室墙上绘有校本儿歌“好习惯 益终生”及配图。学校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讲述着“好习惯 益终生”的道理,每幅图每句话无不彰显好习惯的养成,让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 习惯养成课程建设。针对养成教育概念过于宽泛,在实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中缺乏系统、没有抓手的问题,我校开设了习惯养成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好习惯 益终生》。教材分一到六年级,共12册,图文并茂,由故事、实践探究、评价等内容组成。主题内容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锻炼身体、热爱集体、关心时事、坚韧执着、合群友善、独立自主等好习惯,教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懂得怎样养成好习惯,并检查自己是否养成了好习惯。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让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为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习惯养成课进课程表,每两周一节,由专门的教师授课。
  (二)构建主题统领课程模式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及国家课程如何构成一体化模式呢?我校以养成教育目标统领课程,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重点培养某种习惯。例如,二月培养节约的好习惯,三月培养感恩的习惯,五月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九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十月培养爱国的习惯,十一月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等。各门学科围绕主题,用好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好习惯的资源,校本活动课程也围绕主题设计相应的校园活动。这样提纲挈领,把各种课程、各门学科连接在一起,使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具体、更深入。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个主题,语文组研究了“以图为介,搭建思维快车道”“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等内容;数学组研究了“优化數学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解题思维”等内容;英语学科研究了“巧妙导入,激发课堂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内容;……每门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把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正确思维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家、校、社一体化,改革有延续
  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养成教育寸步难行,教育教学改革也举步维艰。例如,语文组在进行“改变阅读思维模式,促进阅读能力有效提升”的研究实践中,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极其重要。家长要配合学校为孩子选购指定的书籍,督促孩子每天坚持阅读,甚至和孩子一起读,和孩子聊聊书中的人、事、物,指导孩子画阅读思维导图……教师的引导,家长的介入,一步一步改变孩子随便读、读后就忘的低效阅读,逐渐实现深度阅读,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再比如,体育学科中“以花样跳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中,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跳绳花样时,让家长和孩子到空旷的场地,一起研究,一起创编,家长参与更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延续部分。例如,二月是养成节约的习惯,除了抓住家庭、课堂进行培养之外,还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进行培养。其中一个活动是带领学生参观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了解水是如何进入千家万户的,懂得可饮用水的来之不易。还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围绕“了解世界水资源的状况”“缺水带来的系列后果”“如何解决缺水问题”这些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实践活动、研学活动,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广阔的天地,改变了以往只在课堂学的方式。
  家、校、社一体化,延续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外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四、知行评一体化,改革有动力
  评价是导向,评优评先是动力。我校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把知行评结合起来。对于教师来说,知,就是懂得培养的目标体系;行,就是教育教学措施;评,就是根据知和行进行评价考核、评优评先。对于学生来说,知,就是知道好习惯的要求;行,就是学生的言行;评,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行进行评优评先。我校每年都会评选11种与习惯养成挂钩的校园之星、优秀中队、好习惯班级、“宁宝好儿童”等,其中“宁宝好儿童”已经成为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佳品牌。通过知、行、评一体化,使师生知行统一,评优评先,表彰先进,为师生树立榜样,进一步促进改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宁宝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旧媒体的融合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社记者作为传统媒体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融媒体带来的各种机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呈现暴涨态势,每年都会涌现大量新鲜词汇,而新闻报道为了迎合读者阅读需求,与时俱进地在标题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使用网络流行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电视传播媒体行业也得到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电视栏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价值,人们会观看各种各样的电视剧以及综艺栏目来丰富人们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生成,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多元化的渠道,
进入到 21 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通过技术优化,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屏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新闻媒体事业也是如此。在新的发展时代,
记者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采编人员,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这对记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对记者采访特点的分析,对记者应变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深改《决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习总书记有鉴于多年来政府规划工作中的积弊,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这种传统媒体,依然还是备受很多受众欢迎的传统媒体。为此,需要电视新闻记者,依靠电视新闻,不断强化增强剪辑意识,以利为电视媒体受众,既提供新闻事件的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中应该积极采用排版技巧、播出技巧、编辑技巧等等,重点提升新闻编辑技巧的艺术性水平,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编辑目标。基于此,本篇文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能动作用,主要通过摄像机与被摄体关系、电视新闻表现手法和“挑”、“等”、“抢”及造型等实施综合运用来体现。